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本文学批评

点赞:9734 浏览:424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几年由于受观众回归影院趋势的影响,电影业出现了寒冬里的“小阳春”,电影剧本创作也随之热了起来.2006年开始的夏衍杯电影剧本征集活动,每年平均征集作品千部以上,还有一些相关网站和影视公司也征集和展示许多电影剧本,加上专业杂志发表的作品,数量尽管还无法和小说文学相比,仍然可以说是历史上高峰时期了.但从已发表的电影剧本来看,特别是网络上刊出的一些剧本,在人文主题、故事情节、叙事方式等方面,尚存许多瑕疵,从文艺理论角度研究电影剧本文学艺术价值的论著也寥寥无几.其实一部电影是否受观众的欢迎,是否有很好的美学价值和剧本的好坏密切相关,也就是常说的:“剧本,剧本,电影之本.”在鼓励电影剧本创作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电影剧本的文学理论研究.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电影剧本的研究,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为此,我们想就电影剧本批评的理论基础、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批评方法等问题谈些看法,供学术界讨论.

一、电影剧本文学批评理论基础――人文科学理论

电影剧本作为文学艺术的特殊形式,是超越社会现实的一种虚拟,这种虚拟虽然在现实中我们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原型,但是,我们在要求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时,要让这种虚拟对现实有指导性作用,也就是说要求文学作品的故事背景、人物、情节等,必须符合现实社会的基本逻辑,“文学艺术应该是人的艺术”.而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人文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真理性探索,而且还要代表一定价值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所以,电影剧本文学批评,就不可能只简单地进行文本结构的分析,而要把作品里的人物造型、故事情节还原到社会历史中,并在社会历史主体价值观中寻求力量的支持,才能找到作者在作品里的那些寓意和感人的内在动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理由:

1、人文精神是电影剧本文学艺术的内涵人文科学首要关注的问题就是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科学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凡是涉及与人的社会生存相关的问题,如生存的方式方法、行为关系、自我价值如何实现、群体的约束和个性的发展等等,都需要关注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应有四个层面:生存的满足;尊严的维护;真理的追求;利他主义,即人的社会意义的实现.如果艺术是非自然性的,是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就势必充满了人文精神.电影剧本“意在激起一种情感,并且不想使这种情感释放在日常生活的事务之中,而要作为本身有价值的某种东西加以享受”,也一定要给读者带来某种人文精神的享受.

2、标准是电影剧本文学艺术的底线 人文科学的另一个主要研究课题,就是社会问题.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度里,尽管有很多差异性解释,但都会形成一定行为准则,这种准则也是群体成员所赞同的.电影剧本的艺术魅力如何,取决于在符合现实生活逻辑之上想象是否能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电影剧本不论叙事形式如何,其核心内容,必须符合观众所熟悉的社会标准,让观众很容易地找到理解或评判的参照系.因此,在进行电影剧本文学批评时,我们是离不开社会学理论的支持的.


3、人权观念是电影剧本文学艺术的色彩在人文科学里对人权的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人权的理论,不仅是人类进步之后形成人类自我的认识,也是我们认识现实的社会、认识群体及个人的价值必须应用的理论.电影剧本是以社会生活作为源泉的,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而创作的.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实际就是人权的发展史.电影剧本给我们展现的任何故事,每句台词、每种叙事方式、每段跌宕的情节,都是主人公及其相关人物为争取某种权利的诉说.描写战争的故事,是生存权利的斗争,你死我活.描写和平生活的故事,是人的生活权利的维护,如:获知权、人格权、肖像权、赡养权、抚养权等等.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这就是绝对冲突论.对冲突的运用正是电影剧本文学艺术性构成的关键.当我们对电影剧本进行批评时,就要参照经典的人权理论,评判电影剧本故事里的维护人权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满足了“人类自我”的追求.

二、电影剧本文学批评是文学批评中的一朵奇葩

电影剧本就其内容而言,和小说体文学没有多大差别,都是以叙述一定的人文故事为主体的,文本结构所要求的要素有:时间、人物、社会背景、事件、结果.在人文价值判断上,电影剧本和小说同样被社会道德、法律、人性等标准去评判,因为文学性质在于作品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法国著名戏剧家乔治普罗第把电影剧情归纳为36种模式,实际进一步分析这36种模式,可缩小到三大主题,即死亡、爱情、生存.或者说36种模式所编织的故事,都与这三大主题相关联.在我们的阅历中电影剧本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都是基于这三者所构成的一个又一个错综复杂的事件的叙述,读者在其中读出作者或他人的相关诠释和想象,来破泽自己的经历之谜和对未来的憧憬.所以我们对电影剧本文学进行批评,就是文学批评.我们说电影剧本文学批评是文学批评中的一朵奇葩,是因为电影剧本文学批评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的.

