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

点赞:19493 浏览:849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 键 词: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异质文化身份认同

摘 要: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一种在特定的异质文化背景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它诠释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概念,提出了关于种族、阶级、性别、自我身份等问题,传达了美国多元民族共存的心声.研究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与作品,不能单纯地从性别角度分析,还要运用西方后学批评理论,从种族、阶级、性别、社会、文化、宗教等多维视野入手,挖掘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批评对西方传统文学的颠覆与填补意义.

一、异质文化碰撞下的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概观

所谓异质文化,指具有不同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的两类文化,代表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意图,在文化整体中最具独特的个性魅力,也最能体现出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异质性形成文化的丰富和多元性.由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各不相同,人类征服自然获取生存机会的方式、手段乃至长期积淀的民族心理的形成也会受到地域、种族、国家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形成特殊的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也是文化整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们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之间,在相对的意义上成为异质文化.①“美国这个‘大熔炉’汇聚了世界文坛中最具多样性的文学作品、最多元的文化背景以及形态各异的文学作家.”②少数族裔文学的发展正是在特定的异质文化背景下,为美国文学的繁荣和辉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发展之初,多以身处异质文化下的早期移民记录在美国的种种经历和感受为主.早期黑奴终日在种植园里劳作,在劳动中他们将遭受的苦难、内心的忧伤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幻化成圣诗(spiritual)、悲歌、民歌,铭刻了种植园中的奴隶自由之精神和尊贵之灵魂.“黑人的历史多保存在自传中,而不在正规的史料中.等自传为黑人作家打开了一扇门,使他们的作品得以进入文学的殿堂.”③“早期华人移民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恳求和之声.他们恳求美国社会及政府的宽容,对华人移民的歧视和.”④他们将逆境中的艰苦生活及悲凉境遇真实记录在书信、日记、报刊、自传等形式中,华裔作家描写了自己身处多重文化之中的经历和感受.而美国另一支少数族裔――犹太人,作为受难的异族人,他们将创作的视角着眼于演绎普通人的边缘状态、受迫害、被异化和获救赎之上,与此同时,犹太民族几千年来散居世界各地的流亡历程也得以见证,并表达了犹太人在美国找寻精神家园的无尽梦想.少数族裔渐渐地以自己文学方式进入美国文学的领地.

作为迁徙的群体及后裔,美国少数族裔作家面对母体文化与生活中异质文化的冲突,不断在其创作的文本中凸显出个性鲜明的特色,逐渐被主流文学所关注.与此同时,受着后学理论多元性、推崇边缘和解构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和美国文学的发展轨迹中曾一度被湮没的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也逐渐被发现、被承认、被确立,并呈现出了最为切近后学理论的新兴批评流派的态势.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的标识,是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女性意识、女性主题和女性语体的确立和发展.她们建立了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艺批评的理论,不仅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种族、性别问题,同时也研究作品中的阶级、历史和文化问题,为越来越高的对于种族平等和性别平等的诉求,“对多元文化讨论的深入,各个种族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去在文化构建中的重要性,于是文化认同也就成了议论的焦点”.“作为居住在宿主文化圈里的边缘人,或少数族裔,认同已经成为区分‘我们’与‘他们’的标志.”⑤诚如有的评论家指出的那样,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存在的最根本意义在于对自身女性意识的思考与把握,一旦少数族裔女性的意识脱离了阶级、种族、性别等文化背景,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也就不再引起批评家的额外关注.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在与异质文化碰撞时,以其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曾经被主流文化所压制的声音,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正是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使新近的美国文学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代美国文学最优秀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来源于那些有着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作家,他们表达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理念,提出了关于家庭、身份,寻求自我表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传达了美国大众的心声.他们中的女性作家运用手中的笔,为唤醒妇女们沉睡的女性意识,争取女性的平等权益,颠覆男权“菲勒斯中心主义”做出了贡献.

少数族裔女性小说家大都从自身经验出发,描写女人的生命历程.她们不甘于沉默和被消音,勇敢地喊出了争取平等与发展的最强音.少数族裔女性作家把边缘生存与边缘写作视为少数族裔女性发展的有利契机.她们通过自己写自己,通过对族裔间矛盾的描写来改变白人和本族裔的男性,以及白人男性和女性变形的笔所勾勒出的扭曲的少数族裔女性形象和种族形象,将自己从被埋没的历史当中浮出水面.因此,作为一种边缘式的“反抗写作”,少数族裔女性写作以疏离西方中心话语的方式,以固有的种族特质来摧毁文学史中的谎言,把少数族裔女性从种族、阶级、性别压迫中解救出来.

美国少数族裔的女性主义者把“身份”批评和边缘写作作为她们表达和研究的范畴.这些少数族裔女性作家面对父权霸权主义者、美国白人者和白人女权主义者对“他者”的压抑,积极寻找和构建作为少数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改写其边缘化境遇,并在主流文化中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为构建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传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经历了漫长的吸收模仿阶段、反叛抗争阶段及深刻自醒阶段的发展,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作为一种从边缘向中心移动的文学现象,为女性文学增添了一定的构建意义.同属有色人种的黑人女性作家和华裔女性作家们在文本中呈现的个性化的言说方式、审美风格、语言色彩等,无不令人赞叹.在色彩纷呈的文学舞台上,面对“主流”“中心”,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似盛开的奇葩大放异彩.少数族裔女性文本所提供的种族、阶级、性别与文化视野为当下的文学思潮和后学理论提供了研究的范本.

