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历程

点赞:16349 浏览:775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词发源于唐,敦煌曲子词对后来文人词的发展具有先导之功,最早的文人词既保持了民间词的本色,又有文人加工的痕迹;在晚唐和偏安的西蜀完成了民间词到文人词的过渡,南唐词的抒情方面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宋代文人词得到了空前繁荣,元朝词被新产生的文体“元曲”取代,从此词开始衰微.


一、词的起源

词史上关于词的起源有种种说法,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认为“词古已有之”,清汪森在《词综序》中说:“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这跟清丁澎“词源于《诗三百》”的说法差不多,他们认为其中的长短句,即词之祖祢.有人认为词源于乐府,这种说法最早是南宋朱弁提出的,刘师培又在他的《论文杂记》中说:“等声有抑扬,则句有长短,乐教既废,而文人墨客无复永言咏叹以寄其思,乃创为词调,以绍乐府之遗.”(1)即认为词是由乐府或律绝演变而来的.有人认为词起源于隋、梁时代,如南宋王灼及近人唐圭璋、潘君昭等认为词起源于隋代,(2)理由是隋炀帝和王胄作的《纪辽东》,梁武帝的《江南弄》句式跟词没有什么不同.也有人认为词大约是初盛唐产生,从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新诗体,例如:吴熊和认为:“隋唐燕乐的兴起开辟了新的音乐时代,也开始了词曲的孕育创造期,词乐以燕乐为基础等,词发源于唐,而大盛于宋.”(3)阴法鲁说“民间曲子词的出现大约在唐高宗时”,“盛唐时期文人开始作长、短句词等,盛行于晚唐五代,而大盛于两宋.”(4)本文认为吴熊和及阴法鲁的说法更恰当,我们不能单凭长短句特点就认为是词的特点,那诗与词就没有区别了.袁箨说:“词有三法:章法、句法、文法,有此三者,方可称词.”(5)

二、最早的民间词及特点

民间词多数出自民间艺人和下层文士之手,作于天宝年间(750年左右)的为数已不少.敦煌曲子词是最早的民间词,其后的集子《云谣集杂曲子》是最早的民间曲子词集.民间曲子词内容丰赡,反映了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涉及的社会生活面之广,为唐五代文人词所望尘莫及,在思想上表现了广大军民的爱国思想,反映了晚唐动荡的政局,揭露了腐败的政治和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风格明快质朴,语言爽直俚白,比喻丰富生动不事雕琢,从敦煌曲子词中,可以找到温韦婉约,柳永俚直,苏辛豪放诸种风格流派的源头,在词史发展上,敦煌曲子词的开启之功不容忽视,它对后来文人词的发展具有“导夫先路”的作用.

三、最早的文人词及其特点

中唐文人在敦煌曲子词的影响下,学习倚声填词蔚为风气,最早的文人词相传是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中唐写词的文人逐渐多了起来,著名的有张志和、戴叔伦、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等,他们有意识地模仿民间的曲子词,没有了民间曲子词的粗俗稚拙之病,虽然没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但这些词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既保持了民间词的本色,又有文人加工的痕迹,题材和手法虽然多有模拟,但又与他们的诗风相近,尚未入“词为艳科”的樊篱,风格自然朴实,清新活泼,所表达的情致也简单、浅显、明朗,尚未入婉约之流.如戴叔伦和韦应物的《调笑令》、韩的《章台柳》、张志和的《渔父》等.

四、从民间词到文人词的过渡

在晚唐和偏安的西蜀,社会风气衰败奢糜,士大夫苟安于声色犬马、弦歌醉舞之中,流连于歌栏瓦肆里面,赵承祚选录的《集》应运而生,集子中大量的男女之情题材树立了“词为艳科”的藩篱.《集》中最重要的词人是温庭筠和韦庄.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作家,也是最早以词名家的作家.温韦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题材不出花前月下,闺怨绮思,风格上尽管各有所异,但大致以刻红剪翠、香软浓艳为共同点,其词意境狭窄,香软而带有脂粉气,情感委婉曲折、意象绵密艳丽,这种风格为词定下了“以婉约为宗”的基调,温词绵密的意象,悠远的情韵对宋代周邦彦、吴文英等影响较大.尽管温词题材狭窄,并且为后世词人设下了狭窄的羊肠小道,但他完成了民间词向文人词的过渡,从此,词这种韵文样式被人们广泛接受,他把词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集》中其他题材的撷取和其他风格的选录又为后人跳出樊篱开启了门缝.集的出现,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

五、南唐词的发展

南唐词是南唐君臣娱宾遣兴的工具,表现手法上仍然注重主观抒情,但风格较为疏淡清丽,以李、李煜、冯延巳为代表,既写也抒发真情,如对好景不长、人生易逝的叹喟,对故国的怀念、亡国之伤痛等,相对于温韦对题材有所拓展.

