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专生的心理健康

点赞:30403 浏览:143189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时代在发展,大专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大专生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突出问题.本文就本院的大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个简单的分析,并且针对所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给出几点建议.

关 键 词:大专生;心理健康;解决;建议

作者简介:王蓓(1985-),江苏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166-01

进校初期,学生的年龄多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生长发育较快,而心理成熟较慢,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心理容易受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波动.在很多问题上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者自以为是,不向班主任或者家长咨询便自作主张.

进校两年后,自身的问题已经全部暴露,根据学生各自的家庭条件,对于即将就业的心理压力已经崭露头角.有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自以为出去工作有父母照应,学习已经不是不重要.而另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对于学习的态度却不是想象中那么积极,他们总认为成绩没有赚钱重要,甚至很多学生想申请提前实习出去赚钱,而不想抓紧在校期间的学习的宝贵时光.

培养大专生的心理健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班主任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当然这两年期间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比如说学生的早恋问题,上网问题,对待父母的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班主任的及时疏导很如意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的要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下面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首先,自然是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从学生档案中教师的鉴定等书面材料、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情况.大专院校在学生心里的认同程度低,和他们心里的本科院校的预期值有差距,于是,他们易导致一种自卑、压抑的心理,对学习、生活缺乏信心和勇气,甚至对生活缺乏积极性和热情.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大学社团活动平台,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大学生活.开展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建立一种自信与乐观.

其次,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问题,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应从问题的本质入手,教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要营造师生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得到尊重,形成温馨和睦的交往氛围,要使学生感悟到教师的诚意,形成师生间的信任,那么工作就容易在学生之间开展.

我班有名学生在大二上学期时已经有七门不及格,并且已经有了放弃学习的态度,一度想退学,为了使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经常到他宿舍找他谈心.初期他态度恶劣,心想反正都要退学了都无所谓,我耐心和他解释,并且从我自身谈起,没有学习没有知识以后想干什么都一无所成.慢慢地他的态度开始改变,再加上我和他父母的沟通,一起劝解他,并且在学习上我帮助他找出症结,不允许旷课.最后这名学生补考成功,并且慢慢融入群体,也不再厌学.

另外要做好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桥梁.与任课老师相比,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状况有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作为班主任,为了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素质,一定要充分发挥好桥梁作用,把全班学生对学习方面的问题和需求以及一些特殊情况及时反映给任课老师以便利用教师群体力量,全方位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班主任也应该及时掌握并适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配合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这就要求班主任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去征询任课老师的意见,另一方面又要耐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多做疏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顺畅,更为融洽,进而激发起任课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极大乐趣.

最后要运用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共同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白成人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学习的重要性.与家长及时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向一致.作为成年人都希望有自己的隐私,很多学生认为在学校的表现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愿意自己父母知道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将这方面的因素考虑到其中,以免在学生、家长和教师间形成隔阂.


在学生面临着在校最后一年的学习和即将就业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劣势,发扬优势,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其次,要引导学生降低择业标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不断调适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择业目标要求相适应.再次,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经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由于找工作不如意、不顺利,许多大学生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需要引导这部分学生不断增强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