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三十年

点赞:16783 浏览:785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已经快30个年头了,这是我国文学理论不断自我改造、更新、建设的30年.近30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同70年代末之前的我国文学理论相比较,真可以算是文学理论的新时期了.

文学理论的现代性问题在这一时期里备受关注.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中诸多问题的讨论、论争,都出自对于现代性的诉求,并由于不同理解而引出不同观点.在现代性问题上,要求文学理论跟随我国的现代化而变化、求新、创新,这一看法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对于现代性内涵的具体解释,以及文学理论走向何处,就存在分歧了.一些学者主要依靠西方文论与思想,过分强调与西方文论接轨,来要求于我国当代文论的现代性.有些学者相反,只强调本国传统的文论与外国文论之间的异质性,来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一些学者则从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传统、现代传统,以及外国文论等多种因素来探讨现代性.文学理论现代性显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它已自觉地成为理论研究的主导,这是值得肯定的.

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在现代性的指引下,大体明确了文学也包括文学理论的自主性问题,使文学理论初步回归自身.在这里我们自然也只是说大体上是这样.从70年代末开始,现实的文艺政策的调整起了重大作用,同时这也是过去文学理论已经走向绝境的必然反拨.文学和文学理论原来是附属于政治的,在这种思想霸权的控制下,作家与理论家普遍地很难写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提出什么新的观点,因而难有作为.80年代初,文学理论一旦获得了自主性,就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随着西方文艺思想的大量输入,知识的普遍更新,冲决了原来的单一文学观.那时真正体现了一回百家争鸣的精神,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文学思想,使得创作思想大为解放,并促进了创作多样化格局的形成.

发生影响的有主体性文学观、认识论(或意识形态本性论)文学观、象征论文学观、生命本体论文学观、形式主义文学观以及建立在审美反映基础之上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观;90年代又有修辞论文学观、生产论文学观,有从网络等角度来讨论文学的文学观;不久前又出现了文学是社会意识形式的文学观等.由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反本质主义的影响,部分学者绕开了形而上的追求,而仅就文学现象来讨论文学,其实这也是一种不作形而上的表述的文学观.文学观念的多元化状态,反映了对文学认识自由度的深入与多样,这为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理论形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是近三十年来文论界的热门话题.新时期以来,多种外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从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文学理论更新的思路.但是实际上很难有一种外国文学理论,可以直接当做我们自己的文学理论的.这主要是外国的文学理论虽有普适性的一面,共同性的一面,但产生它的文化、文学传统、文学语境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无法全面替代.

建设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文学理论,必须要有坚实的现代性思想为指导,通过对我国社会、文化、文学艺术历史与现状的科学分析,以现当代文学创作实践为立足点,面对三种文化资源和传统,在此基础上,综合地吸取各个文化资源、传统的长处,提出新的问题与思想,在多元的探索中渐渐形成当代文论的创新理论.但是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在实践中几乎在每个问题上都出现实践方面的不足与歧见.所谓不足,是说自80年代下半期开始,文学创作发生重大的变化,虽然写作仍然面临着壁垒,但创作中出现了不少新现象,其中不少作品,基本上是外国后现代文学思想指导下的仿作,是外国作家叙事策略的搬用.随后,由于文学作品进一步商品化、消费化,出现了90年代的女性个性化写作,从情绪发泄到性发泄的写作,下半身的写作,以及后来的戏说历史的写作,消解历史、消解现实的写作.它们被一些红包批评集团与媒体肆意炒作,使得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媒体式的叫卖批评替代了应有的文学批评,使得一些说理的批评与倡导说理的批评的杂志实在显得无能为力.上述种种现象促成了这个时代文学的平庸与低俗,弥散着失去了人文关怀的文学的麻木,无法面对严酷的现实必然导致想象力的极度匮乏,思想穿透力的严重丧失!不过我以为人们的记忆不会丧失,真实的历史写作的时代总会到来.文学理论面对大量平庸的创作、仿真而非真实的写作、生理化的写作,实际上也即面对文学的物欲横流,显得相当尴尬,那种求诉于人文精神、历史主义的呼吁而坚守文学精神的倡导,就实在显得难能可贵.

