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语用意义的提取

点赞:17362 浏览:795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要语义意义指的是符号组合与事物事件之间的指称关系,语用意义指的是符号组合与使用者之间的应用关系,即“此人此时此地用此句是此意”.论文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着眼于剖析汉语中若干具体实例,探讨如何从语义意义与语境不合适的差值中提取句子的语用意义,如从表面意义提取反面意义,从正常意义提取异常意义,从“答非所问”中提取问话人和答话人的意味等,并指出句子语用意义的提取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关 键 词语义意义语用意义提取差值

一、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

从符号学和三个平面的语法观来看,句子的分析包括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句子的意义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句法意义、语义意义、语用意义.句法意义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来分析,如主谓结构、从属结构、并列结构、述宾结构等等.语义意义从符号与事物之间的指称关系来分析,如名词指称事物、动词指称事件、“名词+动词”指称事物在事件中的具体样式等等.语用意义从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应用关系来分析,如名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什么含义,这个句子在具体场景中意味着什么等等.

按照利奇《语义学》(Leech,1983)中的评述,在语言学界有几种观点:(a)语义意义包含语用意义(大语义);(b)语用意义包含语义意义(大语用);(c)语义意义、语用意义各不相同(区分语义、语用).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表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MIT认知科学百科全书》(1999)收入的“认知语言学”条目中概括出了六个特点:(a)概念语义,也叫主观语义(conceptual/subjectivistsemantics);(b)百科语义(encyclopedicasopposedtodictionarysemantics);(c)结构中的范畴(structuredcategories);(d)合语法的层级性(gradientgrammaticalityjudgments);(e)语言与其他认知方式有密切关系(intimateinterrelationshipoflanguageandothercognitivefaculties);(f)句法是不自主的(thenonautonomyofsyntax).这些特点主要是从语义角度提出的,所以认知语言学也有学者称之为认知语义学.这里的认知语义包括语义意义,也包括语用意义.

句子是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体.在语言学的研究文献中,对“句子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并不一致,有的分析语义意义,有的分析语用意义,有的兼而有之.细致区分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语言理论上的严谨建构,更需要语言材料上研究大量案例,得出理论原则和分析规则.本文的主要旨趣不是讨论语用意义的分析理论,而是根据语义和语用的基本区分,解剖若干语言实例,对句子语用意义的提取作一些探索.

二、从“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说起

问题:“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应如何安排?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丞相曹操笼络各类人才,为称霸天下做准备.为了留住著名战将关羽,在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不安,物质财富贫乏的背景下,曹操经常宴请关羽,留下了“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故事,流传至今.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的语义是什么呢?

先分析语义意义,即句子的指称语义,也就是符号(符号组合)的所指事件是什么.如果曹操的这个做法是一个命令,礼宾官员应如何安排呢?我们在“语义学”课程中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课堂讨论,同学们的思路非常活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案(历法时间、非历法时间、基数、序数、尾数等),在讨论中加深了对语义学的认识.下面以一个月30天为例,提出两个语义分析方案――


第一方案:小宴、大宴分别安排.得到:

三日一小宴(共10次):03060912151821242730

五日一大宴(共6次):051015202530

(注:15、30两天小宴、大宴的日期重复)

第二方案:小宴、大宴交叉安排.得到:

三日一小宴(共4次):03111927

五日一大宴(共3次):081624

这两个分析方案的语义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个句子有歧义.作为一项命令,礼宾官员是无法正确执行的.

如果从经费支出来分析,两个方案的成本预算相差很大,曹操吸纳人才的专项拨款数额也很不相同.检测设一次小宴的费用是10000元,一次大宴的经费是20000元,那么,第一方案曹操一个月宴请关羽的实际开支是22万(删去重复的小宴为20万,删去重复的大宴为18万).第二方案曹操一个月宴请关羽的实际开支是10万.二者相去甚远.

上述分析属于句子的语义分析,也就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这些语言符号组合在一起指称的是什么样的事件.两个方案的语义分析说明,句子有歧义.两种意义都没有涉及到语言使用者,都是句子的语义意义.

可见,这个历史上流传久远的故事是一个有歧义的故事.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对这个故事可以得出几点判断:

第一、这个故事是不真实的,因为礼宾官员无法执行一个有歧义的命令.(语义)

第二、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历史上发生的或者是方案一,或者是方案二.(语义)

第三、这个故事不能作符号指称意义的分析,而要作符号使用者意味的分析.(语用)

按照第三点来分析,“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不能作为一项命令(祈使句)来使用,只能是对某一事件的描写.这种描写虽然有客观现实为基础(《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有曹操对关羽“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的记载),但句子主要传达的不是所指称的语义意义,而是说话人要表达的语用意义,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那么,句子的语用意义是什么呢?说话人要传达的含义(意味)是什么呢?

