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走笔(上)

点赞:3094 浏览:113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浙江:岱山观祭海

从上海乘船往岱山,还在海上,就远远看见岱山海岸高处,那个显然是有标志意义的巨型雕塑:湛蓝的晴空下面,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黄鱼,跃然涛上.

岱山县在长江、钱塘江口外,东连公海,全县五千多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陆地面积只有三百平方公里,其他均为海域.岱山本岛是舟山群岛的第二大岛.来之前我从互联网上看到,岱山县因为独特的区位优势,天然造就了丰富的海洋资源,域内仅鱼类就有三百多种,年产海水产品30万吨以上,被称为我国东海的“活鱼库”.最负盛名的岱衢族大黄鱼的故乡就在岱山.每逢农历四五月初和8月大黄鱼汛时节,岱衢洋上到处浮光耀金,把耳朵贴在船舷便可听到大黄鱼的“咕咕”鸣叫.江、浙、闽等地捕渔船密密麻麻挤在一些,夜间白炽的照明灯灿然若昼,形成著名的“岱山十景”之一的“衢港灯火”.很是让人神往.

然而,上岛之后,我才知道,当年多得让人们像白萝卜一样食用的野生岱衢族大黄鱼,如今已在这片海域消失得无影无踪.所谓“衢港灯火”,已是陈年旧梦.往日耀眼的欢喜,化作今日黯淡的惆怅,在风浪雕刻的皱纹间飘忽.仰看对港山上造价80万元,高达十多米,抗风12级,进口不锈钢双层制作,纯金箔贴面,气势磅礴直上云天的钢骨架大黄鱼雕塑,便有了黑色幽默的意味,心里不由得泛起莫名的苦涩.

大黄鱼在我国主要有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三大黄鱼种族中,唯岱衢族成活期长,体黄,肉质最为鲜美,是我国大黄鱼中的名贵品种.而目前舟山养殖大量供应市场的大黄鱼种源是闽粤东族.为延续岱衢族大黄鱼资源,人们现在能想到的唯一办法是利用岱衢族大黄鱼的原产水域发展海水养殖.前年,县政府以每公斤2000元的收购价,组织上世纪70年代的“黄鱼老大”带上传统网具,下洋寻找岱衢族野生大黄鱼,以期通过人工育苗放养,在形成规模后,逐年向岱衢洋放流,让岱衢族野生大黄鱼重现鱼汛.

这是一种有勇气的艰辛的努力,却又似乎是一种渺茫的渴望.

事实上,在这片广阔的海域,需要痛切呼唤的生物种群又何止是岱衢族大黄鱼.

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也许很多,但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无疑是长期的滥捕.

岱山有一个“群岛诗群”,其中颇有才情的诗人李国平曾以《衢港灯火》为题,这样描写过岱衢族野生大黄鱼的捕捞:

惊涛裂岸

船的回想仍有些醉意

解缆待发更像是笛声下的羊群

在最光辉灿烂的一次旋舞中

与海指腹为婚

那胸脯洁白的灯须

已把最后的月色卷走

一种燃烧被赶海人打捞出残存

从今晚流动到明晚

似乎闻到了被切割的海洋脉管里

喷射出来的腥味

我是在上岛后读到这首诗的.我不懂诗,不知道诗人在这里抒发的是对海的情感抑或是对人的情感,令我心灵震颤的是“被切割的海洋脉管里喷射出来的腥味”这样的文字.

多年前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有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每一步征服行动,都要遭到大自然加倍的报复.”

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分之二的生态系统,包括空气和水源,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生物的多样性承受着无法扭转的损失,自然界因此突变频仍,恶病蔓延、森林摧毁、海洋出现“死区”,百分之十至三十的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濒临灭绝的边缘.

“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地球的自然运动规律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地球的生态系统因此未必能养活得了未来的人口.”

类似的警告已不再是危言耸听.

于是人们总算越来越多地有了对自然的恐惧和敬畏.

