《黄河大合唱》

点赞:4072 浏览:153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黄河大合唱》以其久远的历史背景和颇具影响的历史意义以及特有的个性受到人们的瞩目.为了表现这部空前复杂而广阔的作品内容,作曲家冼星海在民族风格、作品形式以及表现手法上大胆地突破了传统的风格和形式,使其成为冼星海最辉煌的杰作.

关 键 词:历史背景;历史意义;作品内容;民族风格;作品与表现手法

《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壮阔无比的音乐史诗,它讴歌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的领导下,反抗侵略、坚强不屈和必定胜利的英雄气概,并以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段和独具匠心的特色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劳动人民为赢得新生活的坚定信心.下面我将从冼星海创作的民族风格角度上对《黄河大合唱》做具体分析.

一、冼星海的民族风格

冼星海的音乐取决于他生活的年代.不管是学习中或是创作中冼星海都以“学而不厌”的态度追求真理.他学习马列主义,自觉的联系实际,改造思想,用以指导创作实践.在延安的创作音乐中,感情更加饱满,思想更加深刻,旋律更加亲切,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更有创造性,并且更加群众化.冼星海对于欧洲音乐技巧懂得很多,对我国民间的歌曲、音乐也有较深入的学习研究.他以不懈的努力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表现了当代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创造具有崭新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新音乐.

1.冼星海的民族风格是聂耳的继承和推广

首先,在创作中,冼星海继续发展聂耳的优点,从所表现的范围来说是比聂耳更宽阔了,直接描写工农生活的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和很重要的地位,如《山茶花》《抬土歌》等.

其次,他认为中国有一天能实现交响诗的一定风格,代表伟大的民族性,在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再次,他希望能有歌剧的产生,那种新歌剧是根据民歌,但具有新的形式和技巧,并且有最丰富的内容它是一种新歌剧,这样的歌剧是要从抗战及抗战后经验中产生出来.

2.创作构思上冼星海有很大的创新

第一、正面表现工农群众.冼星海把直接描写工农生活的作品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他主动接近工农群众是自然的、热情的、随时随地的,并十分注意听他们生活的音调,把收集来的资料运用到创作中,正面表现了工农群众的思想和疾苦.

第二、音乐形象中的共产主义精神.音乐中的共产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作曲家把握住这一时代的最本质的事物,创造出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典型形象.冼星海对马列主义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由于思想上的变化、世界观的改变对于创作思想的提高起着巨大、立竿见影的作用.

3.冼星海在作品创作中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法及技巧更为具体

在他处理民间音乐材料时采取多样化的手法达到多样化的风格,他并不避讳整曲民歌或民歌主题引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给予发展,在吸收民间音乐中的某些因素、某些特征,把它们巧妙地与自己的独创性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风格,也是他运用最多的方法.他写出来的东西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

二、“黄河大合唱”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的表现手法

1.关于“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1939年春在延安写成的.它是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表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歌颂中华民族的雄伟气魄和斗争精神,歌颂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它是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就像暴风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心,这足以表达了劳动者们在被剥削、被压迫中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悲惨场面.

2.主要作品分析

第四乐章《黄水谣》开始是男声朗诵,交代了本乐章的主题――河北民众痛苦的.在小提琴的协奏下,乐章渐渐铺开,二部女声合唱也渐渐开始了.她们的演唱速度很慢,就像在诉说着心中的痛苦.紧接着,在短促的一阵敲鼓后,有男生合唱混入.这一乐章中,以女生二部合唱为主,在于揭露、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以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诉说民众生活中的苦恨.

《黄河大合唱》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黄河大合唱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最后一个乐章《怒吼吧,黄河》是大合唱的终曲.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呼应的手法,乐曲一开始给人一种安静,逐渐就变得激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乐章主要通过,时而激昂,时而平和的对比反差,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运用了提琴、号、大鼓,以及男女合唱,把乐曲推向通过,塑造了黄河在怒吼、人民在抗争的艺术形象,召唤着全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战斗!

《黄河大合唱》整部作品在各个乐章之间主要通过男声朗诵进行过渡,主要运用了提琴,大鼓,号等乐器,采取男声、女声独唱,合唱等多种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在危急关头,人民奋起抗争的思想.


三、“黄河大合唱”产生的历史意义

《黄河大合唱》歌颂了我们党和领导下抗日军民的游击战争,歌唱了“万山丛中”“青纱帐里”的游击战士,歌唱了“在黄河两岸等星罗棋布,散布在后面”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歌唱了我国抗日军民乘风破浪的雄姿,歌唱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坚强气概,歌唱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新中国已经破晓”,并且“向着全中国的受难人民”、“向着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这一切经过作曲家音乐形象的再创造和音乐艺术上光华四射的渲染,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壮阔无比的史诗,它伴随着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民族解放斗争,并一道欢呼了三座大山,鼓舞着我们去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向着光辉灿烂的共产主义理想挺进.

总之,《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气势宏大的民族音乐作品,是一部立志高远的民族史诗,它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纵横五千年的奋斗史和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它以经久不息的气魄唱遍了大江南北.象冼星海的民族风格中所说的那样,他的《黄河大合唱》具有鲜明的个性.音乐规模宏大,催人奋进,富有号召力,表现出凝重的哲学意味.正如埃德加斯诺当年所预言―《黄河大合唱》永远属于明天的中国.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