二、异质文化交融下的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的繁荣

在以白人主流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由有色人种构成的少数族裔处于异质文化中的从属地位和社会的边缘地带.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致了由来已久的族裔问题和社会问题.这其中,美国民族特性与族裔身份之间的争论尤为突出.在西方后学理论,尤其是后殖义批评理论的影响之下,多元文化主义批评在美国文化中的主宰地位逐渐树立,成了文化研究领域内的主流话语.它强调在以白人为中心的社会里,少数族裔必须自我认同,凝聚起来争夺文化权力.没有多元文化,也就没有少数族裔文学的发展和兴盛.

在后殖民时代,美国少数族裔的文化生存问题,是美国少数族裔作家们的一个重要思考命题.在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中,我们解读到其中所体现的非裔美国黑人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熔炉中坚守黑人文化传统的意义,以及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的黑人文化的觉醒,并最终寻找到在跨民族文化思维下少数族裔文化生存的策略.由于深受两种异质文化的影响,莫里森的作品明显具有“双声特质”,她一边继承非裔美国文学传统,一边积极借鉴美国白人文学成果.作为黑人、女性的双重身份,她深刻反思白人文化并成功地超越了种族与性别身份的限制,不仅推进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内涵,繁荣了当代美国文学的发展与进程.

“如果说边缘性的社会际遇和相通的性别体验让女作家与笔下的女性人物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共鸣与默契,那么相对弱势的社会地位则使一些女作家更倾向于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缝隙中以一种平易的视角来关注民间世界.”这在以谭恩美等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可见一斑.当下,文化多元共存已经被广泛接受,在全球语境下,华裔女性作家既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又浸染于美国文化之中,异质文化的混同、融会弥漫于其文学主题及艺术形式,这是她们接受双重文化遗产的结果,也是她们所置身其间的时代产物,更是身份认同的诉求.她们提出种族之间需要培养相互包容、相互尊重以及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从而进入人类更加和谐的伊甸园.华裔女性作家创建了一种中西合璧式的、复合型的、具有华裔独特族群性的文化新范式,深深植根于美国华裔独特的文化、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传达了美国多元民族共同的心声.

作为在特定的异质文化环境下所进行的文学写作,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充满着不同习俗、不同信念乃至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汇,其文化语境是西方经典文学传统与自身族裔文化结合的特定的历史语境.它自身就是文化间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是关乎文学历史、政治策略的文学创作,并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族裔问题和社会问题.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批评的目的是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建立少数族裔女性意识是指作为创作主体的女性作家对创作对象的少数族裔女性进行历史的、文化的批评与思考,从而摆脱远离西方话语中心的“边缘地带”,争取获得少数族裔女性的自由和解放.

在异质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我究竟是谁,究竟是什么,我的归属在哪里”等身份认同和身份定位问题便成为少数族裔女性文本关涉的另一焦点.文化身份并不是某一特定的文化具有的或某一具体的民族与生俱来的特征,而是一系列彼此相关联的特征.霍米巴巴认为,文化的“身份绝不是先验的,也不是既成的,它只能是永远向着总体性形象接近的一个难以把握的过程”.霍尔也说过,“主题在不同时间获得不同身份,统一自我不再是中心.我们包含相互矛盾的身份认同,力量又指向四面八方,因此身份认同总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文化身份的认同是困扰少数族裔美国人的一个历史性的集体经历.文化身份是一个族群和个体的支撑性内核,是一个种族精神领域里的鲜明标识.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不仅要面对西方主流的白人种族话语,还要面对白人和族裔内部男权制的性别话语,在身份的裂变与重构中,寻求其自己的话语权力.带着这样的目的,少数族裔女性作家立足于自身所处的现实矛盾,积极构建本族女性的主体意识,她们不仅希望提升种族地位,而且要求实现性别平等,为自己被多重边缘化了的集体发言,为少数族裔女性的抗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异质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女性文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种族、阶级与性别等错综复杂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对少数族裔女性身份的全面认知,也关系到妇女受压迫根源及长期被边缘化的历史再认识.然而,少数族裔女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性别歧视问题,它往往与种族、阶级、文化、宗教等问题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彼此既相互联系而又不能相互代替.因此,研究异质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族裔女性作家的作品,不能单纯地从性别角度分析,还要运用后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从种族、阶级、社会、文化、宗教等多维视角入手,挖掘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对西方文学的颠覆意义,以及作品中普遍的社会意义.一般而言,迁徙的族裔都必须面对双重文化的难题,因为其母体文化基因的潜在作用使他们在异质文化的语境中,无法从根本上超越原有文化的成规.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融合两种异质文化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以自己的文化身份与性别属性构成了文本的丰富性和鲜明特征.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王军,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李艳红,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①[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②朱振武:《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多元因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序言.

③何文敬、单德兴:《再现政治与华裔美国文学》,台北:欧美研究所,1996年版,第58页.

④尹晓煌:《美国华裔文学史》,徐颖果主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⑤王光林:《错位与超越》,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