在岱山,我就看到一次惊心动魄的祭海:

上千渔民远洋归来,降落风帆,熄灭轮机,泊船入港,然后聚集海滩,面对茫茫沧海,汤汤大水,在铁铸的岸炮和巨钟轰响之后,着古老的装束,用古老的语言,在古老的音律中,合掌躬身,叩着揖拜,发愿立誓,感谢海洋的护佑养育之恩,表白自己的戒忍觉悟之心.

当时,整个港湾,樯桅林立,肃然无声;无边山海,风平浪静,凝视倾听.而冥冥海天之间,似乎真有神灵:一早还阴霾如铅,雨意甚浓,忽然就云霓飘散,蓝天现面,祥光普照.至祭拜仪式结束,方才风雨大作,漫天挥洒.

在整个冗长的休渔谢洋大典中,我唯从此祭拜中看到了惶恐,是的,是惶恐!用那么庄严,那么神圣,那么虔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惶恐!面对深受伤害的海洋,还有什么比如此的惶恐更能感天动地,更能表达人类的醒悟、反省、忏悔的呢!

海洋,母亲海洋,生民养民的海洋,给男人以筋骨、给女人以胸怀、给少年以梦想、给诗人以灵感的海洋,赐予了我们那么多、还将无保留地赐予我们的海洋,并不需要帝王术士的光环,并不需要居高临下的慈悲,并不需要装腔作势的做戏,更不需要高价出场的歌星检测唱的爱.只需要像她本身一样的质朴、一样的真诚、一样的深情啊.

将地球生态的恶化,完全归结为人类的的贪婪,也许不尽公平.物种竞争的残酷原是与生俱来的.但人类作为一个最具灵性的物种,自然有足够的聪明.我们善待世界,其实是善待自己.

岱山的这次休渔,为期是3个月,为此举行祭海典礼,是第一次.无论如何,有了开始,总是值得欣慰、值得投以敬意的!

四川:甘孜纪行

跑马山

康定城的早上,最响亮的声音是折多河永不止息的奔腾的喧闹.有一条如此湍急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我是头一次见到.康定城建在折多河两岸陡峭的谷地上,沿岸的两条马路是市区的主要道路,汽车只能单行.路边的房屋也大都是单排,静静地依山而立,听任激流的穿过.

康定在藏语里称为“打折多”,即打曲河与折曲河的交汇处,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大雪山中段的海字山、折多山以及蜀山之王贡嘎山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将其它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为高山峡谷;西部和西北部为丘状高原及高山深谷区.大渡河北流经东北部,纳康定河出境.境内多雪山、冰川、湖泊、温泉,盛产金银、熊猫、虫草之类.折多河谷充满了神秘感,让人觉得它的每一公里都是一部大书.这里艰险幽深的道路是最早的茶马古道,是古时的巴蜀乃至中原进入西藏的唯一官道.至今在它的小商店还能看到用金银装饰过的人的头盖骨,城里还保留着临时皮革藏靴的作坊.

但康定城最出名的是《康定情歌》.

儿时就听过这首歌了.不需要写出它的那些最质朴不过的歌词,凡是唱过的人,哪怕只唱过一遍两遍,也极少有人会不能完整地唱完它.这首最多只有百年历史的情歌,早已传遍了国内外,成为世界十大情歌之一.康定也因此被称为情歌之乡.

《康定情歌》的作者无从考证.歌里说的跑马山,是县城边上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山,普通得几乎让人失望.曾经有一对法国未婚夫妇不远万里地专程跑来,要在跑马山举行婚礼.在他们的想象中,跑马山是一大片可以纵情驰骋的草原,没想到只是一座陡峭小山上的一小块台地――跑马山的藏名叫“登托”,意思是“垫子”.两个浪漫的法兰西人竟抱头痛哭起来.

事实上这块山坪台地还是有些来历的,北宋时建的仙女寺香火很是兴旺,盛时有七八百人.清时始,当地土司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在“登托”祭拜山神,举行.康定城乡民众云集山坪.者以先后到顶分别给赏不同分量的哈达、茶叶、花红,末尾者则众人戏撒糌粑面,表示驱逐晦气.此地由此名“跑马山”.可以想象那时候,蓝天高远,大地广袤,遍山飞跃着驰骋的骏马,追逐的鹰隼催动烈烈马蹄,生命的豪迈从马背上洒落,人们围住一个关于爱情的传说,跳起巨大的锅庄.情歌响彻了牧人的草地,长长的哈达缠绕溜溜的跑马山.

