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不圆的珍珠

点赞:3061 浏览:98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们到欧洲旅游,必定看到许多历史的和现代的建筑,琳琅满目,名目繁多,在众多的建筑样态中,有一类叫作“巴洛克”建筑.

什么是巴洛克建筑?

在讨论巴洛克建筑之前,先说一说欧洲建筑发展与中国不同的地方.中国建筑的历史是怎样的呢?林徽因先生在《清式营造则例-绪论》中写道:“中国建筑为东方独立系统,数千年来,继承演变,而中国建筑直至成熟繁衍的后代,竟仍然保存着它固有的结构方法及布置规模;始终没有失掉它原始面目,形成一个极特殊,极长寿,极体面的建筑系统.”这番话指明中国建筑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数千年中有小的变化,没有大的变迁,表现出非常的守恒性和一贯性.

欧洲则不同,他们的建筑在历史上多次变迁而且起伏很大.按时间顺序捡最突出的说,先有公元前的古希腊建筑,随后的古罗马建筑.在漫长的中古时期,希腊罗马的建筑传统被另类的哥特建筑所顶替,这是欧洲建筑史上一次重大变迁.待到15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才重新以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为楷模进行创作,又是一次大变动.

文艺复兴建筑师传承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但在建筑艺术上他们讲究中规中矩,合乎法度,不搞违反构造逻辑的形式.他们创造的建筑庄重而开朗,宏伟而又符合人的尺度.文艺复兴建筑师是人文主义者,又是理性主义者,体现着那个时期时代精神的主流.

可事情总会有变化.16世纪后期,一种违背理性、不顾法度,与前辈的创作态度相反的建筑艺术萌生了,到17世纪,这种艺术趋向抬头并兴盛起来.这种建筑艺术趋向产生的就是“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与文兴复兴建筑一样,也是发源于意大利.罗马的耶稣教堂(IlGesu,1568-1575)被认为是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滥觞.后来的罗马四喷泉圣卡罗教堂(S.CarloalleQuattroFontane,1638-1667)是更典型的巴洛克建筑.它的正面分两层,各有四根柱子,立面和檐口凸凹不平,呈现为弯出弯入的波浪形体,立面上的光影愈加变化生动,曲线和波浪形墙面使建筑物显得活泼而俏皮,令人感到富有动势和弹性.教堂内部是一个椭图形厅堂,墙面凹凹凸凸,起伏不定,有很多曲线和曲面和深的壁龛.椭圆形穹顶的几何形图案多样变化.这一切给人以复杂的、摸不清路数的视觉感受.这是前所未见的、大胆的处理.圣卡罗教堂的设计者是法波罗米尼(1599-1677),他在建筑设计中常出新点子,常用新手法,塑造出前所未见的奇特空间与形象.他在设计中用蜡和粘土做建筑模型,造出的石头建筑物也似乎变得柔软了.教堂的一位主持说:“这样的教堂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

17世纪,聚敛了大量财富的教皇和意大利贵族们竞相建造府邸、别墅、花园及广场喷泉,他们化费巨资,争奇斗艳,建筑风气趋于豪华奢侈,富丽堂皇和标新立异.建筑上大量加用雕塑和绘画艺术.建筑、雕塑和绘画三种艺术紧密结合,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衬映,这成了巴洛克建筑一个显著特色.

无论室外和室内,巴洛克建筑的墙面上使用许多珍贵石材和金、铜饰物.大量加用表现宗教内容的雕像和绘画.各色各样的天神、天使、圣徒、贤者,或站、或卧、或飞翔.这些装饰物有的与建筑部件如柱子、檐壁有所配合,有的完全无关,任意放置.大堂的天花板和穹顶更是用绘画和雕塑装饰的重点部位.许多天顶画成天国的幻景图.用图的画法和华丽的色彩,表现各种人物以各式各样的姿式、争先恐后地向天上飞去,又有的向下坠落,纷纷扬扬,充分表达和动感,令观者眼花缭乱,生出幻想与幻觉.

除了巴洛克建筑,还有巴洛克雕塑和巴洛克绘画.当时有的艺木家既从事建筑创作,又从事雕塑或绘画.乔伯尼尼(1598-1680)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既是建筑师又是雕塑家.他受教皇委托于1624年开始,用九年时间建造出罗马彼得大教堂内中心的青铜华盖,华盖高28米,四角各有一螺旋形扭转的柱子,顶部装饰华丽.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1656-1667)也出自伯尼尼之手.罗马《四河》喷水池也是伯尼尼的名作.方尖碑下部为检测山及水池,检测山四面各有一个巨人雕像,代表世界上四条大河.雕像群表现着人与自然的抗争,各种力量的较劲,整个喷水池极具动感.

巴洛克:不圆的珍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巴洛克建筑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特列维喷泉是去罗马旅游的人必去之处.也是一个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的作品.喷水池背靠用华丽柱式装饰的建筑物,正中壁龛有海神雕像,两旁各有女像.水池中有两匹飞马在水中面奔腾,马与御马人的动作都极夸张.在这儿,建筑、人与动物的雕像、岩石、喷泉、静水、以及栏干等等组成复杂的、有强烈运动感的戏剧性场景.