但是文学理论的建设还有其自身的问题,即如何面向自身丰富的资源问题.近百年来,我国文学理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现代传统.但是一些学者认为现代文学理论如果从“五四”前算起到新时期为止,不过都是西方文论的输入与翻版,谈不上什么我国存在现代文论及其传统.20世纪的文论思想,确实是从外国不断输入的,先是从英美搬运,后来照抄苏联,并以后者压倒前者,接着到80年代之后又以前者压倒后者.这中间既有教条主义的照抄,但也有借鉴与创造,而且后者成为了中国化的现代文论的主干,对于新时期的文学理论来说,这就是现代文论传统了.最近出版了好多种概述20世纪一百多年来的文论史,大多承认了这一传统.因此可以说,否认文学理论的现代传统,这是过激的虚无主义的表现.

文学理三十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学理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其次是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一百多年来不断有学者在做着这项工作,只是从50年代极“左”的文化政策开始,在古典文学遗产被宣布为封建主义糟粕之后,古典文论才遭到劫难,但即便如此,仍有学者默默地在做着整理工作.在建设当代文学理论的新形态时,无疑,古代文论中无比丰富的财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伟大传统.但是这一思想遭到一些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强烈反对.他们的理论是:古是古,今是今,西是西,中是中,它们相互之间根本无法通约,所以“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是个伪命题”.虽然古代文论总结的是过去的古代创作的经验,“五四”以后被废止过,发生了文化的断裂,但是我国20世纪的那些大师们,无不精通古代文学及其理论遗产,同时又长期受到西学的浸润,而后回过头来探讨本国当代的文学理论、美学问题,从而使古代文论中的不少命题,经过转化而获得新义.而且我们见到,不少古代文论中的术语,也早就融入了当今的文论与批评.从90年代到今天,有相当部分学者,包括一些年轻的学者,力图用现代观点观照古代文论,使古代文论中许多涵蕴深厚的部分,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从而在探讨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中国文学精神、中国诗学、诗性文化、叙事学、阐释学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成绩.没有中外古今思想贯通的指导,怎么可能出现一批力作,怎么会是古是古、今是今、中是中、西是西呢!钱钟书先生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这种思想是完全适用于会融中外古今进行综合的当代文论的研究的.

再次是西方文论的研究,90年代中期开始以至于今,佳作不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限于一般的介绍,而是对西方文论现象表达了中国学者自己的观点,很有深度.出现了在整体理解西方文论基础上全面阐释西方文论思想的论著.做到这点需要对西方文论真正有所了解,从而真正具有他者的立场,否则只能赶赶西方已经过时的时髦而已.

我国学者所理解的文学理论,不完全是美国学者针对本国或欧美的情况所说的后现代文化“理论”与“批评”.80年代后现代文化思潮从美国传入我国,随后从90年代至今,文化研究在我国兴盛起来.文化研究在欧美风行了几十年,其研究对象可以说涉及当今欧美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政治批判、权力、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霸权、文化领导权、文化控制、媒介、媒体、媒体包装的探讨;有话语、话语权力、女权、殖义、阶级、种族、性别、同性恋、身份、民族、民族认同、民族主义的研究;有图像、图像时代、照片、影视艺术、历史解构、大众文化、娱乐、时尚、模特、身体、身体与政治、服装、家居装修、广告包装、传媒促销等方面的著述;有城市、乡村、健身房、高级度检测村、超市装饰、建筑、建筑风格等等问题的讨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这种众多部门以及交叉研究的方法,它的政治批判导向,消解独断专行的话语霸权,确实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也给文学理论研究以启迪.但是到了新世纪,一些文化研究的倡导者,通过对学校文学理论教学的反思,把文学理论贬得一无是处,甚至认为文学本身是什么至今未有定论,因此提出要用文化研究的对象来替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要对文学理论进行彻底的改造.我以为大学文学理论课程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文学理论研究者也完全可以去进行文化研究,以扩大自己的研究领域,互为补充,但是企图用文化研究来替代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却是扣错纽扣了.一是令人奇怪的是,一些朋友昨天还在大造声势,设法在本单位建立文艺学博士点,展示本单位文学理论研究的雄厚实力.等拿到了文艺学博士点,成了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却声称现在文学是什么也不知道了.二是主张文化研究的同行引证着同样的几位外国导师的相同的教导,摘录同样几位外国导师应用过的相同的例证,跟着外国学者去介绍文学已经死亡的道理,如今只剩下无处不在的文学性,结果使学术研究变成了一场情绪化的炒作,显出了文学理论界一股飙升的浮躁学风,因而一场论争不可避免.有人把这场争论称为“扩界”与“保界”之争,扩界是适应时代了,保界自然是保守了.其实大谬不然,缺乏了好眼光,因为文学理论早就在扩界,但不是文化研究式的扩界.例如大众文学、影视文学、摄影文学、图像与文字艺术、审美文化、生态文学等等,早就扩入了文学理论的视野,或与文学理论建立了有机联系.一些学者反对的只是把什么时尚、模特、健身房、高级度检测村、服装、家居装修等等,扩入文学理论与作为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而已!同时我们知道,曾经鼓吹过文化研究的美国学者萨伊德,在上世纪末就曾作过沉痛的反思:几十年来在美国以文化批评代替文学理论、文学研究的结果,彻底地掏空了作为人文科学的文学研究的价值与精神!因此他认为还是要回到对文学作品的细读,当然已不是新批评式的细读了.其实我们都知道,新鲜的可能是新东西,但也有可能不过是时鲜蔬菜.如今争论告一段落,大家心里明白,那时力图用文化批评的内容来替代文学理论的做法不过是一种策略,即历数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想在中文系开出文化研究课程以替代文学理论,将上面涉及的方方面面列入中文系的教学,进行课程改革.但是文学理论并不等同于文学理论课程的内容,所以文学理论至今依然是文学理论.一些老师如今转向了文化研究,声势颇大,但大量学者仍然在清理、探索着文学理论新问题,值得高兴.综观当今时代的变化与近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的进展,展望新理论的未来,文学理论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格局在不断更新中大体形成.基础理论、现代文学理论传统、古代文学理论及其现代转化、外国文学理论这几个方面的深入与融合将会进一步有所推进.


