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在哪?

点赞:2304 浏览:81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应大学文学院邀请,去为诗歌比赛当评委.这个大学是我的母校,过去在城里,与寻常百姓、钟鸣鼎食之家毗邻,现在搬到郊外的山上去了,很远,孤零零地独占一个山头,像是建在了一个农场里,但建筑规模浩大,看得出来,注入了巨额资金.

进得校门,乍一看,完全是普林斯顿或者哈佛的派头.实实在在地模仿,全新的普林斯顿,只是没有苍松古木掩映.新挖来种下的树木还瘦,缺乏掩映的效果,显得荒凉冷清.校园里缺乏老校区的人气,虽然菁菁学子已经入校,但总显得形单影只.

教堂在哪?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后来发现,这学校里基本上只有年轻人,小孩、中老年人几乎看不见.老校区是个社会,新校区看起来就像一个年轻人的训练营地.既然学生都搬来了,为什么看不见老师呢?原来老师还住在老城那边,拖儿带女,社会关系盘根错节,一时半刻要搬过来也不容易.老师要搬来,那还得把一个社会搬过来,老师要生活呀!


生活就是传统,就是习惯,就是文化呀.书店(不能只是新华书店,大学教师应当去“书屋”)、CD店、剧院、电影院、花店、幼儿园、托儿所、商店(不能只是小卖部,否则那感觉跟“”时代流放“五七干校”差不多,会影响思维方式)、菜市场、洗衣铺、擦鞋店、酒馆、茶馆(茶馆相当重要,咖啡馆可有可无.在大学里,茶馆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当年西南联大,许多杰作都是在茶馆里产生的)、医院等远远不够,咖啡馆总得有几家吧,要不然,学生和学生、老师和老师去哪里交流学术心得?

其实无可厚非,万事开头难嘛.现代大学本来就是西方产物,就当刚刚引进吧.但觉得即便模仿得如此到位,与普林斯顿相比,还是缺着点什么,一时想不起来.后来与美国一大学的访问学者J教授聊天,说了一故事:某市把宏伟的城市规划图给来访的美国建筑师看,啧啧,真是高、大、全.但建筑师先生弱弱地问了一句:教堂在哪?市长先生哑然失笑,问得太荒唐了,压根就没想过.猛然就想起,那全盘模仿普林斯顿的新校区,没有教堂!

记起来了,我今年秋天去普林斯顿大学,去哥伦比亚大学,学校最经典的建筑物就是教堂.大学固然奉行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但教堂是不可逾越的.没有教堂,但是新校区有大会堂,意思是,西方大学里教堂承担的角色,由这个巨大的会议室来承担.开会时济济一堂,会一散人去楼空.教堂有忏悔室,礼拜时你昏昏欲睡,过后你可以单独去找牧师忏悔.开会呢,就像拢筷子那样,手一松就散掉,每次都要重新拢一回.

当年把大学引进中国的先驱们,难道不知西方大学最重要的建筑是教堂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引进了大学而舍弃了教堂,为什么呢?我们有文庙啊!文庙与教堂是两回事,文庙当然也供至圣先师,但文庙不只是布道的场所,文庙还有庙会.

中国的教育从来不与社会和日常生活世界隔绝,寓教于乐,寓教于日常生活世界,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中国是天下一家的社会,大学不能只是像西方大学那样,在孤立于社会的塔里接受知识.西方教育可以那么做,因为有教会和个人主义的传统保证着核心价值.过去中国的大学很好玩,那是文庙的延伸部分,在校园里你可以遇到爱因斯坦在文庙的古松下喝茶,也可以遇到康德在散步,可以遇到鞋匠老李,与他谈谈他老家的土豆,因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大会堂终归太实用,它不像文庙、教堂,那是一种价值体系的象征.过去中国的地方官员甫一上任,大兴土木,第一件事就是要重修文庙.只靠开大会,精神价值流于说教,无法潜移默化的,这个弊端今天应当已经看得很清楚.

离开学校时,天已经黑了.在校区门口看见外面搭着几个丑陋的塑料大棚,荒野上有一排灯火.问是干什么的,呃,农民在那里摆了些小吃摊点,立即成为整个校区有人气的地方.

(张杰摘自《南方周末》)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