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博士头衔的“看重”

点赞:25825 浏览:1195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是一件大事.读季羡林的《留德十年》,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季羡林通过博士答辩的当晚,房东太太就郑重其事地更改了称呼――“博士先生”.

恐怕没有哪个国家比德国更为看重博士头衔.德国有个与世界各国不同的独特现象,就是拥有博士头衔的人可以申请将头衔印在护照和其它上.

正是这种博士头衔荣誉的崇高性,所以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的抄袭行径一经证实后,德国有近三万名学者联名要求古滕贝格,因为这损害的是整个学术共同体的共同荣誉.

为了维护博士学位头衔的荣誉,德国很早就颁布了《学术头衔使用法》,其中规定,在两种情况下予以褫夺.一是发现学位论文有查重、抄袭等学术不规范的事;二是与博士学位获得者本人的行为相关.因为博士本身就代表了一项崇高的荣誉和道德水准,如果发现博士学位持有人有不名誉的事情,即使发生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也可以由院系的委员会决定剥夺其学位.

对敢于伪造学位的人,德国更是制定了法律予以惩罚.根据《德国刑法典》第132条,“对未曾获得而径自使用国内或外国学位者,处以一年之内徒刑或者罚金.”

德国对博士头衔的“看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质量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德国博士崇高的荣誉来源于对博士的高质量培养.德语中“攻读博士学位”有一个专门的词Promotion,本意是前进,19世纪后开始用于攻读博士,表示要求博士论文有所创新.为此,德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高校的积极性.在德国,教育事务由各州管辖,联邦只制定框架性规定,各州又把权力下放到各个高校,尽量保证高校的自治.而这种自治传统是德国大学在历史上早就形成了的,因此,教授拥有很大的权限.德国的大学没有专门的博导岗位,只要是教授或具有教授资格的讲师都可以招收博士生.

德国“博导”叫Doktorvatar/Doktormutter,直译即为博士之父/博士之母,以此表明导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具有的亲密关系.为了保证师生间有效的交流,德国大学一般都有教授会见制度.开学前,系里会给学生发个小册子,上面有所有教授的和会谈时间,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教授请教问题.较之国内很多研究生在校期间很难和教授见到面的情况,固定的谈话时间制度非常值得学习.


为了对博士论文进行充分审查,以保证博士论文的质量,德国对提交的博士论文的审查周期相对较长,有的学校规定在12周之内,有的学校规定6月之内,较之国内的半月到一月的评审周期,已经是相当长了.有的学校还要求论文必须在院系公示两周,无异议后,才能进入答辩环节.

现代大学制度起源于德国,具体考察德国的教育制度后,发现种种外在的制度和基本的程序,已经是各国的通例.以博士培养为例,无外乎有课程设置、资格考试、专家评审、论文答辩种种环节.真正能保证博士质量的是学术共同体对荣誉的积极维护,相应的法律保障,以及制度在具体细节中的有效实施,而这正是亟待提高博士培养质量的国家所缺乏的.

(叶泳之荐自《环球》)

责编:小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