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角度“郭敬明”青春文学在“独一代”流行的原因

点赞:7026 浏览:188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郭敬明”青春文学是一个把商业写作和消费生活一体化、被娱乐市场成功打造的超级文化消费品,或者说在当前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消费文化符号.他的过人精明之处就在于,非常清楚并且极大限度地扩张了自己作为一个“80后青春文学查重复率”的消费符号价值.但郭敬明不代表“80后”或“90后”,他所作的是把自己作为“异性化青春”的消费文化奢侈品,在最大限度并且持久地向独一代“消费阅读市场”倾销,使其成为独一代的模仿对象.本文试图结合《小时代》,从文艺心理学角度分析郭敬明青春文学在“独一代”中流行的原因.

关 键 词:郭敬明;青春文学;审美心理;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

作者简介:陈敬容(1989-),女,深圳龙岗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02

郭敬明的最新作《小时代》一上市就卖120万册,与其他畅销作家不同,郭敬明已经在“独一代”这个群体中成为偶像人物.他出身于这个群体,他了解这个群体的特质,他的作品在这个群体在引发共鸣,很自然地,他成为了一个标识.了解郭敬明就是了解独一代.

郭敬明的读者群正是这样一群“独一代”――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郭敬明的出现恰好填补了他们脆弱、无助的心灵,匮乏的精神,成了他们的信仰和追求.郭敬明的作品至少能够给他们最后的支撑和感情的宣泄之处,他们看郭敬明的作品,仿佛是在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也许郭敬明的走红并非是郭敬明个人的成功,而是这个时代的孩子需要一个自己心声的代言人,于是郭敬明来了.郭敬明的忧郁完全是个人式的,而恰恰整个80年代出生的人往往因为远离公共生活,使他们以一种十分个体的姿态生存着,没有特殊的历史事件让他们有一种集体的制约感甚至荣誉感,郭敬明把这种心情用个人化写作的方式传递出来,却没想到引起一大批读者的追随.以下将从《小时代》文本接受层面来分析郭敬明青春文学在独一代中流行的原因:

一、最根本的流行元素:强劲的产品力和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

郭敬明个人的独特个性成为一个亮点,把作者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因为独一代们基本上就是这样自我主义“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给他看非洲难民儿童的照片他可能会落几滴眼泪,但事实上他从来不会认同自己和他们在任何层面上是一样的,实际上他根本不认为自己和任何其他人会一样.总体来说他们是讨人喜欢的可人儿,与众不同、品味独特;有着也许还未被发现的非凡才华、敏感善良;但是经常被孤独折磨,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饱经忧患,值得每个人同情等而且基本上如果你不这么说,就会被他用任何想得出来的词汇大骂一番.而这一切都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产品力,造成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

二、基本的流行动力:青春的文化力和情感的共鸣

郭敬明的商业图谋就在于掌握了生命行走,说到底还在个“情”与“爱”字.他谈到自己的写作初衷说:“我们提到上海,脑海里永远都是张爱玲的风花雪月、王安忆的《长恨歌》,但没有2008的上海.北京反而有这样的小说,王朔、石康都在写.上海是无人书写的.我生活在那里,本身又是作家,所以我希望来书写.这是我创作小说的目的,也是小说命名的目的.我希望以后提起新上海,人们就会想到我的《小时代》.反映这其中的一部分年轻人,有些是普通的大学生或是比较穷的年轻人,用这个小团体折射出这个时代.”

笔者采访的身边喜欢郭敬明的独一代们都说,郭敬明的作品很温暖,让人感动的东西很多,能够让人爱不释手立刻把它读完,反正有一种吸引人的魔力.还有人说,郭敬明的文章虽然感动人却欠缺适度的理性高度.感性充足,而理性却反映出了他的真实年龄,他还不能超越自己思想年龄的局限.大家都认为郭敬明的语言唯美、飘逸、华丽、空灵,他的作品风格是忧伤的,感性的,似乎有点像写给自己看的心情日志,杂乱而细腻.或许这就是移情作用吧.但对青春俗文学的读者来说,已经足以引起共鸣.