华夏走笔(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黄鱼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跑马山小,却拥有一样无边的天空,拥有一样无尽的云朵,云朵端端溜溜地照着一座城,照着城里的男子女子,照着男子女子的来来往往,于是有了人人向往、人人懂得、人人喜欢的千秋万代永永远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于是有了《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端端溜溜地从云朵里孕育出来的;是端端溜溜地从阳光里播撒出来的;是端端溜溜地从圣洁的雪山激流里迸发出来的.作为情歌的形象被赋予的跑马山是一个幸运的象征:人类每一个人的心灵里,谁没有这样一座被温柔的云朵抚摸、被明亮的阳光照耀、被激越的马蹄撞击的跑马山――端端溜溜的爱的跑马山,端端溜溜的情的跑马山,端端溜溜的歌的跑马山?

跑马山是无可比拟的心灵的风景啊!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对那两位失望的法国朋友说.

塔公寺

从康定去塔公草原,中间要翻过折多山.位于大雪山中段的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

出康定城不远,就远远地看见折多山了,闪闪发光的积雪的山峰,高踞在连绵的群山中间,像一个沉思的学者的头颅.

山口海拔四千多米的折多山由于受岷江、大渡河等水系的强烈切割,地形高差大,沟壑密布,山岭纵横,曾经是川藏公路上的天险,路极窄,常塌方,尤其在雨雪不断的季节,其艰险可想而知.而今翻越折多山的道路已是平整宽敞的坦途.一路林木茂密,藏民的帐篷掩在草里,油黑的牦牛立在坡上,七彩的经幡飘在蓝天下.啃青之后,牧民们将会转场,牧鞭划开风雪,还有老乌鸦和畜群一起迁徙.从马背到马背可以看到雪峰起伏的节奏,马昂起头,四蹄踏出新的牧道,以雪山一样的姿势重复着骁勇民族的传统.牛羊只钟情于肥美的水草,而天生自由的牧人,放牧牛羊也放牧自己.这是西部高原特有的田园风光.

而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是折多山顶的终年积雪,和垭口上的佛塔、经幡、马尼堆,以及山下不远的地方,原始和雄浑的藏族民居:粗砺褐色的石块,白色的房檐下和门窗,赤红的窗棂.

然后就是塔公草原了.“塔公”的藏语意思是菩萨喜欢的地方.菩萨确实会喜欢这样一片美丽的草原,小河静静地在辽阔的草原怀抱蜿蜒,蓝得透明的天空上巨大的云朵格外洁白.绿草覆盖的漫山遍野,竞相绽放的野花绚丽多彩.炊烟袅袅地在帐篷上升起,空气中可以闻到隐隐的奶香和茶香.牛群散漫地走向草原的深处,牧歌婉转而悠扬.身体随着车子轻轻颠簸,心则像自由自在的风在无边的阳光里飞翔.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里会有塔公寺的吧.

塔公寺是康巴藏区的小大昭寺,同样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是萨迦派花教寺庙.寺庙以塔殿中“志托塔”命名,称之为“志托桑珠林”,意为“一见如意解脱寺”.寺左空地上的百余座佛塔形成一片塔林,气势宏大,庄严肃穆,蔚为壮观.寺后依次排列着三座丘草山,便是被称为藏传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的三座神山.由嘛尼经幡组成的旗阵,遍山招展,让人倍觉神秘.围墙外照例是一长串金色的转经筒.

