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卉:“漂亮妈妈”的聋儿康复事业

点赞:26320 浏览:1200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陈卉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妈妈,曾经还是一家老字号洗化用品企业的品牌经理,可是这一切都在女儿出生之后改变了.

陈卉的女儿出生11个月后,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耳聋,陈卉初为人母的喜悦被冲得烟消云散.然而,伤痛的泪水流过之后,陈卉开始通过报纸、杂志等渠道学习康复理论知识,并掌握了很多康复手段和方法,并把它们都运用到女儿身上,使女儿不但进入了正常学校学习,并且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

如今,女儿已留学国外,陈卉的华澳听力语言康复托养中心也已经成功创办了9年多,多少聋儿家长慕名而来,陈卉也相继获得“感动2004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之‘漂亮妈妈’”、南京好市民、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然而,正如陈卉所说:“我的人生有两次创伤,第一次是得知女儿的病,第二次就是创业初期的艰难等”

为了聋儿,为了女儿,坚持

起初,陈卉并没有想到要创办康复中心,可是听闻她康复好了自己的女儿,并且女儿还如此优秀,很多聋儿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陈卉家里来,请求陈卉帮忙康复.陈卉的先生有着很成功的事业,他一直都很支持陈卉,但陈卉想,如果真的要帮助别人家的孩子,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像点模样,与其在家里做,不如干脆成立康复中心.就这样,陈卉辞了自己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聋儿康复事业.

从一开始创业,陈卉就没有想到要以盈利为目的,因为她明白自己的这份事业不同于其他事业,她更理解那些聋儿家长的心情.而且,有一个现实,也是陈卉不得不正视的,那就是很多聋儿的家庭都很贫困,他们也是拿不出多么昂贵的学费来的.很多聋儿的家长一在陈卉面前抹眼泪,陈卉就忍不住一再减免他们的费用.而无论日托,还是全托,陈卉的收费都很低廉,都是家里在不断地支持她.

陈卉:“漂亮妈妈”的聋儿康复事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聋儿康复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创业初期,虽然只有2名孩子,但陈卉仍然从规范管理的角度聘请了7名老师,分别负责康复、保育、后勤、办公室等不同教务工作.然而,在最初不能够理解陈卉的创业理念时,有很多老师来了又去了,直到今天留下来的都是陈卉最坚实的拥趸.

最艰难的时候,陈卉也犹豫,也怀疑,自己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可是,是女儿的帮助让她坚定了信心.

那是一次老师招聘,陈卉安排在周六面试,当时十来岁的女儿也休息,陈卉就带着她一起去了康复中心.面试的老师都来了,面试的地点在陈卉的二楼办公室.陈卉没想到,没有任何人安排,小小的女儿就主动地一个个地把老师们领到楼上,送到陈卉的办公室.就这样,楼上楼下,请进请出,女儿认真地忙碌着.陈卉脸上虽然镇定地面试着老师,但内心里却波涛汹涌,她感受着女儿对于她的无声支持,整个身心都被一种巨大的感动和幸福包围着.

正是因为女儿这样的支持,以后的日子里,遇到再大的困难,她都选择了坚持.同时,这一份坚持的力量,还来自于那些康复成功以及正在康复中心里期待康复成功的聋儿们.

王一鸣父母找到陈卉的时候,王一鸣才刚刚18个月,走路的步伐还很稚嫩,歪歪倒倒的像是随时都要摔跤的样子.王一鸣的父母是偷偷找到陈卉的,因为小一鸣先天性的耳聋,爷爷奶奶一直想要把他送走,然后让他的父母再生一个.一鸣的妈妈哭着说:“这个家容不下他等”当他们得知陈卉帮自己的女儿康复好了,并且还开办了一所聋儿康复中心,立即就找来了.他们把小一鸣托养在陈卉这里,带着满腔的不舍和希望回去了,而给爷爷奶奶的交待是,孩子被送走了.

陈卉收下了这个孩子,同时也承担起了孩子父母的期望和压力.因为是全托,孩子父母每个月来看一次,但却是常常打的,一打来就会询问:“我孩子会说话了吗?”陈卉说:“真的是好有压力啊.”不仅仅是因为聋儿康复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成的目标,还因为孩子脾气大不好教.陈卉说,这也是聋儿中常见的现象,因为孩子的先天不足,父母常有一种愧疚和补偿心理,对孩子是百依百顺,百般溺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多数孩子都养成了任性、耍赖、一不如意就拔助听器不肯学习的坏习惯.所以,陈卉和老师们不仅仅要帮助孩子做康复练习,更还要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性,养成良好品性.

尽管如此,陈卉说起王一鸣来,依然是笑容满面,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孩子有些坏习惯,这是父母教养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呀,孩子都是可爱的孩子.”这就是陈卉的观点.怀着巨大的耐心和爱心,陈卉和老师们把小一鸣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因为小,老师们做什么都带着他,然后蹲下身子,用清晰的声音告诉孩子他们在做什么.

