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接受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点赞:26515 浏览:1197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总的指导思想、提出把接受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结合到现代社会科学中被广泛运用的系统方法中,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借助建构主义的方法把“接受”看成一个动态的认识发展过程,按照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学,系统论,实效性

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是一种人类社会重要的精神现象,当前高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然要加强精神文化产品与其体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引导人的心灵的工作,但人的心灵并不是任意被塑造的橡皮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能够被当代大学生们所接受,一个必要条件是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心理规律,要按人的心理规律来进行.坚持对学生接受的发生、发展、本质及其规律的研究,才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总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存在决定了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接受客体的性质不同,并运用这种接受客体去教育、影响、“生产”出为不同阶级怎么写作的人.同时,主体内在的思想观念的产生也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作用的结果.改变人的思想,最终要改变思想赖以产生的客观外在条件.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促使主体接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必须考虑到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接受也不仅仅是接受主体自身的精神领域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主体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使认识论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同样,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也是极为重要的.社会实践的需要使主体与客体的接受关系得以生成,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丰富了主体自身的认知结构,使主体理解、解释并接受客体成为可能,而接受的正确与否最终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接受的目的也是为了参加并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不能脱离开社会实践而孤立地、抽象地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二、把接受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结合到现代社会科学中被广泛运用的系统方法中,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不可或缺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实际上是一个系统运行过程,让我们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说:“注意流行概念和时髦用语的人会发现,现在‘系统’很吃香.系统的概念已经普及到一切科学领域并已渗透到日常的思维、言谈和一般宣传之中,系统思想在从生产企业、军队到纯科学的深奥课题的广阔领域中起着支配的作用.”系统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即把系统看作一个由各组成部分有机构成的综合体,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特征和功能的加和,而是大于它们.系统的特征和功能也不能还原为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和功能.系统论同时又把系统看作是一个由不同的等级结构组成的综合体,在低一级自成系统的事物上升到高一级则成为该系统的组成部分或要素,这个系统又可成为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如此无限组合下去.由于系统论注重对系统总体特征的把握,因而它不会像其它研究方法那样,只对个体的细部问题获得较深入的认识,而对问题的总体把握却模糊不清.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隶属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独立的,又与社会的其它方面相互包含和交叉.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的因素的调节和控制,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和实施,从而提供积极的、进步的精神力量,保证社会主义大系统中其它系统的有效运转.没有这个子系统,社会主义大系统就无整体可言,轻视或消弱这个子系统,整个大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任何一个子系统都不能背离母系统所赋予的任务,否则就破坏了整个系统的功能目标和有效运转,子系统本身也会因此而失去目标和存在的意义.所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子系统只能服从怎么写作于社会主义的大系统,必须使自己的活动与大系统协调一致,适应其要求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即是一系统,“接受”结果的实现是系统中各组成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接受主体要素、接受客体要素、接受相似度检测要素、接受环境要素等.每一要素自身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而个体接受主体中情况又很复杂,每个个体的思想基础、文化修养、认知能力、所处的文化氛围等不尽相同,并会作用于主体接受.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就要尽量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个主要要素,分析它们在接受中的特殊作用和功能,力求全面认识并正确把握,以充分调动每一要素的积极作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最佳效果.避免或者仅强调教育者因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强迫性教育,不顾受教育者的主体因素,或者一味迁就受教育者,仅强调教育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以迎合受教育者的口味,而忽视教育内容的思想性、阶级性和教育性等片面做法.

系统分析方法使我们能全面认识制衡着接受行为的内部诸要素,并尽而对它们实行有效控制,整合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三、借助建构主义的方法把“接受”看成一个动态的认识发展过程

建构主义的方法提示出接受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运行机制.建构主义的方法首先由皮亚杰在研究儿童的发生认识论时提出的.皮亚杰认为,认识的发生既不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机械反映论,也不是建立在唯理论基础之上的先验论,既不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的,也不是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的,而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关于客体的知识一方面对应着某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又是经过主体认知结构同化才被认识到的.皮亚杰研究认为,刚出生的婴儿都存在着产生认识结构和认识的先天性条件和基础,还具有通过遗传继承了世代相接的集体无意识,都为以后建构其认识结构和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自我意识产生后,会不断重构着自身的认识结构,使之内涵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有开放性和认识吸纳外界信息的能力,一句话,使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我们应公正客观全面地分析对待,由于皮亚杰把他所特有的“活动”范畴作为主客体分化的基础和主客体之间起相似度检测作用的重要因素,从活动的内化和外化两个方面去说明认识的个体发生,就使他的学说含有许多辩证的合理内容.但他忽视了社会遗传、社会教育等因素在认识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就使他的学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生物学化倾向.

加强德育接受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皮亚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提供了理论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头脑并非一片空白,而是有着在后天的社会实践和学习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接受学上称之为“接受图式”).接受图式是接受主体先前接受的认识成果,也是进行再接受的条件.现实的接受过程是接受主体运用接受图式建构接受客体,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恩格斯也曾经指出:“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忽视了人的活动对他的思维的影响,它们一个只知道自然界,另一个只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纯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列宁也指出:“逻辑的范畴是‘外部存在和活动的’‘无数’‘局部性’的简化,范畴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都是对主体认知结构存在的肯定.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从接受学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坚持和运用,它既有理论创新性,又有实践可操作性,是新时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要素都是为“接受”怎么写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就是主体接受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要由接受效果来测量,这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仅从“教育”的角度研究是不同的.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理论认识,进一步研究如何促使主体的接受,接受客体的制约因素,其特点、功能、作用方式等等,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有效化.而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中,结构主义在方法论上对我们分析接受系统的内在结构及各要素的特点,进而认识各要素在思想教育接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接受毕竟是主体进行的活动或行为,思想的形成或转化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而在分析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还要对要素进行过程分析,以揭示其具体的接受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成为一种动态态势,从而对接受要素和接受过程进行有效调控.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是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的双向建构过程.接受主体面对接受客体,运用已有的接受图式去筛选、衡量和取舍,使客体渗入了主体的某些思想认识成份,这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与此同时,客体也并不是可以任意为主体所肢解、所宰割,它也会以其客观性思想内容去积极影响、塑造或改变主体已有的思想观念,使主体也吸纳了客体内容,这是客体主体化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等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相互作用的最后接受结果中,既有客体的客观内容,又带有主体的内在特色,是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接受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客体之所以为主体接受的客观基础,否则,接受就成为主体的主观随意和不可把握的行为,成为主观主义的东西.但是我们同时也承认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他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着客体的“关照”,任何接受都是创造性接受,不可能是对原客体的机械照搬照抄,但这种创造是在客体的客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坚持科学的教育手段的研究,在接受与创造、继承与创新、坚持与发展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会得到真正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