此前我几乎走过藏传佛教所有最著名的寺庙.见识过拉萨大昭寺和西宁塔尔寺的人潮如涌,访问过近在闹市边缘的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和夏河拉卜楞寺.对塔公寺的安静不免纳闷.偌大的寺院和寺院外长长的街道悄然没有声息,我们来时搅起的动静很快就被吞没,即便正午的阳光,也是如此寂寞.山边上有两个年轻的藏人正一步一步磕着长头,向塔公寺朝拜而来.他们不知这样走了多久,也不知来自哪里.在地老天荒的漫长日子里,也不知有多少信徒们一个接一个地带着纯洁的信念匍匐在朝觐的路上.寂静无声的寺院,像是一桌不散的流水宴席,一些人走了,一些人又来.转经筒的穗子旋转,红色的藏袍发黑,山路小心翼翼地伏在他们盘桓的脚下,悲怆如初.到了夜晚,窗前灯影渐明,窗外漫起低沉悠远的诵经声,天边的雪山正风雪迷离,经幡猎猎作响,拂过寺院厚厚的高墙.有兀鹰在风的上空、河或海子的边缘,凭吊早已斑驳的断碣.然后,月隐退,黎明倏然而至.

两个老迈的,坐在寺院外草坪的石头牙子上,像两只倒扣着的土红色的碗.他们在说着什么,你在几步外却什么也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仿佛是被遮住他们脸的方形的斗笠折断了.我走近他们,他们忽然抬起头.我看见两张难忘的脸:一张像褐色的岩石,布满了岁月的刀痕;一张空洞而茫然,眼睛已经失明.我当时的感觉不是别的,就是震撼!这样的沉静与安详,令我觉得我看见的是远古生命的化石.一切恍若隔世.一帧泛黄的照片,一个古老的典故,一颗平静如莲的心,清澈而满足.

我走到两位老中间,轻轻坐下.“褐色的岩石”立刻同时伸出两只手掌,一把握住了我.

这么宽厚的手掌,这么粗大的骨节,这么虬曲暴跳的血脉,坚硬却又温暖地,紧紧握住了我:

“从哪里来?”

“江南.”

我没有说得太具体,我想,对他来说,那无所谓.

“江南?”

他抓紧我的手用力一抖:

“青青的山?”

“是的.”

“绿绿的水?”

“是的.”

“很多很多大房子?”

“是的.”

“很多很多树和花?”

“是的.”

“香巴拉.”

那位一直低着头没有做声的失明忽然咕哝了一声.

“我们没有去过.”

“褐色的岩石”微微仰脸,眯起眼睛看着远处:

“我们听说过.”

他的语气并没有遗憾,只是为我高兴,还有一点点得意.

“我很高兴你们说我的家乡是香巴拉.”

我大笑,但我心里知道,一个物质的“香巴拉”一切都是有限的,根本不可与他们信仰中的香巴拉同日而语.他们为了后者奉献出一生,他们静静地像倒扣的碗一样席地坐在川藏高原澄澈的阳光下,背后是寺院赤红的高墙、闪闪发光的金顶和满山彩色的经幡,他们应该早已解脱出尘世的苦恼,心灵面对的早已是他们的香巴拉.

那个香巴拉,不是我这样的俗人能够进入的啊.

美人谷

丹巴嘉绒藏区,据说是历史上神秘消亡的东女国,“嘉绒”即“女王的河谷”.这里依旧保留着许多女国文化遗风.比如,以女性为中心的婚姻形式和家庭组成,女子服饰传承的古典的“尚青”,至今还保存完好的女国时期古碉建筑及其作为女性生殖崇拜象征的碉房楼顶的“煨桑”塔,等等.

所有到过丹巴的人都会惊叹丹巴的“三绝”:甲居藏寨;碉楼群;.最让外部世界惊奇的是:一个只有7万人的县,竟有三千多女子在成都乃至京城从事歌舞演艺职业.多年来,学者们从神话、传说、民俗、历史、地理、生态、文化、现实各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究,前提是:嘉绒是美人谷.结论是:嘉绒的确是美人谷.

嘉绒藏族自古至今信奉墨尔多神山,“墨”在藏语中一般指女性,也就是说,墨尔多是女神山,是女权崇拜的象征.东女国是由女人全面管理的国家.直到今天,每年五月,人们都会在古寨碉下,为年满17岁的女孩举行盛大隆重的成人礼,全寨男女老幼献上哈达,载歌载舞.而男孩是没有这种待遇的.