此外,在近三十年来逐步形成的文学理论生成中的新形态,正在茁壮成长,这就是文化诗学、文学人类学、文学生态研究(生态批评)、审美文化研究、图像与文学、网络文艺研究等.它们或是文学理论的组成部分,或者与文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将会使文学理论获得新的丰富与发展.

文化诗学视文学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与各种文化形态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民族的文化精神影响着文学精神的形成.文化诗学在文化的大背景或各种具体的文化形态上来研究文学,只是从文学作品本身导出其自身的特征与观念,通过与之密切联系的不同的文化形态、精神来研究文学,进而形成不同的诗学.文化诗学即使探讨作品所显示的批判,那也是诗意的批判,所以它仍然是文学的研究,是不同的诗学形态.同时与文化批评不同,文化诗学不是消解了文学之后,使研究变为各种文化形态的研究或直接的社会批判.目前文学人类学在我国的研究还不很发展,但极有生气,已经成为文学理论的一个旁支.文学一旦摆脱了政治斗争学说的束缚,它的生存形态就显得无比丰富.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文学是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的感性生活形态、民族风尚、生活习俗、心理发展的形象的记录与表现.文学生态研究或生态批评,是近十年来异军突起的一门学科.在信息科学极大发展的时代,人类的生存形势却十分严峻,危机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对此中外学者都有着一种共同的焦虑感.有的学者提出了精神生态问题,极具人文精神的深度.其他如审美文化研究、图像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提出的新问题.审美文化研究将当代各种审美文化现象都囊括为自己的对象,其特点是多元的审美的综合研究,极有特色,与文学理论关系密切.至于如网络文艺研究,也已有开拓性的发展.网络文艺的优缺点是十分明显的,主要是它本身十分芜杂,大部分是任意发泄性的东西,但最近看到网络上也有好东西,使我改变了对它的原有想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近三十年来的文学理论,成绩虽然明显,但也使人感到严重的危机,这就是理论创新与原创性的观点太缺乏了.争论似乎很多,但学术泡沫也多.从80年代到现在,有些人依然故我,保留着老式的思维方式,时断时续地使用不同形式的运动批判方式,依靠老式的话语权力,甚至散布流言,来消灭异己观点.此外对外国文化理论一轮又一轮地争相介绍,包括“他者”的观点在内,十分热闹.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类介绍者缺乏的正是“他者”的身份与自己独立的观点.他们几乎把被介绍的外国学者都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所以在论述上也极难走出大师们的阴影而面向原创.这正是我们需要调整心态而为之努力的.

(钱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