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中国化学术会暨全国马列文会第24届年会综述

点赞:11320 浏览:393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4届年会于2007年10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聊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国化”.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8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内涵界定及意义、如何建构科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及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态势等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内涵界定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含义是什么这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吴元迈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在当代中国,谈论文艺民族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多和最早的是.从1938年起他就开始论述这个问题,而今天我们所讨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这个命题,其实就来源于他的有关论述.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其一,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其二,这种结合必须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来实现,应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其三,中国的面貌,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但中国的特点要保存.他认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三点看法,也完全适用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其中,第一与第二点――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必须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谈的都是中国的特点问题,即中国的内容和中国的形式,第三点――中国化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十分重要.他还认为,中国化如何改变,使之成为新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内的中国文化之发展,必须面对我们的时代和世界,适应时代和世界的需要.因此,时代性和世界性应该是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冯宪光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做知识谱系学的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1940年1月在《新主义论》中概括了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革命”的四个阶段,其实也就是总结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文化的历史.这一历史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随着中国革命文艺发展而不断建构的历史.他特别提到1947年袁可嘉写的一篇名为《“人的文学”与“人民的文学”》的文章,认为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的提炼很准确,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也很有启发.

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北京大学李思孝则认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或“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董希文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近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换,出现了四种形态:文艺认识范式、审美活动论范式、文艺生产范式、文艺文化学范式.每一新研究范式的形成都迎合了历史的要求,同时又是对前一范式的合理继承和转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长盛不衰,除去政治因素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面临危机和挑战时总能适时转换研究范式,正面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

二、如何建构科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如何建构科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以及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路径和方法是本次会议又一个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陆贵山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其自身的先进性,有着其他文艺理论所不具备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的宏观视域,马克思主义作为与时俱进、开放创新的思想体系,对文学艺术问题的探讨带有明显的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性质.为全面完整地考察文学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工具和思想武器;研究的历史意识,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任何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一切精神活动和意识形态形式都只有把它们置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范围内、历史环境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研究的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是观察包括文艺活动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灵验的钥匙.文学艺术的本质、功能、价值、意义和特殊的思维方式.作为相互关涉的系统结构都存在着辩证关系,所有的理论和概念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中国化学术会暨全国马列文会第24届年会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艺理论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董学文指出,近30年来,我国的文学理论经过了反思和恢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传统、同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和本国古写作技巧论资源碰撞融会、构想和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当代形态这样三个主要阶段.目前实施包括重新编写《文学理论》教材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是一个明显的表征.在文学理论上.它说明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建设,已进入到具体的操作阶段.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当代形态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它还需一步一步地加以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不仅仅是指针和方法.本身就具有学理支撑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只能批判地去吸收别的学说的营养,决不能把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当作马克思主义来对待.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谭好哲提出重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品格.他指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品格,但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却越来越淡化乃至遗忘了这一品格.理论研究与文艺实践以至生活实践之间的鲜活联系被割断了,最终也不可避免地被文艺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边缘化.重建实践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突破困境走向新生的一个关键.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王佑江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做好“五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关键所在;始终坚持“立足当代,统摄古今,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理论视野,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条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原则.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根本思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原则,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根本途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实践值得关注

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不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这是因为,近30年中国文论的诸多重大问题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连.

聊城大学朱印海指出,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运动、制度和观念的集中反映和深刻体现.在政治斗争、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同时,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关乎全局、关乎根本的位置来抓,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到“建设和谐文化”的提出,中国的文艺政策和文艺方针有了重要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增添了新内涵.本次会议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双百方针”到“建设和谐文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马驰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并不是不讲原则,不要争鸣了.恰恰相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建设和谐文化”,代表了我们社会主体的利益,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社会主体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水平.注重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始终是我们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李胜清认为,和谐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和谐文化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核心价值引领.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化也必须以当下中国的文学、文化事业为基础,创造出和谐的文学、文化理念与和谐的文学理论语境.就此而言,构建和谐文化价值观就构成了马克思主史文艺学中国化的当代主题意义.

会议还就构建马克思主义新形态;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诗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民族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新动态以及对中国文论建设的启迪、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及我国当下文论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展开了讨论.

会议期间研究会还召开了理事会议.理事会就研究会30年成果评奖、举行研究会成立30周年纪念庆祝活动,以及调整增补研究会领导及理事会成员、发展新会员等问题做出了决议.理事会号召广大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以崭新的研究成果迎接研究会成立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