从藏史《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可以查找到吐蕃以前子从母姓的历史记述.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诸峰全是女神,遍布藏区的大地之神十二丹玛也是女神.一首藏族民歌向春季女神发出了这样的请求:“春季的庄稼女神啊/请赐给我们土水风火吧/我这藏红花呀/正要扎下根啦.”人们拜倒在女神足下,透露出藏民族对史前母系时代的集体追忆.这也让人对逝去不见踪影的“东女国”浮想联翩.

传说,许多年前,一只凤凰飞到墨尔多山,化作万千迷人的,墨尔多神山下便成了如云的地方.

传说,东女国女王爱泡温泉,爱吃温泉香熏的高山香梨,因此天姿国色,民间女子皆仿效,由是遍国中,以至因美色亡国.

我们是在将近傍晚的时候来到大金川西岸上的甲居藏寨的,星罗棋布的藏房缀满了海拔两三千米的山坡.山脊上三面悬空的巨石上建着碉楼,整座藏寨都处在它的威仪之下.触摸着它粗糙的肌肤,仿佛触摸一个久远的符号.神灵已经在雪山上生活了几十个世纪,一个民族原始的思维构架倚山而立,暗示着时间的悠远.它们是生命和美丽的保佑者,这是一种执着的坚守,守望灵魂永恒的驿站.

仰慕已久的丹巴,花头帕,红长裙,古韵悠然,优雅端庄,一如从远古款款而来.风中飘动的鲜艳裙摆,如同对面绵延的山势此起彼伏;灿烂的微笑,像是被满山鲜嫩的黄栌和火爆的枫树所装饰.历史的流风遗韵与眼前的现实交织成的梦境.

埋藏得太久的美人谷,揭开羞涩的面纱,以娇艳的盛妆,捧出撩人的风情,给世界一个惊艳的姿势.藏房的烟囱袅袅炊烟升起,寺庙苏醒的法号低沉而悠远,格桑花、羊角花烂漫开放,倾听背水女孩胸前清脆的铃铛.

美人谷,从昨日禁锢的古堡吹奏出世外的天音.

山脚下翻腾的河水,看上去异常平静,流淌在太阳、月亮、白云、雪山、土地、青稞、劳作、酒碗以及睡梦中,只有仔细谛听,才能得到时间深处的消息.美人谷不是来自想象,而是时间与空间的某种神异的结合.美人谷蛰伏于雪山深处,延续着古老的民俗,成为真正的世外桃源.叠翠的山峦,湍急的河流,黑色的碉楼,洁白的藏房,头帕与长袖,藏戏与锅庄,演绎着嘉绒儿女仙境般的生活.

那个傍晚最让我动容的是晚饭时见到的那个端酥油茶的卓玛.在那间斑斓的藏房里,她带着幽谷的清香缓缓从客人身边走过,给所有人上过酥油茶,便静静地把铜壶搁在窗台,然后倚窗而立.她的心一定在轻轻跳动,仿佛初恋的震颤从月色中传来,而情歌就在手上的铜壶里翻滚.

窗外,也寂静也灿烂也冷清也温暖,不知从哪里传来琴弦的拨动,弦韵为酥油茶的暖烟滋润.卓玛高高的鼻梁上的大大的眼睛迷离而潮湿,柔润的小手无端拂拭已经铮亮的铜壶,似乎在翻阅渐渐成长的情怀.轮回重复的安宁与恬淡的岁月,填满了希望的华年.一行行来自远古的歌谣,一阵阵行云流水般涌进鼓胀的心房.

直到今天,我觉得自己依然留在美人谷,沉醉在最初的花香泛滥的黄昏.我希望自己每天傍晚依然能够在那间斑斓的木屋里啜饮卓玛端来的酥油茶,然后看她在窗边默默地伫立,像飘在云朵上的一个遥远的花的剪影.