1、电影剧本是速写式的文学小说,要有自己的批评方法

在内容的人文价值的评判上可与小说的批评标准相同,但在艺术价值的评估方面,由于电影剧本受电影技术的影响,在选择和处理故事的情节时,特别是在设计“冲突”的动力,没有小说铺垫得那么长、那么细腻,看起来有些粗线条的感觉,有的剧本也因过于简单而不太文学.但是如从美学的另个角度来看,简洁也可以是一种美.好比美术的速写和素描一样,用速写来画对象时,是以简洁线条语言,把对象的基本特征表现出来,让观者一看就是被画的对象,素描是通过线条语言,把对象的细部和立体特征表现出来.两者比较起来,速写要求用少量的线条把对象画出来,画家要有很深的洞察力和精准的表现力,不能画蛇添足.电影剧本的作者就像速写的画家一样,要运用文字把所要描述的故事画出速写来,不论是导演,还是演员,或者普通读者,都能够领会其人文精神,理解每个人物的心理,想象出故事的真实性.也有许多许多导演在好的小说作品中寻找好的故事,将其改编成剧本.也有的小说作家把自己的作品改成剧本.不论是原创,还是第二次创作,都会是新的一种简洁艺术的形成.所以,在批评电影剧本文学时,需要对这种简洁的艺术特征设计出科学的批评标准,如:叙事艺术,人物性格表现艺术,情节桥段的艺术等等方面.电影剧本文学批评需要在文学批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一系列的艺术评价体系,也要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

2、电影剧本的蒙太奇式叙事结构,要求虚拟视觉效果的评估

电影剧本作为文学作品,原始功能是专门为拍电影用的,除了那些电影制作人阅读以外,只有那些爱好者阅读,不是很大众化.这也决定了电影剧本在叙事上有别于小说文学,成为文学花园里一朵奇葩.从叙事批评的角度看,电影剧本在故事环境描写上,要十分精简,给读者想象的提示,同时也要留给导演一定的创作的空间.在叙事结构上,受电影蒙太奇的影响,必须按分镜头结构设计,从三维角度,即人物、场景、情节,用文字勾画出视觉上的想象画面.如《回归真谛》(编剧:静然)中的片头描写:

幽静的马路上傍晚

深秋的傍晚,古朴幽静的马路上,树叶沙沙作响,声音回荡在宁静的上空.一位50多岁的老者和一位年轻人正在散步.上年纪的人虽年过半百,但眼里却透着年轻人的朝气,他是一位大学校长,姓齐;中年A40十岁左右,鼻直口方,姓徐,是齐校长的学生等

音乐响起,推出片名:回归真谛.

这里的“幽静的马路傍晚”、“音乐响起,推出片名:回归真谛”,就是电影技术的影响,打破了小说文学的叙事结构.特别是“音乐响起,推出片名:回归真谛”,让读者从傍晚、幽静、树叶作响、两人并肩散步的画面,切换到“回归真谛”,产生悬念――什么是他们想要回归的真谛电影剧本的叙事也就区别小说文学的叙事了.因此,我们进行电影剧本文学批评时,特别是在叙事文本的批评上,要考虑到电影技术给剧本的影响,把剧本是否完成向电影转换,虚拟视觉效果作为批评标准之一,也就是说电影剧本的叙事必须和电影叙事同步.

由于电影剧本文学叙事和电影技术的关系,使电影剧本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方式,不论在修辞和结构上,都要求创造出适合视觉影像表现的画面,在时间和空间上经常使用“移位”式结构,在没有转换成电影之前,往往出现视觉空缺,形成认知的障碍,其艺术隐喻功能相对减弱.所以在批评电影剧本文学时,要注意电影技术对剧本的要求,这也是与其它文学批评的区别.

三、电影剧本文学批评方法的探索

把电影剧本作为文学作品来批评,就少不了“新批评”、“历史批评”、“批评”、“原型批评”、“修辞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等等角度和方法,这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电影剧本和其它文学作品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不应该把诗歌的批评方法、小说的批评方法都套在电影剧本文学上.对具体事物的批评,要有具体的批评方法和要求.