句子中包含的符号“三日”、“五日”说的是时间间隔短,事件发生频繁.“宴”说的是费用大,规格高,人数多.“小宴、大宴”对举并提,说的是宴席有变化,宾客有变化,场所有变化,名目也有变化,曹操为留住重要人才关羽的用心良苦.

“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把这些符号组合在一起,虽然语义意义有歧义,不精确,但是语用意义却是非常清楚的,这个句子要说明的是:曹操频繁宴请关羽,礼遇优厚,大大超出对一般人才的待遇.这些符号组合在一起,就是为了表达这个语用意义,并不追求语义意义上的精确指称.

由上分析可知,这个句子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描写句,不是历史真实事件的客观写照,而是历史事件叙述者的语用表达.句子主要应作语用意义的分析.这个句子随着时代的流传和广泛使用,逐渐提取出了它的语用意义:“宴请频繁,耗资甚大”(人物重要),句子中的“三日、五日、小宴、大宴”等符号的实际指称意义已经不是语义图式的前景,而是语义图式的后景了.从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关系来看,这个句子的语用意义(表达义)离语义意义(指称义)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具有一定的夸张性,是一种修辞性的用法.这种夸张性的修辞用法在历史故事的民间流传中使用非常普遍.

与“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相类似的语言符号使用实例很多,有的产生于历史故事,有的产生于历史文献,有的产生于民间流传,有的产生于当代创造.产生时间久远的,在历史长河中被人不断使用成为熟语或准熟语.产生时间较短的,如果被人广泛使用,则成为流行语,如果不被人广泛使用,则成为个人新造语,逐渐被遗忘.这些符号组合而成的句子(或短语)的语义意义是后景信息,语用意义是前景信息,是说话人要传达的实际意义(意味),历史上流传下来或现实生活中流传开来的主要的也是句子的语用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较为类似的句子实例:

(1)三日一小考,五日一大考.三日一小骂,五日一大骂.

三日一小病,五日一大病.三步一哨,五步一岗.

三个一群,五个一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三两两的人群等

以上这些符号组合体虽然都可以作句子指称意义的分析,但是所指分析得到的语义图式有的可能不只一个,即存在歧义,有的所指图式也许只有一个.不过,这些句子所表达的主要不是语义指称意义,如数字义等,而是语用意义,即带有夸张性的表达.意义是“间隔近,人数少,距离短”等说话人希望传达的主观语义.

概言之,句子语用意义的提取指的是,通过对句子结构中语义意义的分析得出句子指称上的多种意义,转而探求说话人使用该句子传达的主要意味,得出句子的语用意义.

语言实际使用中的许多特殊表达,奇怪的表达,语义不通的表达,夸饰的表达,重复的表达,违反逻辑的表达,貌似废话的表达,通常都要作语用意义的提取,以得到说话人使用这些表达的意味.这也是语法修辞结合分析的研究思路.

三、语用意义提取的若干实例分析

句法语义分析的经典观念是“理想说话人在理想语境中说出的理想句子表达出的理性意义”.这是结构语言学和其他形式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语用学的基本观念是“此人此时此地用此句是此意”,下面据此来简要分析一些句子实例.语用意义的提取方法主要通过与语义意义进行对比产生的差值(不适切、歧义)得到,差值的求取主要是句子出现的语境.无差值的语用意义另行分析.

1.从句子的表面意义提取反面意义

表面意义也叫字面意义,是理解句子的前提.反面意义指的是与表面意义相反的意义.如果从一个句子的表面意义提取出了反面意义,俗称说反话,语言学上叫“反语”表达法.反语是语义意义与语用意义差值最大化的表现,提取反语意义要结合句子的实际语境.下面是几个实例:

(2)“他是一个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也没有.”(《于无声处》)

(3)“你真坏!”(电影场景:她说完后接着“扑哧一笑”.)

例(2)是话剧中的对白,句子中的“大好人”,语用意义上等于“大坏人”.从词汇意义和逻辑结构关系意义的分析得不出这个反面含义,语义意义与语用意义之间存在差值,提取语用意义的方法是从下文语境“连肚脐眼也没有”中推出.例(3)是电影和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和对白.从言谈语境中可以得出句子表达的实际含义与表面意义是相反的,即“你真坏!”在这里大体上等于“你真好!”

例(2)的“大好人”在语用意义上是“大坏人”,例(3)的“你真坏”在语用意义上是“你真好!”这种上下语境中看上去逻辑语义混乱的句子,是通过语用意义和语义意义的对比表达真实意图的语言表现手法,也叫“反语”格.又如――

(4)留学生:你有《老子》吗?