李煜词的内容由花前月下到江山人生,从狎妓宴乐到亡国深痛,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他实现了“以词娱乐”到“以词言志”的转变,为了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他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王国维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李煜大大丰富和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和手法,一变词刻红剪翠的风格而为清丽疏朗,在词调的运用上也有改造创新,如九字句的运用等,因此他被奉为宋词的开山之祖.

冯延巳比起李后主来,其语言又独具特色,他既不同于词的浓艳雕饰,也不同于歌伶乐工的俚情俗调,甚至不同于李煜的白描直率,自有清丽淡雅的特点,风格哀婉凄丽,感情深挚幽雅、细腻微婉,使其词写而不失雅,抒哀愁而思之深,“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芜特大,开一代风气.”(王国维《人间词话》)成为词向北宋词转变之枢纽,对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人的影响尤大:“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从某种程度上说,李煜和冯延巳的抒情词已超过当时诗的艺术水平.

词的历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人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六、宋词的发展

到了宋代,民间词的光辉已逐渐被掩盖,文人词得到了空前繁荣,词坛进一步文人化.全社会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喜好词曲,如北宋太宗、真宗等都深晓词律,雅好词章,经常让人在宫中演唱,太宗“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三百九十.”(《宋史•,乐志》)仁宗常“自度曲以赐教坛.”(同上)词调虽始于唐,但大备于宋,至北宋后期,所唱的已大多是宋时新声,而终宋之时,词调已多至千余种,并且后人各类词谱中集辑的词调绝大部分已见于宋人作品.另一方面,长调慢曲的出现,意味着乐章篇制的增长,扩大了词的容量,增强了词的表现力,为词体解放和词体革新奠定了物质基础.

思想内容上也有根本性突破,唐五代词的内容多局限于狭义的言情,虽然很多宋人继承了这一传统,但也有很多宋人突破了这一樊篱,特别是像苏、辛这样的大家,更几乎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成为和诗具有同等功能的言志抒情、甚至是指陈国事的利器.在词的填写技巧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唐五代词多是小令,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无需更多的手法和技巧,宋词则多是中长调,需要注意篇章结构,铺陈点染、呼应映衬,语言修辞上讲究技巧方法,宋人把诗文赋中的种种手法移植到词中,以至出现了词诗、词论等现象,到了宋代风格流派更是异彩纷呈,空前繁荣了.

由此词至宋终之时,已由晚唐五代以至宋初词的泛泛应歌,娱宾遣兴发展到品位逐渐提高,个性化逐渐鲜明,从本质上与诗合拢,成为诗人言志抒情的别体,但最后又走上了雕琢过甚,铺排过度,太注重形式的狭窄道路.

七、元、明、清及以后词的发展

词发展到元朝由于政治等其它原因词被新产生的文体“元曲”取代,从此词作开始衰微.清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三云:“词至于明而词亡矣”,明代未能产生有成就有影响的词人和上好的词作,他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还说:“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大畅厥旨于乾嘉以还也.”(6)乾嘉时期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词又空前繁盛起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张惠言为首的常州词派等,从宋词中寻找做词方法,他们努力重振词风,推尊词体,但由于因袭太多,创新太少,又将词带到了一个对形式的过于追求,对字面词汇的刻意雕琢的狭小空间,所以虽有繁衍,却没有繁荣,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词坛逐渐走向衰落.

注释:

1、转引自马兴荣《词学综论》齐鲁书社1989.11

2、参见唐圭璋、潘君昭《论词的起源》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1期

3、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

4、阴法鲁《关于词的起源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64第5期

5、徐《词苑丛谈》第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5月

6、转引自马兴荣《词学综论》齐鲁书社出版1989年11月

(任雪莲:(1973年生),女,汉族,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