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数学教研组策略

点赞:30844 浏览:1441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毕业至今,笔者从教已有7个年头.期间,笔者曾在3所私立学校工作过,接触过各种校本的研修.2009年9月,笔者考取了江西省第一届特岗教师,被分配到横峰县新篁学校.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笔者在新篁学校陆续参加过几次校本研修,也申报过县级、市级课题.回忆这几年的校本研修工作,笔者感触颇深.

校本研修的数学教研组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研活动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①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②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但是他们所取得的效果都不是很好,因此,教育专家提出:“在做各项工作之前,教师必须明确目的、理清思路;在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收集证据、积累材料,最后再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研究.”

笔者结合亲身经历,发现常规的教研活动通常任务布置多、深入探究少;教师的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课例研究可以突破常规教研的局限,因为课例研究往往都有问题(如教研活动有主题,带着问题引导学习)、有目标(教研活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会有什么收获).同时,课例研究还需要技术介入(运用课堂观察技术突破经验的局限、群体合作的研修技能等)以及不断跟进的行为(如寻找改进点等).笔者曾经观摩过一次外省的课例研究,这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优秀课例研究,它使笔者获益良多.

主讲教师是沈老师,教龄不到5年,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的).在上课时,沈老师多次提问:“有哪位同学再来说一遍?”因此,课例研究小组将第一次课命名为“再来说一遍”.

教学结束后,沈老师对这次授课进行了反思:教学语言几乎没有一句是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板书没有体现出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课堂总结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判断,这正是造成课堂交流低效的主要原因.“交流”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服从别人正确的算法,教师应该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多提出不同的方法,并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来.因此,沈老师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采用了“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教学模式.这次,课例研究小组将课例命名改为“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看来“交流”并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而且还要在理解其他算法的过程中做出比较和判断.沈老师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交流”(可以是思维上的交流,不一定要开口说话),再次修改后的课例被命名为“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有什么特点?”

在观摩沈老师三次不同的讲课时,笔者看到三次不同的“交流”:①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②交流还要让学生提出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③交流更要让学生互相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不同的算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算法.

笔者经常听到“磨课”一词,但笔者认为应该是“摩”(非“磨”)课,指的是观摩、再次修改,如此反复.就像刚才的课例一样,经过三次反复的“摩”,才有了最终的成果.目前,最新的课例研究的基本途径如图1所示:

当然,这里还需要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导.凡是有价值的课例研究报告,一定是自己看了有意思、别人看了有借鉴,并能对问题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想法,能给他人提供直接的参考和借鉴,能提供个人反思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反映深入研究的结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新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