三、流行推力:现代图书的传播力和“粉丝经济”至上的市场范式

郭敬明的青春文学与偶像价值,已为他培养了一大批固定的粉丝.郭敬明的卖书,就好比歌星签名售碟一样,内容好坏可以先放一边,明星签名本身的诱惑力就足以产生市场价值了.加之春风文艺出版社除了使用广泛组织作者签名售书等常备营销“武器”,还把青少年读者相对集中的《萌芽》网站作为重点宣传的阵地之一,以及各种粉丝设立的网站和博客、微博、微信等把各种出版消息都在第一时间公之于众,而这都见证着现代图书的传播力.

此外,郭敬明办《最小说》的成功正是源于这个偶像消费年代的“粉丝经济”的功劳,粉丝们因追捧一个人购写他的书,这种行为跟消费者冲着某个品牌而购写某个产品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差异,偶像明星和偶像作家的消费机制是一样的.在这文化多元化的“读图时代”和“快餐文化时代”,信息爆炸的同时却也失足落入信息的陷阱,无法选择正确有效的信息,使独一代们无法更好的理解和认知世界.于是,知识的匮乏导致了精神的悬浮,精神的悬浮则易造成信仰的暧昧.他们不知道相信什么,什么才是最真实的?似乎只有自己才是最真实的.他们从郭敬明的作品中了解到自己,并且相信郭敬明了解自己,对郭敬明顶礼膜拜.于是,独一代们存在着这样一个理念――不必苛求一个文化商人具有高尚的良知操守、道义担当.喜欢郭敬明的书,读读无妨,不喜欢,一笑而过.所以说“市场至上”是当代中国的图书文化、娱乐业市场化运作比较成功的范式.

四、流行层面:易行的实践力和毫无道德负担地规模化的挪用和移植

80年后出生的独一代无疑是这个衣食无忧、科技发达、各种文化艺术形式芜杂昌盛的时代的享用者.综合来说,平安时代对于成长起来的独一代具有最大影响力的主要包括:电视、网络与通俗青春文学.

在信息接收方面,互联网的庞大优势几乎冲垮了前几代人获取知识的主要传统渠道.而书的价位则是其实践力的基础.在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努力下,除常规渠道外,网上书店、图书俱乐部也都给予郭敬明作品很大的上架空间.天涯猫扑网等和郭敬明博客、微博以及各大粉丝网站等广铺渠道地大力宣传新作上市,这一切无疑强化了读者的购写气氛,给郭敬明作品的实践力增加了砝码.如此轻易地获取知识的捷径,一方面让独一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宽广视野,新鲜与陈旧、真实与虚检测在一个网络世界里纵横交错,对于生活学习经历平淡无奇、无惊无险的独一代来说,它显得过于庞大和强盛,甚至让人迷失其中,难辨方位.而另一方面,多方位多渠道的知识来源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独一代们对于知识以及其创造过程应有的重视和尊重.独一代情感、生活的单一化,模糊了他们对于何为独创何为模仿的界限,于是“独创”渐渐已经退化成为了一个空洞抽象的动词,造成了毫无道德负担的规模化的挪用和移植,而独一代无疑是这一切的集大成者.这些偶像崇拜和模仿拼贴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独一代们的道德标准,限制了其追求崇高的想象力,容易导致利己主义.

文艺心理学角度“郭敬明”青春文学在“独一代”流行的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青春文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至上”原则与“粉丝经济”是其流行的最根本原因,面对文学的市场化和消费潮流,独一代的接受审美心理是造成其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重要原因,从《小时代》进入郭敬明的青春文学,我们发现他准确的市场定位以及独一代初入社会的心理历程,强劲的产品力和青春的文化力引发移情感召作用与读者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又担忧泛滥的现代图书传播力带来毫无道德负担地进行规模化的挪用和移植动摇独一代的道德标准,是否能够真的处理好青春文学与市场的关系以及“郭敬明”在独一代的引导作用?我们只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