1、要建立电影剧本社会意义的评估体系

电影剧本的核心是内容所反映的社会意义,不论历史题材故事,还是现代警匪题材故事,其美学的意义都离不开社会意义的支持.没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拍出的电影也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建立电影剧本社会意义的评估体系,是批评电影剧本文学的前提.这个体系是以现实社会的道德、法律、人性的基本要求作为底线的.电影剧本构建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的,在读者心里产生震撼的社会意义,目的是在人生价值观上给读者参照和指导,让读者重新反省自己.体系具体如下:

(1)公平和正义

公平和正义,应该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电影剧本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应该用这种准则构建内容的意义,批评者也应该以此来衡量剧本的社会意义如何.

(2)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保障,体现在群体之间、个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宽宏仗义”、“临危献身”、“施舍济贫”、“铁老爱幼”、“孝敬尊长”、“总诚团体”、“热爱国家”等等.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社会,人们对这些行为有不同的解释,但因为其核心是利他主义,人们就会把这些行为视为最高境界.电影剧本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作品,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叙事手法,其内容必须体现这种利他主义,才会感动读者.我们评论某部电影剧本时,就是看剧本里的故事,是如何运用利他主义来创作故事的.

(3)自由和权利

“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自由和权利,具有很大的相对性,也有不同层次的解释.但是纵观人类数千年历史,我们所见到的都是不同人种、不同团体、不同人之间的争取自由和权利的历史.剥夺某人的自由和权利,就是对其的惩罚和压迫,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因此,获取自由和权利,就变成了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电影剧本所创作的故事,是否能把获取自由和权利展现得既符合社会现实逻辑,又能符合社会和法律标准,是作品构成社会意义的关键所在.

电影剧本文学批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批评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以上三点,在运用上是综合性的,互相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不能孤立地使用某一点.

2、要从电影技术角度批评剧本的叙事方式

电影剧本文学给读者创作的是文字叙述的视觉画面,电影术语使电影剧本与小说文学的叙事方式产生了视觉效果的差异.如:场景、渐隐、化入、化出、淡出、淡入、特技、慢镜头、剪辑等等,会给读者视觉想象上的提示.这种提示在故事的描述中什么时候出现,什么地方出现,所勾画的景象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电影剧本能不能把文字的叙述转换成视觉效果,关键取决于电影术语的应用,从而影响电影艺术的生成,这也是电影编剧和小说作家的区别.所以我们在批评电影剧本文学叙事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1)评价分镜头描述对叙事的影响电影剧本的分镜头描述,使故事叙述有了视觉的效果.同时由于创作者能力问题,分镜头描述也最容易出现叙事断裂,改变故事的真实逻辑关系,造成剧本的艺术价值下降.分析和评估分镜头描述艺术性,也就成为电影剧本文学批评方法之一了.

(2)评价修辞空间性对叙事的影响

由于“电影剧本本身具有双重属性,它不仅是以文字为载体的电影拍摄大纲,可以像建筑施工设计图一样被电影专业人员及电影爱好者阅读;同时,它还是电影创作过程的最初阶段.”电影“建筑施工设计图”,是靠剧本的修辞空间性实现的.所谓修辞空间性,就是作者按一定题旨情境,运用语文材料和表达手法,构建述说内容的表现空间.如:隐喻、借喻、明喻、声音、距离等,实际都在说明故事中的事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只有把这种关系确定好,电影专业人员才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转换工作.对电影剧本的修辞空间性批评,也是电影剧本文学批评不可或缺的方法.

(3)评价情节转折点设计对叙事的影响

情节转折点设计是关系到电影剧本叙事是否具有艺术性的关键,也是影响读者认知故事和自我反省的因素.一部好的电影剧本,除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感人肺腑之外,还有情节转折点设计所形成的认知障碍给读者带来的兴趣.看完几个情节之后,就知道故事结尾的电影,是没有艺术性的.情节转折点设计,不仅把读者的思维空间放大,还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好奇心.评价电影剧本的情节转折点设计,也是我们必须选择的批评方法.

电影剧本文学批评方法,绝不限于以上两点,尚需在以往的文学批评方法基础上,结合其特点,在批评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为文学艺术研究培育好这支奇葩.

四、结束语

电影剧本文学批评,目前还没有成为蔚为大观,但有着良好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支持,有良好的文学批评环境,有众多的文艺理论研究人才,结合电影剧本文学特点,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希望我们的点滴看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共同商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