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点赞:28313 浏览:1307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不但在中国宗教界影响广泛,而且在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现代性背景下,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禅宗美学的特质及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中国绘画;禅宗;美学思想;空寂之美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不但在中国宗教界影响广泛,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而且在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现代性背景下,深入探讨禅宗美学的特质及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禅宗美学思想及溯源

禅宗的兴起是在唐朝的武则天时代,中唐至北宋走向繁荣.禅,是一种运用思维活动的修行方法,玄奘译作“静虑”.它要求修行时敛心,止息杂念;专注一境,守意修定,长此修行即可达到某种神秘境界,即达到“涅”的境界.这种境界也即是“无为”“圆寂”的境界,是一种无欲念、无尘染、无物我、超越时空、刹那永恒、澄明解脱的境界,是幻想超脱生死的最高精神境界.禅,一方面要消除烦恼束缚;另一方面,要求得心性解放.它要求在世俗生活中,刹那间顿悟“真如”本性,在感性经验中直接实现超越和提升.禅宗的人生追求、直觉观照、顿悟思维、审美情趣、超越精神,凸现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

禅宗美学是一种“追求生命自由的生命美学”.这里探讨的禅宗美学,主要是指慧能创立南宗禅的美学.作为一种中国化佛教的禅宗是建立于对生命的苦苦思索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禅宗的美学的理论基础是人生哲学――生命哲学”,“它在人生真谛、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修养等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总之,禅宗美学的根基在于对生命的安顿,对自由的追求,禅宗美学最根本的和最能彰显自身的就是它能够给出一种生命自由之美.在生命自由之美这个根基之上,生发出了几种禅宗美学的特质,典型的有代表心灵境界的空寂之美及带有一种动态色彩的顿悟之美.

二、空寂之美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空寂之美”首先追求“空”“无”.不仅要外离诸相,而且要内空诸念,使“心”成为“无心心”,追求恬淡空寂的意境.但是,这里的“空”并不是数学上的“空”“无”,而是一种形式上的“空”,是一种似“无”实“有”,似“空”实“有”、外空诸相、内空无明、超越时空名色经验、不可思议、不可言传的实在,其时,一切烦恼断绝.这是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佛家修行的理想之“空”.其次,“空寂之美”还追求“静”.“静”就是要“内息诸念”,把各种杂念归于平息.“佛家禅定之学强调内息诸念,外空诸相,由此得到的‘虚静’之心是一种具有深刻认识功能(玄鉴)的认识能力(智、慧)”.禅宗美学的“空寂之美”,对中国绘画的创作和审美产生了重大影响.

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禅宗美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禅学讲“虚空”,中国艺术美学里也讲“虚空”.“空”“无”的境界是禅宗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理想,也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理想.无论创作或审美,中国画都把“空”和“无”放在首位.“在艺术实践上,则将绘画从现实人生中超拔出来,而使绘画‘趣灵’‘媚道’,实生活的‘实’淡弱了,而超越实生活的‘空’却强化了;由此,这‘空’的美学精神更渗入到绘画的各个层面,乃至在创作方法上,如构图,即旧说之经营位置,亦推重‘空’;在审美方面,所谓古澹、虚静、空灵、逸、神、妙之类,亦无不是‘空’之种种呈现.”“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等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画筌》)这种境界,非人间所有,乃艺术家游心所在.如南宋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一叶扁舟轻浮于浩淼无际的水面上,形象地凸现了江面的空旷渺漠,令观赏者在心灵上顿生“,空即是色”的深切感受.

三、渐顿之美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禅宗美学的渐顿之美,对中国绘画的创作和审美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所谓渐顿即渐悟与顿悟.唐高僧神秀将这种“渐悟”的功夫归纳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对于“顿悟”,唐高僧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禅宗的影响下,唐以后的一些画家认为画理如禅理,禅须悟,画也须悟.如开创中国文人画的大师们都是信奉禅学的,其中,首推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王维首创中国水墨山水,他的诗、画都渗透着禅机悟境.“宋人则称绘画曰‘墨戏’,明人则称‘画禅’,从宋以后,画、禅几不可分矣.画坛巨擘,如米芾,如荆浩、关仝、董源,如赵孟兆页,如董其昌,如石涛等等,都对禅法有深刻的参悟之功.浩荡洪流,令人惊慑,而其精神的开拓皆仰禅法.以故,无往云:禅宗兴,绘画昌,禅宗萎缩而画坛冷落.中国画名家无不具禅家精神,其作品,无不是禅境的示现.’”.


【参考文献】

[1]皮朝纲.禅宗美学的独特性质、人生意蕴及其当代启示[A].禅宗美学的嬗变轨迹[C].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祁志祥.中国美学的文化精神[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3]姜澄清.中国绘画精神体系[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4]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