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儿童文学思想述评

点赞:3642 浏览:110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鲁迅这位中国的巨人,以其“民族魂”的形象成为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一座巍巍丰碑,他在现代史上的地位是无人能超越的.本文试图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展示鲁迅以尊重儿童个性为基础,把儿童放在民族和未来的双支点上的儿童文学主张,是面对中国现实的真实的呼声,进而成为鞭策时代的警钟,引导着儿童文学的精神走向,决定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沿着鲁迅“重人生,重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而提供一条认识鲁迅的新的文化视野的道路.

【关 键 词】鲁迅;儿童文学;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观;文化视野

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座高峰,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前瞻性的目光,凝练的文笔,鞭挞封建礼教,揭示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并且始终同各种各样恶势力作斗争,把国家、民族的命运担在肩头,身体力行地探索着疗救中国的良药,他集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于一身,如一道独特的光源,闪映着耀眼的光辉.

我们一想到鲁迅,就会想起他根根直立的、寸把长、抖擞的头发,想起他袖管下包裹的竹枝似的手腕,感受到的是严肃的、深刻的、横眉冷对的鲁迅形象.

我们都知道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其深刻的反封思想、渗透全篇的现代意识,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然而,《狂人日记》又以一声“救救孩子”的呐喊,揭开了鲁迅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舞台上奠基人的一幕.这位现代文学的开拓者,有着浓浓的儿童情结.他辉煌的人生,与孩子有着不解之缘.他以热烈的爱,执著地关注着儿童,关注着儿童文学,他关心儿童教育,在儿童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为儿童美育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他对儿童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同时又是自始至终的.从最初以立人为本,把儿童作为振兴民族的希望所在,到后来关注儿童的自身成长,关注儿童未来人格的形成,注重儿童健全人性培养的真正的终极关怀.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儿童文学的角度,以一种新的文化视野来认识鲁迅.

二十世纪初,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关注童年状态,首先觉醒了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迅速把对儿童的关注演变成文学对儿童精神导向、人性形成的关注.有关儿童独特文化现象的孕育、精彩纷呈的儿童观、儿童文学主张都竞相浮出水面,稻草人主义、教育主义、卢梭主义、童心主义代表了人们对待儿童文学的态度,“然而巨大的历史惯力、中国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得以鲁迅为代表的儿童观逐渐在各种儿童文学观中脱颖而出,并占主导地位”.

尽管鲁迅力斥儒家蔑视儿童个性的观、忠孝观,但他毕竟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传统的载道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他的骨髓,他之所以弃医从文,就缘于他认识到文学自古就与国民觉悟、国家兴衰紧紧连在一起.鲁迅自然而然承载了文以载道的文学观,把目光放在儿童身上,关注儿童、关注儿童文学,以儿童文学来启迪民智,振兴民族.鲁迅把民族的忧患意识深深置埋于他的理论和作品中,汤锐认为“西方儿童文学的驱动力是来自母爱般的力量;中国儿童文学的内在驱动力则是来自一种类似父爱的责任感”.因此这种父爱的责任感使得鲁迅创作时本着树人的原则,自觉或不自觉地背负着教育的使命,以博大的父爱锻造着儿童,使儿童走向成熟,以崭新的国民形象挑起民族未来的担子,肩负国家的使命.

鲁迅希求从西方的文明社会中找到一条救治中国的路子,多次强调“西学东进”.他重视外国读物和西方各种思潮,许多思潮经过他分析、消化、吸收,其中精华部分都在鲁迅的思想里留下多多少少的痕迹.鲁迅曾热情赞颂过卢梭,的确,以卢梭、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启蒙主义思想曾给鲁迅以极大的感染和熏陶,使得鲁迅主张人性解放,关注人的健康发展,注重人性解放和国民性改造,“立人”成为首要问题.鲁迅提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与其说是鲁迅的一种儿童本位观,不如说是鲁迅面对中国现实,面对国民的怀有一种疗救意识的呐喊,鲁迅儿童文学思想观念的生成是从属于主流“人的问题”、“国民的觉醒”的主潮精神.

鲁迅的儿童文学思想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童文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最初鲁迅就试图以文学的启蒙、思想的革命,通过“立人”而改造社会,“五四”前后很长一段时间,鲁迅都坚持这样的信念,然而残酷、严峻的社会现实,逐渐使鲁迅认识到单靠文学启蒙、思想批判是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的,他认识到“武器批判”的重要性.尽管鲁迅从资产阶级主义、人道主义走到马克思主义,但他对儿童的教育,儿童是未来的观点依就不改初衷.鲁迅注重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他希望既注重儿童的童年生存状态,保持儿童的天真率性,同时他又注重孩子的未来,他希望孩子能够走出公主、王子的童话,走进社会的风风雨雨中,在真实的人生中思考、成熟起来,可见,幼者本位的思想已使鲁迅加入到还儿童以应有地位的儿童本位的先进观念行列中,然而鲁迅以“幼者本位”为起点,眺望的是儿童的未来,他更关注儿童在未来社会中的角色、承担的责任、应尽的义务及能否负载起民族的使命.


鲁迅注重教育,注重知识教育、社会性经验教育、生存能力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在儿童观上指向的是未来.他认为儿童文学因此要适合孩子的特点,儿童文学要有益有趣,让孩子爱读,容易接受,最大限度地达到教育儿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目的:“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在这样的教育思想主导下,鲁迅为儿童创作和翻译的文学作品中,儿童形象都洋溢着单纯、善良、活泼、勇敢的特点,这正是鲁迅所肯定的、理想的儿童所在.

可见,鲁迅的儿童观超越了家庭的范围,早已由家庭上升到社会,进而他主张儿童文学就应让儿童认识人生的现实主义道路,力争培养儿童成为社会的人,完成为人生、为社会、为民众的大业.相比较而言,周作人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就显得是脱离历史、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在国难当头,危机四伏,连安放一张平静书桌的地方都没有的时代,这样的观点是很难找到适合的土壤.同时孩子是社会的一部分,周作人这番营造保持孩子的天性,让他们不被污染的逍遥花园的良苦用心,也是和孩子未来发展格格不入的.纵使孩子在自己的王国中快乐地生长着,可是他们终究要走出来,走向社会,经历风吹雨打.童年的快乐和残酷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孩子们很难适应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变,也很难适应社会,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难以完成自己从逍遥王国的君主到社会中一分子的角色转变.

虽然鲁迅从未承认自己是儿童文学作家,而且他提倡儿童文学也只是提倡新文学的副产品,但是鲁迅把儿童放在儿童本位与民族未来的双支点上,他的儿童文学观与时代、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沿着鲁迅的思想主张发展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文学的审美指令[M].武汉:湖北少儿出版社,1991.

[2]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3]汤锐.比较儿童文学初探[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4]鲁迅全集第一卷我们怎样做父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