书贩子:有,那是我爸爸.

留学生:有《孙子》吗?

书贩子:那是我儿子的儿子,还没生呢.

留学生:有《庄子》吗?

书贩子:有哇,你问这干嘛!我就住在李家庄.咱北方叫庄子,南方叫村子,那云南边疆啊,叫寨子.

留学生:你真有学问!

书贩子:哪里哪里.写点什么书?

留学生:不写啦,Good-bye!(小品《卖书》)

这是一个电视小品中的对话.上面对话中的“你真有学问”传递给观众的语用意义是“你没有学问”,这个反面意义的得出有赖于上文语境.在这段对话里,说话人的文化知识语境(《老子》、《孙子》、《庄子》是先秦的三部著作)与听话人的文化知识语境(不知道《老子》、《孙子》、《庄子》是先秦的三部著作)形成了较大的语境差值,结果使得交谈话题歧出,信息传递受阻,说话人只好改变话题直至结束交谈.“你真有学问”一句就标示出了这一转折.可惜听话人的语境差使他只听懂了字面的语义意义而没有提取出反面意义,于是做出了“哪里哪里”这一表示谦虚逊让的回答.电视观众则从对话语境中提取并听懂了反面意义,由此产生了较好的剧场效果和收视效果.

2.从句子的正常意义提取异常意义

正常意义指的是句子的指称意义最容易被理解的那种意义,心理反应时间最短,在语言交际中最为通畅.异常意义指的是句子不容易被理解的那种意义,心理反应时间较长,在语言交际中不太顺畅,语义意义与语用意义存在一定的差值.需要提取异常意义的理由是句子的正常意义(事件的指称意义)在交际中不合适,或者违反事理逻辑,或者令人不知所云.下面是几个实例:

(5)顾客:这龟背竹我养得活吗?

店主:养得活.你死了我不要你钱,再赔你十倍.(《新民晚报》文章)

(6)甲:你是招待所吗?

乙:不,我是锅炉房.(问询)

(7)月红:晚了,我已经是他的人了.(电影《舞台姐妹》)

(8)甲:德行!

乙:惯性.(《文摘报》文章)

上述句子中符号组合表达的正常意义虽然能够理解,但是似乎都不顺畅,这些句子表达的意义都有些异常,在语言交际中正确理解这些句子的意义需要花费的时间要长于理解一般正常的句子.这些都是语言的曲折表达或者特殊表达.例(5)中的“你死了”从上文可得出语用意义是“如果你写的龟背竹死了的话”,句子中包含省略结构.例(6)中的“不,我是锅炉房.”也是省略结构,这种句式在问答中经常使,句子的语用意义是“我这里是锅炉房.”例(7)中“他的人”是领属结构,据说在美国放映时,打出翻译字幕,观众仍不明白“他的人”是什么意思.如果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说话人的性别语境,这句话的语用意义是可以提取的.“他的人”是领属关系,汉语的领属结构关系内部情况很复杂,有生命的领属关系有下面几种可能的含义:

a.他的奴隶:人身依附关系.

b.他的手下:工作依附关系.

c.他的妻妾:婚姻依附关系.

d.他的异性依附者:心理依附关系,可发展为婚姻依附.

电影中指的是第四种情况,在汉语里表达这类领属关系时,“他的人”已经被看作是一个习惯用语了.例(8)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完整对话,看上去也属于异常意义,因为句子的指称意义似乎都明白,但连接在一起却令人不知所云.句子的句法分析和语义意义分析相对比较简单:两个句子都是由名词充当,甲句的语义是“品行、品德”;乙句的语义是“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但是知道了这两个句子的句法和语义,并不能理解这个对话实际的语用意义.把它还原到语境中,这两个句子才能获得语用含义,完成一次交际活动.

据《文摘报》介绍,有一次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汽车因故突然刹车,车厢里的人猝不及防,一位男子撞到一个女青年身上.女青年责骂道:“德行!(真缺德)”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一场争吵眼看就要发生.不意那男子回答:“惯性.”这个符合公交车中特殊语境的机智回答引起了车厢乘客表示理解的一阵笑声,那女青年也转怒为笑,满天阴云顷刻散尽.这个例子说明,有些不易理解的异常句子通过揭示语境能够获得解释.

3.“答非所问”现象的分析

“答非所问”的语言现象指的是答句的语义内容不照应问句的语义内容,所谓“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反映的是答话人对问话人句子“预设”的拒绝.例如:

(9)问:你看过《非诚勿扰》吗?答:我们下个月去实习.

问:你联系了去哪里实习?答:下午还有两节选修课.