黑龙江:镜泊湖早晨

迷蒙的亮光缓缓地从地平线生起,渐渐点燃了丝丝缕缕的柔软的云,投向淡紫色的湖面.有山峰倾倒的地方,粼粼地晃动着灰蓝色的阴影.远远近近的山脚下那一片笼罩在紫丁香般晨曦中的湖水,辽阔地扩展开去,带着一种极大的无言的欢欣,荡漾在静谧中.

这样的静谧让我觉得什么地方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我所听不见的一些声音.他凝神屏息,睁大眼睛.有一种东西在激动他,让他马上就要打开自己的胸怀,对着一种巨大的、无边无际的、我所看不见的东西.他倾听着七月的黎明的音响,正在消失的夏夜的气息.沉默使他感到沉重.在这样的早晨不应该沉默,在这样的早晨要唱歌!这冲动不仅仅是来自歌喉,而是来自一种心的深处发出的东西,一种最能唤起别人同样的,最能使人吐露最隐秘的心曲的东西.

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我喜欢在这样的早晨眺望大地,并且用心里的油彩描绘歌曲.独自一人,面对着一片无声的闪亮的流水,一片无声的闪亮的绿色,听着一个想象中动听的声音讲述一个温柔的故事,心里面涌起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忧郁,就像一股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的泉水,汩汩的、颤颤的,洗你的心灵.

站在夏日的湖岸边的窗前,你可以想自己的心事,也可以低声唱歌.心里想什么,就唱什么.当四周静悄悄的,只能听到轻风拂拭的时候,难道你的心思还会少吗?艾草和蓼子在青色的湖岸轻轻摇晃,湖水在倾听你的歌声,而且想同你一起合唱.在水凝滞在宁静的沉思中的地方,一切都像天空一样灿然.

发源于长白山脉的松花江第二大支流牡丹江,用千里长线,在北方山地,像珍珠一样串起火山熔岩堵塞形成的面积近百平方公里的中国最大高山堰塞湖,携带着广袤北国的豪放和夏天的纯净,追逐地平线.而地平线却顺着被水冲出的一条又一条棱线远去,不断露出峰峦后面的新的让人神往的远景.

镜泊湖的风随意而潇洒.蓝色的凉风无声地掠过大地,像琴弦低声细语的倾诉.湖水应着风的节拍,为无形的精灵所牵制着驾驭着呼唤着.风,是镜泊湖自由的侣伴.

蜿蜒迤逦的牡丹江边,掩埋着古老渤海国15个王朝.镜泊湖的风,让我听见既往时代的声音.大地由于成千上万的马蹄的践踏而颤抖,铁器轰然作响.马队有弹性的脊背上跳荡着严峻的银色月光.彪悍的先民举着长,挥着旗帜,野性地呐喊,像海浪一样奔腾.而镜泊湖也张开双臂,从高山上飞奔而下,不顾一切地跃下数十丈悬崖,奔向笼罩在轻柔的、梦幻般的烟雾中的远方.从那儿传来了雁群的鸣叫.雁群掠过天际,翅膀上缀满云朵.这雁群从哪儿飞来,它们用如此嘹亮的声音把心召向何处?这是世界的尽头呢,还是天外还有天,还有云,还有草原和河流?湖边的树林刮过不平常的风声,树叶“沙沙”低语,诉说着那一处处闪耀在灰蓝色远方的诱人的、神秘的天地.

然后,朝霞燃烧起来,远处最高的山峰最先射出金色的光芒,一只不知名的鸟像个圆点悬在空中,仿佛一颗心脏颤动不已.湖水仿佛在忽然之间响起,哗哗地拍打湖岸,打破了一片深沉的静谧.一阵细雨般的,不知从什么地方袭来,窗前悄悄飘扬起馥郁而温馨的花粉.凭这股香味可以闻到有无数的花在忽然之间盛开.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推移,岁月像水一样流逝.而山川依旧.

不必费心地杜撰任何神话.再没有什么能比一会儿以温情、一会儿以力量、一会儿以安静、一会儿以快乐来触动人的心弦的大自然更庄严神圣的了.在这个宁静的镜泊湖的早晨,我比任何时候都清晰地感到一种依恋――一种对人生、对大地、对世界的依恋,并且许诺,要努力地领会和创造其中的意义.

