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点名人自传

点赞:7081 浏览:308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①名人自传是怎样炼成的?

回首2003年的图书市场,名人自传在经过了两年多的蛰伏之后,终于东山再起、再度辉煌,给2003年的图书市场带来了一阵不小的动静.从上半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率先推出《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继而,长江文艺出版社随即推出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海南出版社推出洪晃的《我的非正常生活》,一直到下半年三联书店推出杨绛先生的《我们仨》,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陈鲁豫的《心相约》,名人自传称得上是一路凯歌高奏,这些书的首印数均在10万册以上,而名人出书一时间竟然成了一种文化品位的标志.

清点2003年的名人自传,我们发现,与往年几乎同出一辙,其作者仍然还是以那些在各类媒体中频繁露面的所谓“公众人物”居多.当名人自传成为一种风尚,不写自传就不足以成为名人,明星的名字对于他们即是一个品牌标志,同时,也未尝不是一个赚钱的招牌:一是,名人自传的出笼一方面满足了都市人群对公众人物“窥视”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对这些明星本人而言则无疑是“一项低成本、低风险和高回报的写卖”,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丰收.正是在这一点上,明星与出版人一拍即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他们之间的合谋,才最终创造了一个名人自传风行天下的市场神话.


曾经红透半边天的名人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的策划者,著名出版人黎波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这样披露了自己对名人自传的操作经验:“我们开始有几点要做到,首先,既然你是公众人物,大家就比较关注;另外再一个就是成功经验.同时,这个人他还具备独立创作能力.”(中华网《名人出书的背后:著名出版人披露内幕》).

有了这样一个出版模式放在那里,剩下的问题自然就是寻找名人来充当写作教程了.作秀方法则不外媒体炒作与自我暴露,以矫情和滥情来制造出一个迷人的煽情之效果.在此,我们不妨以洪晃的《我的非正常生活》来一下名人自传的看点所在.

《我的非正常生活》的宣传招贴是这样写的“洪晃何许人也?肯定很多人不熟悉,但提到著名文人章士钊、外交家乔冠华、导演陈凯歌,相信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的.而洪晃是与他们各位都有紧密关系的人;章士钊的外孙女、乔冠华的继女、曾经做过英语教师的著名翻译家章含之的女儿、陈凯歌的前妻.”拉扯了这么多名人来绿叶衬红花一番之后,书中所写的内容又究竟如何呢?其内容提要如是写道:“本书回忆了纽约‘空降红小兵’的那段特殊经历,披露了一代高干子弟的特殊生活与‘一代红门痞女’的私生活,具有石破天惊的效果;洪晃组织过四个家庭,四个家庭四个荒诞离奇的故事,她所做的事别人连想都不敢想等”由此可见,《我的非正常生活》最大的噱头即在于它“非正常”的一面,拿出其“精彩看点”中的任何一条,都足以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理,这,其实就是所有名人自传共同的配方所在.

②“文化名宿的天鹅绝唱”

这是媒体对杨绛先生《我们仨》一书众口一词的评价.

平心而论,在2003年泥沙俱下的众多名人自传中,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蒙先生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是不可与那些“伪名人自传”同日而语的,不过就书论书,如果单从《我们仨》一书来看,与杨绛先生的其他作品相比,它显然并非特别出色,读后甚至还会让人稍有失望之感.但杨绛先生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仍然让人无话可说,而即使这样小众的文字也居然成为大众趋之若鹜的目标,这就不能不让人啧啧称奇了.我个人认为,《我们仨》之所以创下如此出人意料的市场业绩,一方面固然与作者德高望重的人气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钱钟书先生早在1980年代末即因电视剧《围城》的轰动,而一跃成为当代中国顶级的文化名人.这就使得《我们仨》作为一部披露名人家庭生活的传记,而格外具备了一层揭秘的色彩.其实对于这本畅销得让人目瞪口呆的小书,我比较倾向于郑勇先生的观点:“这本9万字的小书,竟有52幅插图,总的印象是出版社的创意比书的内容好,而图书制作又比创意好.”

在2003年的名人自传中,还有一本小书颇值得注意,它就是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这其实已经是一本很老的名人自传了,但因为传主的特殊身份,这部在海外流传甚广的名人自传,却迟至今年才算与内地的读者正式见面.

③你是名人吗?那就快写自传去吧

纵观2003年的名人自传,应该说卖得最为火爆的还是那些明星大腕们痛说的“革命家史”.如,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除了一如既往地耍贫嘴外,还包括另外一些名人的内幕故事.

2003年的图书市场曾被行内人士戏称为“三个女人的书”,其中有一本就是陈鲁豫的《心相约》.陈鲁豫原是央视节目主持人,后加盟凤凰卫视.因为职业关系,她采访并亲历了包括香港回归、澳门回归、911直播等诸多重大历史性事件,这本自传既是她媒体生活的一种延伸,同时也并不回避她的个人生活细节,诸如“用咖啡锁住老公的心,和初恋情人再次步入婚姻殿堂”等等,这种媒体传奇与私人生活的有效搭配,既构成了《心相约》的精彩看点之所在.

由此看来,是名人就要写自传,这既是名人对自己的一种确认方式,也是他们名利双收的最佳途径,所以无论他们寻找何种借口美化这些自传,其功利之心却昭然若揭.对此,张念先生的一篇文章道破了其中天机:“他们写自传,也是一种次要的裸露,有限度的裸露,深思熟虑的裸露,是良好的职业训练的结果,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不明白这个,就会引起名利场概念股的下跌.当然,这和他们的拥趸或者‘股民’意志无关.为此,写自己是容易的,不是通过文字,而是影像媒体,或者他们的职业本身,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天然的广告投入.这种天然的广告攻势,本来是社会公共资源,不仅被权力系统所霸占,现在出版商也与其合谋,和主持人一道,分享了这免费广告带来的巨大利润.”(《名人自传:满足都市“窥视癖”》)

清点名人自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人生哲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④几本老外的自传与不是结束的结束

2003年的图书市场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几本老外写的名人自传非常热销,其中最为火爆的两部,一是前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的《亲历历史》,另一部是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的《我的立场》.其实早在两年多以前,希拉里的《亲历历史》就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了,所谓“全球同步上市”,竟然成为一个众口相传的金字招牌,在这块金字招牌之下,前第一夫人八年的白宫岁月,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的内外政策,以及她与克林顿之间的夫妻关系、感情纠葛,她对“拉链门”事件的真实看法与个人感觉,这些,均使得这部自传的期望值日渐增高,其结果也正如出版商预期的那样:“一个退休政客夫人仅以一个动作,便将出版、读书、财富、时尚、流行、娱乐、政坛诸界再次划进自己的影响范围等”.与希拉里相比,贝克汉姆应该更属于偶像一族,因为当代中国毕竟还有数千万“伪球迷”为他捧场,而且小贝的自传写得还算亲切真诚,他的成长经历、与辣妹的家庭生活,让球迷们读起来也格外舒服,再加上他与弗格森的恩恩怨怨,足球背后的内幕故事,这本自传要想不火恐怕也难!不过,对于出版商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双赢范例.

对2003年的名人自传作过一个粗线条的简单回顾之后,总的感觉是表面看来繁花似锦,最终却是一地鸡毛,出版界无形之中成为文化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现舞台,出版市场则成为他们与出版商联手“圈钱”的渊薮,而这些名人自传则大多如云烟过眼,不久即变成一堆朝生暮逝的文化垃圾而再也无人问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