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随时可拆迁的城市

点赞:12953 浏览:562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经典缺乏,记忆消失.城市拆起来,不会比拆件毛衣更慢.

多年以后,当我们在某个阳光斑驳的下午想起成都,心情一定非常古怪――这座充斥着劣质铝合金和马赛克建筑的城市,很像一个倦意袭来卸妆不全或为赶早班车匆忙化妆的妇人,在视觉上给你惊魂未定的打击.“成都,一座随时可以拆迁的城市”,只有在绝望中热爱着成都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绝望的语言,每当开着那辆小奥拓穿越大街小巷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开着一辆巨型推土机,轰隆隆由南至北、由西至东就把城市夷为平地,像揭竿而起发动一场建筑暴力革命.

成都,太像一座生机勃勃的巨大“县级市”了,从建筑想象、建筑格调而言,它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飞速发展制造出来的肤浅的半成品,在我成长最重要的10年间,每个夜晚都惊心动魄地听到砸桩机运土机卖力工作的声音,每个清晨都惊讶地发现城市又毁了一道容.头脑发热必然带来思路混乱,一个画家花3年创作的画只需3分钟就可以卖掉,而一个花3分钟制造的画30年也卖不出去;同理,在这样匪夷所思速度中建成的城市,随时都可以把它拆迁掉.

成都,一座随时可拆迁的城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式建筑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事情变得很尴尬,当央视播报天气预报时,除了武侯祠、望江公园、杜甫草堂以外,便很难有佳景入得法眼,但这些地方是“文物”,不是真正意义的建筑.成都的建筑师们似乎很热心于海蓝色玻璃+马赛克墙砖+火柴盒外状的冒昧组合,我揣测,这是植根于“农耕文化”的人们关于富裕生活所有的特征想象.一段时间,这座城市突然兴起一股在“火柴盒”头上加盖中式建筑顶子的热情,于是,东起大慈寺西至抚琴小区便兀然出现一座又一座类似“土地庙”的东西,弄得心情时不时便要被迫虔诚一下.

这座城市怎么了?这座城市的人民自古以来天赋以之的想象力跑到哪里去了?举个极端的例子,当年纳粹折磨人,就强迫犯人日复一日地阅读同一个图形,把房间也涂成统一的颜色,然后人们一个接一个崩溃掉,没有崩溃的,日后也变成了睁眼瞎.成都,天天用劣质克隆的建筑折磨我们的眼球.

经典缺乏,记忆流失.童年时代那种青石板滴水檐巷陌幽深的感觉没有了,真正代表现代建筑高科技的摩天大楼也没有诞生,没有丽江古城、没有北京国贸、没有上海新天地、没有大连广场,甚至连重庆爬坡上坎的视觉上的鳞次栉比也没有.川西坝子的土地,在放弃了传统又没有选择现代的建筑思路中不清不楚不文不武地散落着一堆水泥、一堆玻璃、一堆铝材,倒像一桌“诈和”的牌.

我的意思是,像成都这样一个崇高品质崇尚享乐的城市,应该拥有些足以传承的建筑,罗素他老人家说:“快乐的源泉在于缤纷多彩.”如果你天天让我们面对火柴盒,这样的“建筑快餐”,心情再好也会“审美疲劳”的.作为成都人,虽然我听到大连人言必称“广场”,阿拉们言必称“金贸”,就想发怒,但你总不能让我外强中干地端出“纸糊文物”的琴台路、腻得糟心的蜀都大厦、偏旁压缩在旯旮里的“检测日酒店”,甚至位于文化宫对面那座仿冒得到了脸红的“地王之王”吧?


建筑及艺术大师勒柯布西耶认为:巴黎之所以迷人,在于它的建筑能最恰到好处地体现对人文的关怀.我去过两次巴黎,她没有嚣张的高楼,没有穷凶极恶的水门汀建筑,没有轻佻浅薄的塑钢外墙砖,但每一座建筑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条街道都有合适的定位,每一块大理石和青石板都在诉说自路易十四到蓬皮杜到拿破仑到戴高乐时代的历史变迁,透着从容不迫的优雅劲儿.一座城市的建筑毕竟体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人民的性格,否则可以拆迁掉.当然,像成都这样廉价制造的建筑拆起来不会比拆件毛衣更慢.突然想起张艺谋,虽然成都人民认为老谋子为成都拍的那个形象宣传片很牛,并因此自己也得意起来.但拍摄宣传片时他一定大费苦心――虽然画面效果一如既往的不错,但遗憾的是没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可以画龙点睛,可以说明这座城市的核质――这使他只能尴尬地翻来覆去地让一群手持彩带的青年男女在南延沿线那座立交桥上做青蛙欢腾状,不明白的,还以为电视台又在报道哪条高速路“胜利竣工”了呢.

(摘自《左一刀右一刀》成都时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