巴洛克是17世纪及前后一段时间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的总称.在当时,人们用“现代的”、“创新的”、“古怪的”、“狂想的”等词语指称那种风格的建筑和艺术,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定的称号.“巴洛克”这个名称其实是后来才有的,它是18世纪古典主义的艺术理论家,给前一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追加的谥号,中文“巴洛克”则是英语Baroque的音译.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有不同的说法,一说Baroque源自葡萄牙语Bar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指不圆的珍珠.也有人认为来自意大利语的Barocoo,表示古怪、奇特、变形的意思.冠之以“巴洛克”的称号,即认为那是次等的、低级的如畸形珍珠的艺术.总之,“巴洛克”是从正统艺术观念出发带有贬意的称谓.

但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不胫而走,从意大利传到西班牙、法国、德国,奥地利,再传入俄罗斯和拉丁美洲.这些地区的巴洛克建筑装饰更愈加豪华,更无节制,有的堆砌重叠到了繁琐杂乱的程度.

从本文所附的图片可以看出一些地区的巴洛克建筑的实况,它们是巴洛克建筑盛期的产物,有“超级巴洛克建筑”之称.

于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巴洛克建筑的几个明显特点:

装饰华丽超常,争奇斗艳,有炫耀性;

采用曲线、曲面、凸凹、歪扭、波动、断裂等手法,不按常理出牌,极力形成突如其来、匪夷所思、奇特变幻的形象;

大量利用雕塑与绘画手段,造出某种煽情的艺术效果;

营造的、非理性的建筑氛围.

人们指出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出现与当时天主教教廷压制宗教改革运动的企图有关.这是正确的.教廷支持巴洛克艺术,认为它对宣扬非理性观念有用,巴洛克建筑流行的地方大都是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

但是促成巴洛克建筑的出现和流行还有其他因素.一是社会财富的增加,特别是当国王、贵族、教皇、主教、及世俗富豪手中,积聚了不用于扩大再生产,仅供挥霍浪费的巨额财富的时候,这些人便追求和促成豪华、铺张、炫耀的巴洛克艺术的产生和流行.此外,还有艺术风尚演变自身的因素.当注意节制、注重理性、循规蹈矩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延续一段时间以后,社会上便会出现求新求变的愿望.正因为这样,在17世纪后期,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雕塑、绘画以至音乐,成为一种时尚,在欧洲传播开来.

巴洛克艺术是繁杂的现象,对于巴洛克建筑的评价历来存在有不同的看法.名之曰“畸形的珍珠”已表达着贬意.但我们应该看到,尽管当时的天主教当局抱有反动的意图,但建筑就是建筑,它本身并不因此而成为反动的、可厌的东西.作为建筑形态和风格,巴洛克建筑突破和超越原先的规则和框框,还应视为建筑艺术的又一次别开生面的发展.伯尼尼说:“一个不偶尔破坏规则的人,就永远不能超越它.”另一位巴洛克建筑师说:“建筑应该修正古代的规则,并创造新的规则.”


四川新都宝光寺大雄宝殿有副对联,上联是“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巴洛克建筑师懂得艺术中“法无定法”及“非法法也”的道理,他们是勇于创新的艺术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不圆的珍珠也是珍珠,它可能发出非同一般的异彩.

巴洛克建筑如一切建筑形态和风格一样,有高低优劣之分别.巴洛克建筑中的精品是世界建筑园地中一种奇葩.特别是当巴洛克建筑传播开后,当它与古典主义及别的建筑形态和风格相互渗透融会后,更出现了许多高品位的建筑艺术品.巴黎的凡尔赛宫、卢浮宫,德国众多的教堂和宫殿,维也纳、布拉格、彼得格勒那些优美动人的建筑物,以至拉丁美洲的著名教堂,都与巴洛克建筑风格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如果历史上不曾出现过巴洛克建筑,如果没有巴洛克建筑师的创造性劳作,欧洲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建筑景象便不会像今天这样丰富多采、炫目壮观.因此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某种角度看,巴洛克建筑的出现并非欧洲独有的现像,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以中国来看,北京的明、清官式建筑(如故宫)可以说是中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它们遵从规矩、合乎法度,各种处理极有节制,穆肃而高贵,华丽而端庄.但你离开京城去到偏远的省份,如福建、云南,就可看到脱开规矩,超常发挥,过度装饰,浪漫恣肆的建筑.可以说它们在一定程度有着类似“巴洛克”的艺术精神,在其背后,是那些地区大众的审美爱好与情趣.

最后,还应说一说“洛可可”风格.从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期,欧洲又出现一种名为“洛可可”的艺术风格.它主要流行于法国的宫廷和贵族社会中.洛可可风格主要体现于室内装饰、家具、瓷器、服装、织物等物的造型设计方面.在室内,多用纤细、柔弱、弯曲的线条,草茎、花朵、花环,以及弓箭、贝壳、涡卷等形象,配合大镜面,用来装饰墙面.色彩则多为金色、粉色、牙白之类.所以“洛可可”以细巧、轻柔、娇媚为特征,带有明显的脂粉气,在家具、器皿、织物等工艺美术设计方面也是如此.“洛可可”的意义与影响范围不及“巴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