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桂林地区木刻创作与鲁迅左翼文学之关系

点赞:19936 浏览:850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面临亡国灭种,西方各种文化艺术思潮不断涌入中国.新木刻运动得益于鲁迅先生等人的极力倡导下,迅速发展壮大.而当时的重庆、桂林和昆明作为国统区三个文化重镇,有着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该论文以桂林这一地域性特征,结合鲁迅左翼文学与木刻艺术之间关系进行探讨,以求从一个侧面梳理清晰当时的文艺思想与主张.

关 键 词:历史文化名城木刻创作左翼文学大众化

作者简介:蒋田喜,男(1985-),广西桂林人,教师,学士,助理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民间美术史.

[中图分类号]:I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7-0184-02

木刻艺术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早期发展与中国古代传统书籍印刷有着密切联系.较早出现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则与佛教版画相关,发展到元明清时期,各方面都表现更为丰富.20世纪初期,由于鲁迅先生的极力将西方现代表现主义木刻引进介绍,木刻艺术在国内迅速受到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喜爱.

目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木刻版画画册印刷多是以延安解放区为主,对于国统区的重庆、桂林、昆明等地作品则显得不够重视.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齐凤阁先生的《抗战时期版画评论》,桂林地区有杨益群编著的《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其他的评论则较为零散.前者的齐凤阁先生对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后者偏重于资料的整理为主.这与桂林文化名城建设、深入文化发展,还稍显不足,如何还原历史,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问题?桂林是抗战文化研究的一座富矿.“广东的现代版画历史,抗战时期的桂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者所无法绕过的抗战时期的桂林,对于广东现代版画史乃至中国现代版画史,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地方”1

一、鲁迅文艺思想在国统区的传播

鲁迅革命文艺思想体现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影响深远.其发展扩散是通过文艺青年的不断传播形成,而抗日战争时期的桂林不同程度的受其影响.鲁迅革命文艺思想又称为左翼文学思潮,早期发起还有沈瑞先和冯乃超等,其思想主张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对现存文学现象批判,强调对社会上存在的黑暗面给予无情暴露与猛烈批判,同时需要强调出作家或艺术家的世界观与作品真实性,鼓励积极推动文艺的大众化运动发展.

鲁迅是新版画木刻的倡导者,早年著作有《近代木刻集》两本、《引玉集》、《死魂灵一百图》、《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辑》、《苏联版画集》,与郑振铎合资编印《北平笺谱》、翻刻《石竹斋笺谱》等.1931年,在上海创办木刻讲习会,鲁迅邀请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开办学习木刻场所.这些与鲁迅有过文化思想交流的木刻家,都或多或少传承了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且不少到过国统区桂林生活与艺术创作.

抗日战争时期爆发后,原先只有几万人的桂林城发展到后来的60多万.其中就有从上海、北平、南京、武汉、浙江、广州等地迁徙过来的知名文学艺术家多达上千人.这些文化人早年在沿海接受的思想文化较为先锋,视野更为开阔.因此,体现在其创作主题与国破家亡的时代精神观念上,手法显得具有独特与新颖性.落实到绘画艺术思想上则是,主张“大众化”,满足革命需要.

特定时期从事木刻的艺术家几乎都具有文化人应有的历史责任自觉性,这种自觉性与鲁迅的文艺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也可以归纳为特殊环境下的人物典型性格特征.“凡是从事版画创作的人,思想上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倾向革命的,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的,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上亦复如此.”2从而,早期从事木刻的文艺家几乎都被划为左翼阵营.


因此说,抗战时期的桂林在文艺思想创作上间接受到鲁迅革命文艺思想的指导影响.

二、对“民族化”与“大众化”的再度认识

绘画创作中的民族化与大众化问题提出,在政治上涉及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殖义,文化上则体现出西方现代盛行的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冲击.在中国较早提出艺术民族化的可追溯到鲁迅等人,在其后的思想继承上,国统区的桂林较为延安又稍微早一些.

鲁迅致信李桦,指出其作品《老渔夫》“先生之作,一面未脱十九世纪德国桥梁派影响,一面则欲发张扬东方技巧,这两者尚未能调和等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唐人线画,流动如生.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也”3鲁迅提倡学习汉唐时期石刻画像,非常具有现实理论指导意义,这与当时他所引进的西方现代版画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在思想上又倾向于对传统浪漫追求,从而在形式上提倡对传统线条的自由运用.

国统区最先提出文艺上的“中国化与大众化问题”在1939年10月,而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是在1942年5月.当然,这只是时间上的一个简单罗列,以影响成就来看,木刻民族化道路上取得最为成功的则是延安解放区,

论及到艺术“大众化”,陕北延安则未必比得了当时的国统区,这种比较是基于时间先后和受众多寡而论的.“我们在前面历史描述部分也曾谈论到,鲁迅木刻工作团的木刻工作家们在1940年春节创作新年画的情况”4事实上,1938年底,赖少其在桂林创作的套色木刻《抗战门神》已被大量印制,并走进大后方千家万户,被广为流传.

抗战时期桂林地区木刻创作与鲁迅左翼文学之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艺术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于旧形式的利用,在桂林亦颇多尝试,少其于二十七年刻抗战门神,由行营印发,颇得好评,至二十八年建庵亦刻门神一套,贺年片一张,流行颇广.”5在赖少其的推动带领下,李桦和温涛也在1940年各创作了抗战门神为题材的木刻,在当时的湖南《开明日报》印刷出版.这为抗战的胜利做好了广泛而有力的群众宣传,无论是形式与内容题材创作,都很新颖,有力度,真正达到为抗战宣传怎么写作要求,从而获得民众普遍认可.

对于艺术的大众化以及影响程度,以当时桂林地区的大众传媒来看,相对解放区又有着很强的优越性.抗战时期在桂林出版的1000多种书籍中,插图几乎大量运用到木刻插画、漫画、连环画.一方面是巨大书籍印刷市场需要,另一个是大量的逃难文化流民与南方乡下密集的农村受众宣传需要.关于“中国化”、“大众化”的普及推广不仅仅在绘画领域,在其他门类的艺术如:戏剧、诗歌、文学都有一个横向性大众普及发展.

20世纪30年代,在左翼文坛上曾有鲁迅、茅盾、瞿秋白对文艺大众化的激烈讨论.即便在十年后的1942年7月18日,梁鼎铭先生在桂林艺术馆美术部还开办讲座,主题为“三义美术论”.

总结:

新兴版画由于特殊历史所影响,在中国影响了近一个世纪.尽管木刻艺术在今日的数字化信息时代,已走向衰落.但由于它造型艺术的特殊表现性,即便在现今的桂林地区,仍旧有着广泛的影响.做好历史文化的梳理,对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期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考虑如何在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方面走在前沿,走出特色,这需要许多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注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