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度检测语理其对外语教学的

点赞:13398 浏览:573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相似度检测语是二语习得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研究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了相似度检测语概念的界定、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相似度检测语理论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 键 词】相似度检测语;外语教学;启示

一、引言

相似度检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67年Corder的《学习者错误之重要意义》一文.1969年,Selinker在剑桥国际会议上首次使用interlanguage一词,并于1972年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从而确立了相似度检测语这一概念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本文着重探讨相似度检测语概念的界定、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论述相似度检测语理论研究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启示.

二、相似度检测语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

1、相似度检测语的概念

相似度检测语(Interlanguage)又译为“语际语”、“族际语”、“过渡语”,是指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自己构建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相似度检测语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指学习者某一阶段语言学习的静态状况;第二层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向目标语不断靠近的渐变过程,即学习者语言发展过程.

2、发展阶段

Corder按偏误的性质将学习者从开始学习一门外语到最终基本掌握这一过程中的相似度检测语现象做了三个划分:即前系统阶段,系统阶段和后系统阶段.Brown也对相似度检测语做过划分.他认为相似度检测语有任意性差错阶段、相似度检测语形成阶段、系统阶段、稳定阶段.前两个阶段大致相当于Corder的前系统阶段,后两个阶段大致相当于系统阶段和后系统阶段.


Corder和Brown的划分法虽有一定局限性,但给相似度检测语的描述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并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三、相似度检测语的特点

相似度检测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有着其自身的特点.相似度检测语主要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systematiess)

相似度检测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虽然相似度检测语的表现形式多样,但在它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表现出内部的一致性和系统性.相似度检测语具备一套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规则体系.

2、僵化性(fossilization)

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希望对所学外语能够运用自如.然而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外语学习者(可能高达95%的人)达不到目的语能力,因某些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前进.Selinker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语言僵化”.

3、创造性(creativity).

相似度检测语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独有的发展中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中既有母语的痕迹,也有目的语的成分.外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出错时的创造性因素,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错误分析能力.

四、相似度检测语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度检测语理论的建立是外语教学的一大发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正确认识相似度检测语的作用,外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看待相似度检测语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认识相似度检测语,认识到相似度检测语是学习者二语习得过程中达到目的语水平前的必经之路.教师在教学中要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耐心引导和帮助学生向目的语靠近.

相似度检测语理其对外语教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外语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外语教学中要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

文化因素是语言和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所用的语言也有差异.只有通过文化比较,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不同文化间的语言差异.因此,教师应将目的语中的优秀交际文化、习俗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中.

3、防止相似度检测语僵化现象

相似度检测语僵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目的语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语言输入的正确性,同时要关注各个教学环节中学习者的反馈情况,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目的语语言表达形式,从而有效防止相似度检测语僵化现象的出现.

五、结语

正确认识和对待相似度检测语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它将为我们预料学习者的错误倾向,分析学习者语言错误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目前,对于相似度检测语方面的研究在日益增多,但仍需进一步深化,特别需要在更深层次上揭示相似度检测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参考文献】

[1]Selinker,L.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J].1972.

[2]张晓冬.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测试构建的接口[D].吉林大学,2005.

[3]黄崇岭.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J].同济大学学报,2004,(1).

[4]殿宁.对英语教学中教师话语性别差异的调查和分析[J].探索与交流,2006,(8).

【作者简介】

郭芬(1985―),女,山东济宁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