河南:岳飞魂兮归来

车出新郑机场,尽管是夜间,也能感觉到处在内陆季风气候中的中原,漫天扬着雾一般的沙尘.

中原!

绝大部分中国人祖居的中原;绝大部分中国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中原;华夏民族摇篮的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中原;

曾经鼙鼓与号角交响、金戈与铁马撞击、寒风与旌旗纠结的中原;曾经尸横遍野、血流飘杵、惊天地泣鬼神的中原!

狼烟滚滚,群雄逐鹿,几度荒了桑田的中原;弯弓铁骑,把雁门踏破,热血男儿,把酒雄关挽狂澜的中原;悲夫仰天,壮士长啸,英雄浩歌的中原!

此行的目的地是汤阴.汤阴是岳飞故里.

高速路像一柄长剑,横亘中原,直插茫茫暗夜,直入历史腹心.思绪随疾驶的车轮一起飞奔,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不堪回首的历史疼痛.

那时的中原,荒烟笼罩城郭.当年的花遮柳护、凤楼龙阁都不见,只有铁蹄满郊畿,千村寥落.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潇潇雨后,谁人凭栏,怒发冲冠,壮怀激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但得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把破碎山河,从头收拾!

岳飞曾叹“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但我与岳飞,其实有缘.

岳飞曾率领岳家军5次到达江州,或作战,或卫戍,或守母孝,打算功成身退之日,不再北回汤阴,在此度其余年.

1136年3月,岳母病死鄂州军营.岳飞在奏报朝廷的同时,携带着眷属,跣脚徒步,扶护灵柩,送往江州安葬.此后岳飞至少两次来过江州,为亡母“持余服”.岳飞遇害后,他在江州的家属被流放.直到1161年,宋廷迫于朝野舆论压力,才诏释岳飞的家属回到江州.李夫人于1175年在江州病逝,并葬于太阳山,与岳母墓相伴.

八百多年后,我来江州(今江西九江县)插队,怀着无比的虔诚,参与过岳母墓和李夫人墓的修葺.而我对岳飞的无比崇敬,则像大多数国人一样,始于儿时,始于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始于“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始于“文官不取钱,武官不怕死,即太平矣”,始于风波亭的千古奇冤.

岳飞出生在两宋交接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在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黯淡岁月里,如流星刹那划过,瞬间陨落.他给这个世界的历史太短了,只有39年!

这是岳飞个人的悲剧,是南宋那个“自坏汝万里长城”的偏安朝廷的悲剧!更是华夏民族精神历程的悲剧!

中国的历史,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性.任何一个朝代都不缺少经天纬地的人物,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中华传统文明里慷慨悲歌之士的经典故事令我们荡气回肠.即便在靖康之乱中依然产生了华夏精神的典型代表――文武皆备、尽忠报国、气贯长虹的岳飞.

南宋是个极为尴尬的朝代.应该说,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诸领域都曾达到过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北宋至少在赵匡胤和前几代皇帝的治理下曾经繁华灿烂过,而南宋从诞生之日起就萎靡不振,终因不图进取而自戕灭亡!以致于南宋出现的英雄们是如此的显眼.盖因南宋的悲剧,注定了那么多悲情英雄的出现!

岳飞的为人和品行是许多人无法比拟的.他廉洁奉公,全家均穿粗布衣衫,他与士卒同饭,与士卒同住茅屋军帐.他的财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他直言不讳,行若明镜.他严以律己,厚以待人.他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他文才横溢,儒将风范.他武艺高强,武略非凡.他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他卫国尽职,事母至孝.他不纵女色,不图安逸等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美德.

然而,这个上天恩赐给南宋的救星,上天却没有给他更大的发挥空间!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扼杀.真是苍天弄人!岳飞之死,敲响了赵宋王朝的丧钟.西子湖畔,歌舞升平,靡靡之音,床笫之乐熏酥了文武官员的筋骨,最终演变成崖山之败.