终于有一天,小一鸣学会说话了,他的父母再打过来,陈卉直接让他接了.当一鸣对着话筒说“爸爸好,妈妈好,鸣鸣想爸爸,鸣鸣想妈妈等”时,那头,一鸣的父母已经激动得泣不成声了.孩子一开口,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告诉爷爷奶奶孩子的去向,并且不用再担心老人要把孩子送走了,他们也不用被迫生二胎了.

如今,一鸣早已回到家乡,是一名常规小学的三年级学生,成绩优异,经常考双百,还被评为了“三好生”.

陈卉常说的,我们要让孩子全面回归,不仅是单一的会说话,要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更有可能还要让他们比正常孩子更强大,更坚韧.他们由于耳聋的原因,生活的起点就比别人低,如果仅仅康复至会说话,还是比别人差一大截儿,所以,我们需要更努力.

因为带着这样的愿望和目标,陈卉的康复中心不仅仅针对聋儿开设各种课程,更还为聋儿的父母开设了“爸爸妈妈课堂”.

爸爸妈妈课堂

陈卉的“爸爸妈妈课堂”是公益的,她没有收这些父母们一分钱,却一样为这个课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

陈卉之所以做这件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是因为多年在做聋儿康复的过程中,她意识到,如果家长不学习,仅仅依赖康复中心的课程,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甚至可能不成长.想要孩子康复得快,或者就是正常康复,家长必须要学习,要投入精力陪同孩子一起成长.然而,绝大多数的聋儿家长一听说陈卉康复好了自己的女儿,并且还开办了康复中心,原本绝望的心都生出了希望,他们随即把孩子送进来,然后他们就撒手不管了,就坐等着孩子有一天开口说话,叫爸爸妈妈.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点,陈卉当年为自己女儿的康复投入了多少心血,虽然如今她的康复中心可以帮助孩子康复,但如果加进父母的努力和帮助,孩子的康复效果会更好.因为亲情的力量是巨大的,世上任何一种教育的力量都抵不过情感的力量.


因为要教授父母,更因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需求,陈卉持续不断地学习了、国学等课程,而她自己学习这些课程都是收费的,并且不菲.她学习完后,再把课程的内容完全无偿地传授给父母们.

从2008年开始直到如今,陈卉1周1次的“爸爸妈妈课堂”从未间断.有些父母很积极地来上课,也有些父母上着上着就没了踪影.陈卉从不着急,因为她知道每个人的成长方式、成长速度都不一样,她从不轻言放弃某一对父母.

康复中心有一个孩子来自安徽,父亲小时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跛足,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人很好.他们家里开着一间摩托车车行,得知陈卉的康复中心后,他们马上把孩子送了过来,全托在这里.得知陈卉提倡“家校共育”,中心也有爸爸妈妈课堂,起初父亲也很积极,把车行交给爷爷奶奶打理,自己带着孩子母亲来到南京,上课,陪同孩子一起康复.然而,不管是自己的成长,还是孩子的康复,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亲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想要的效果后,十分失望,随后就不来上课了.陈卉在课堂上见不到这对父母,打给他们,得知了他们的心理困境,立即约了孩子父亲面谈.在帮他解决了心理问题后,还帮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且愿意给予孩子母亲单独的指导.孩子父亲重又带着信心和希望走出了陈卉的办公室,陈卉又把孩子父母的情况通报给孩子的康复老师,这样形成了资讯畅通,更有助于孩子的康复计划,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还有一个妈妈给陈卉打:“陈老师,我想让孩子每天跟着康复老师多学习一小时,你怎么收费都可以.”陈卉问她:“那你呢?”那个妈妈支支吾吾地说:“我能力不够等”陈卉说:“你觉得能力不够,我们可以教你.你自己都不想学习,怎么还要求孩子多学习呢?”或许有人觉得陈卉呆,家长愿意交钱的事她为什么不办?但陈卉认为,要见得思义,当自己赚了这份钱良心却不安的时候,那就宁可不赚,而且从一开始,她创办这家康复中心从来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陈卉常对父母们说:“不学无益于得,不学无益于才,庄稼长得不好,不怪庄稼,要怪农民.”

这是一份爱的事业

康复聋儿,开设家长课堂,陈卉对于老师的培训就更加不容懈怠了.她的员工,每周都要进行2次专业学习,1次人生智慧学习,月底还有1次大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培训学习.她把自己所学儒家思想、佛学、情操的心得全都无私地分享给她们,她跟她们说,她觉得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生命不仅仅是自利的,还要是利他的;人对人的尊重是由内心而发的,而不仅仅是凭制度来约束的;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学习是给自己最好的福利;她的康复中心永远追求是爱的心灵,以爱的心灵滋养聋儿们,还给家长们一个能听、会说、全面发展的孩子!

如今,创办9年的华澳听力语言康复托养中心有70个孩子,近30名教师,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份量身的康复计划.虽然聋儿康复事业没有给陈卉带来经济效益,但陈卉却享受着巨大的精神回报:当孩子们学会说话、学会交流,回归主流社会,可以正常学习、生活,甚至获得超出同龄正常孩子的成就时,陈卉的心中充满了满足感;当那些孩子一个个打来或者回来看陈卉,亲昵地喊着“陈卉妈妈”时,陈卉觉得这就是她这份事业给予她的最好回报!她一定会把这份爱的事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