问:在哪个教室上课?答:上海世开得很成功.

问:哦,嘿嘿.

这段对话中答话人多次“答非所问”,事实上就是多次拒绝问话人的预设,因此对话非常别扭,难以进行,交际受到了阻碍.在这段四次问答的对话中,句子的语义意义(事件指称意义)不是谈话双方所要表达的意义.那么,谈话双方的语用意义是什么呢?如何提取问话人和答话人使用这些句子的语用意义呢?这类课题在语用学文献中一般用“会话涵义”来分析.会话涵义,就是提取会话的语用意义.这段对话的语用意义是:“问话人”渴望结识答话人(套近乎),“答话人”拒绝问话人接近自己的企图(答非所问).这是无话找话搭讪的“马路求爱者”或在公共空间寻求接近对方的一种会话模式,也是一种社交技巧.

这种社交技巧的程度等级可用会话轮次(一问一答为一轮)来计算.轮次越多,等级越高.参数为“抗挫折能力指数”.(俗话:脸皮的厚薄程度)这种抗挫折能力指数用于追求爱情,可计算成功概率.指数越高,成功的概率越大,反之较小.用于学业和事业上,也是如此,所谓百折不挠的精神,指的就是这种抗挫折能力.当然,这种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追求如果能有效结合智力因素的理性分析(可能性大小),则运用的效果会更理想.

4.语义意义提取的制约因素

语用意义的提取是句子语义分析的一种方法上的探索,与语法和修辞的关系都较为密切,语义意义是句子语法分析的基础,语用意义的提取应以语义意义的分析为先决条件.语义意义与语用意义的意义差在修辞学研究中的通常可概括为辞格.修辞、辞格是语言学分析的概念,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不好.好与不好的判断标准是看修辞手段产生的交际效果,不是手段本身.下面是最近《东方早报》上一篇文章的开头,从语用意义分析的角度看,值得商讨.例如:

(10)“俗话说,青岛如果有公鸡清晨报晓,韩国仁川也能听见.这个俗语表明韩国和中国是多么近.”2008年5月,韩国总统访华,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举行会谈后的记者会上用中韩两国语言里同时存在的“鸡犬相闻”四字成语,表明韩国愿与中国继续推动两国交流与合作的决心.他还表示:“主席与我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在举行会谈时感觉我们就像认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然后问道:“主席也这样认为吧?”这句话引起周围一片笑声.主席微笑着回应说:“我也这么认为.”(东方早报,20101203)

句子语用意义的提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语言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这段话里运用了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段,并且有具体的情景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不过,引用“鸡犬相闻”说明“距离近”是很生动的,但是不容易提取出“关系近”的语用意义,因为这句话在《老子》的原作中是“鸡犬之声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从这个实例的分析中给人启示,语用意义的提取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下面例(11)的语用意义的提取在学术界曾经引起过争论:

(1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a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是孔子儒家思想的语录,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意义呢?由于例(11)古文原句没有标点,所以,不同的标点反映出对这句话的不同理解,也就是标点者提取了不同的语用意义.例(11)a的语用意义是老百姓只可让他们跟着做事,不能告诉他们道理和原因.有人据此说孔子主张用“愚民”政策治理国家.例(11)b的语用意义是如果老百姓懂道理,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如果不懂道理,就告诉他们道理.有人据此说孔子主张“智民”政策治理国家.

要判断哪种解释符合孔子的思想,即提取哪一种语用意义作为孔子的治国治民理念,要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理念、句子出现的语境、听话人等因素来推断,即句子语用意义的提取要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

下面例(12)是《庄子》中的一段寓言,如何提取这段话的语用意义,在学者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兹不详论.

(12)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相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第七》)

按:“浑沌”现在用来形容物体看不清楚,主要表示空间意义.“倏忽”形容时间非常之短,主要表示时间意义.所以,这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时间谋杀了空间”,实为华夏之第一号命案.

四、结语

概言之,句子的语义意义指的是语言符号和符合组合的所指意义,包含事物所指,事件所指,与符号使用者的意味无关.

语用意义指的是语言符号和符号组合在使用中的含义,与符号使用者的意味密切相关.即“此人此时此地用此句是此意”.

语用意义的提取指的是,通过对句子结构中语义意义的分析得出句子所指上的多种意义,转而探求说话人使用该句子传达的主要意味,从而得到句子的语用意义.

在实际语言的分析中,由于具体语境中符号的省略、所指意义的异常、语义意义与语境的不适切(逻辑混乱、指称不成立等)产生意义差,通过语境分析可提取出句子的语用意义.

由于语用意义的提取要结合语境,而语境的所指(定义)在学术界尚无相对可接受的研究平台,因此语用意义的提取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