宋亡之后是长达八百多年的黑暗.岳飞死后,对外,汉民族不再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科技异常发达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强大国度,九州大地长期浸泡在屠戮压榨的深渊之中,丧失了领跑世界的大国地位;对内,强悍的民族气质被屠刀杀灭,奴性膨胀,道德沦丧、人格分裂,开了积贫积弱的祸端.

作为汉族王朝最后的英雄部落的典型代表,岳飞之死乃是包括华夏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文明整体的悲剧.岳飞之死颠覆了华夏民族传统优异的价值观念.杀害岳飞实则是折损民族的脊骨.血性一次次被嘲讽,忠勇正气一衰微,越来越多的人灵魂和身体分裂,越来越多的中国式智慧蔓延滋长,把“好人不得好报”、“好死不如赖活着”奉为人生哲学.官场则奉行“淘汰清官定律”,清官举步为艰,如鱼得水,君子获罪,小人得志,成了劣性竞争的舞台.越是心狠手辣背信弃义表里不一如赵构、秦桧者越可能取得成功,而越是忠直仁爱如岳飞者越容易遭到惨败.宋以后的伪文化为日后的汉奸卖国贼的滋生准备了土壤和温床.谁能说抗日战争期间出现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汉奸,纯属历史偶然呢?

在世界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亡国事件不胜枚举.但像南宋这样的灭亡仍不失为一个异数.落日余晖,亦足令后人羞愧难当.悲悼英魂,真是不胜唏嘘.

所幸的是人民的意愿从来都不可违拗,人民的意志更不是暴力所能征服.对于岳飞,人民的怀念,人民的崇拜,人民的珍重,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已成为一种历史奇观.

汤阴的岳飞故居和先茔,安卧在浑朴古老的乡土中间,皆由乡人建造和看护.其修缮和看护之责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并将永远.此间的石碾、木盆或牛槽无从考证,历经过泛滥的洪水或烽火,会在原野的麦香和民族的史册里永存.

无言地徘徊在岳飞故乡的村路上,我可以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岳飞的气息、脉搏和性格.

岳飞生前,关于其性格的描绘,屡见于朝廷颁发的制告:“岳飞秉毅忠纯,赋资沉毅,自奋勇于行阵,久宣力于方维.”(《镇南军承宣使充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告》)“岳飞精忠许国,沉毅冠军,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特封武昌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食实封贰伯户制》)“岳飞才全果毅,资禀沉雄.”(《两镇节度使加食邑制》)“岳飞策虑靖深,器资沉毅.”(《四年明堂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贰伯户封如故制》)“岳飞忠力济时,忱诚徇国.沉勇多算,有马燧制敌之机;廉约小心,得祭遵好礼之实.”(《检校少保加食邑制》)等等.《朱文公文集》张浚行状说:“公于诸将中等岳飞之沉鸷,可倚以大事.”邵缉向宋廷举荐岳飞时,说他“骁武精悍,沉鸷有谋”.吴拯记载,岳飞“居洪一年,下士好询,而酬酢则不苟答”.岳珂为祖父所写的传纪说,“先臣少负气节,沉厚寡言,性刚直,意所欲言,不避福祸”.岳飞平时沉默寡言,一旦有话,又往往言简意赅,语次间微见其端,令闻者悚然.

岳飞的性格,岳飞的“沉雄”、“沉毅”、“沉勇”、“沉鸷”,某种程度上就是内蕴深沉的中华民族的性格.

人民的力量使华夏原生文明即便遭遇灭顶之灾,仍能将对英雄的珍重根植于民间回忆.而对英雄的崇拜又转化成巨大的凝聚力量,使华夏民族在屡遭巨创之后,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根基.

朱元璋在读岳飞手迹时曾写下“纯正不曲”的批语,并将岳飞列于帝王祠之列.

岳飞无愧.

中国亦无愧.中国人纯正不曲的血性在汶川大地震中又一次大放光芒.中华民族的脊骨可以折损,却永不会断裂;中华民族的命运可以挑战,却永不会屈服.

岳飞,魂兮归来!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