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学现状探微

点赞:11321 浏览:461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早在20世纪20年代之初,文学大师郭沫若就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一文中指出:“文学于人性之熏陶,本有宏伟的效力.而儿童文学尤能于不识不知之间,引导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等是故儿童文学的提倡对于社会和国民,最是起死回生的良药.等”这段话充分肯定了儿童文学对儿童乃至对社会的作用.作为文学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儿童文学的知识辐射面非常广,一个儿童文学研究者.除了具备一般的文学修为之外,还要具备民间文学、民俗学方面的知识,要对儿童文化、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有相当的了解,由于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存在天然的紧密联系,因此,研究者还要对儿童的发展即人类的终极命运具有思想的能力.在这些知识结构和思想素质之上,才有可能建立完整而贯通的儿童文学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正是因为这样,它才具有了思想认识、文学审美、儿童教育、精神娱乐的多元功能,也因此和儿童教育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国际上看,越是文明发达的国家对儿童文学就越是重视.欧洲、北美、澳洲等地的许多国家以及东亚的日本、韩国等,都普遍在高等教育中建立了儿童文学的研究和教学体系,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配套的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芬兰是个很小的国家,总共只有八所大学,但这八所大学有七所设有儿童文学系或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其中不少大学把儿童文学课列为必修课.在美国和加拿大.20世纪末的20年当中,通过儿童文学研究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的就有六、七百人,他们的研究论题分布在文学、教育学、文化学、哲学、社会学、美学、图书馆学等许多领域.回顾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儿童文学教学的发展历程: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儿童文学教材《儿童文学概论》,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儿童文学基础理论著作,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由于钟敬文的倡导,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了儿童文学教研室.首任主任是著名外国文学专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和作家穆木天教授,同时他还兼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50年代初,时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的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受邀担任北师大儿童文学教研室教授.也就是说,北京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一开局就是由一些顶级的人物在做.北师大不但主办过儿童文学进修班,培养了新中国最初的儿童文学师资人才,而且还在教材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走在前面.1956年出版的由穆木天等编的两卷本《儿童文学参考资料》,是当时国内最重要的儿童文学教参读物.在教育部的重视与北师大的影响下,五十年代不少师范院校及有的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其中华东师范学院(今华东师大)、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师大)、厦门大学、浙江师范学院(今浙江师大)等,都有相当的师资实力,儿童文学教学研究搞得有声有色.但使人扼腕的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儿童文学课程便不明不白地被取消了,十年“”更是一片空白.1977年“”结束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后,当时担任北师大中文系系主任的钟敬文先生,马上在中文系提出,需要恢复的课程中,首批应有儿童文学,而且应开成必修课.他认为师范院校不开儿童文学课是毫无道理的.十足的无知.钟老的这一决断,其意义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一个学科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因为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师范院校的龙头,由于北师大在“”以后很快恢复了儿童文学课程.所以很快影响到各地的师范院校.1982年.北师大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全国高校儿童文学教师进修班”.有35名教师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学习,这批教师以后大多成为各地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学现状探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童文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儿童文学先天就与师范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儿童文学课程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中艰难地走过了20世纪.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有巨大的作用,可是儿童文学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的为却非常尴尬,甚至让人感到风雨飘摇,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7年颁布实施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儿童文学只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下面的一个研究方向.“寄人篱下”的后果是儿童文学的学科位置危机重重,朝不保夕,因为《学科专业目录》不但是申报博士点、硕士点的依据,而且也是各地高校中文系设置研究生、本科生课程的依据,同时还是学校人事部门给教师定岗定编、设不设教授岗位的依据.自然更是要不要成立教研室、是不是需要有儿童文学教师的依据,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连锁性的消极后果,最严重的是师资严重流失、空缺,全国绝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的中文系、文学院没有专职的儿童文学教师.另有一些院校专本科、幼师的儿童文学课全由一位教师承担,更严重的情况是有一些师范院校的儿童文学课是一片空白!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许多致力于儿童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奔走呼号.呼吁有关部门对此予以重视,北师大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教授发出的“救救中国儿童文学学科”的呼喊中有无奈,有悲哀,更有对儿童教育怀有的一份责任!

二、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轻视儿童文学教学的现状与该类高校的培养宗旨相互矛盾.高师院校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承担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学生,儿童文学的主要接收对象恰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据统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80%的课文属儿童文学的范畴,现今的中小学语文课本都有数量不等的寓言、童话、故事、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类文体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入选.试想.一个连童话和寓言有什么区别都分不清楚的老师怎么能胜任语文教学工作.教育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文学的熏陶.而儿童文学能够以其独有的美学特质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进行语言教育、人性教育、审美情感教育乃至文化知识教育,使他们能在对文学形象的感知中,在快乐的文学接受中,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识文断字.受到美的熏陶.养成美好的品格.

儿童经典文学阅读可以弥补“课本学习等于语文学习”界限狭小的不足,从学生兴趣点的激发入手,是实现大语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所列举的多为儿童文学经典作品,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大语文观教育趋势.要求未来语文师资必须具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全景式观照,能够恰当地对儿童开展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与评论,真正成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的确应该认真总结一下以往儿童文学教学的成败得失:思考一下.在现有条件下儿童文学教学应如何进一步发展与改革.

三、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1.转变观念

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触的文学,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以爱的传播滋养着人类的繁衍与发展,它以对真善美的颂扬引导儿童向善向上.创造美好.随着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提倡.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在这样大的教育背景下,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和各类师范院校的领导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地认识到师范院校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尽快将儿童文学纳入到有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去,真正把儿童文学提到师范院校教学工作的日程上来.培养出合格称职的中小学教师,顺应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

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教育部已开始重视儿童文学了.教育部对“学科专业设置”已有所调整,出台了新的举措.这些信息的出现无疑给中国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带来了希望,在这样利好的形势下.我们儿童文学教师要耐得住寂寞,要怀着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真诚挚爱之心.以深切关注人类未来的态度.以严肃执着的敬业精神,重视和热爱儿童文学,团结一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为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2.修订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由《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儿童文学》已弃用多年,专科生、本科生大都使用同一种教材,这是阻碍儿童文学教学规范化与层次分明的最大障碍.应该编写一套像幼师的《幼儿文学》那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材,便于教师的操作.另外.作品的选择与中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脱节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编写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增加小学、特别是初中段少年儿童的内容.最好有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和学习的,使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发生实质性联系.

3.改革教法

(1)打破学科界限,建立大儿童文学观.

儿童文学是文学大家族中的一分子,它和其他的文学类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其中融合的儿童生理学儿童教育学等知识又说明了他跨专业的性质.儿童文学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要打破学科界限,建立大儿童文学观.在大背景中突出儿童文学的独特性.授课内容向纵向挖掘,追根溯源.将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甚至和中国古代文学建立起渊源关系,一方面使儿童文学具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纵向沟通更好地突出了儿童文学幻想性的鲜明特征.除了纵向联系比较之外.还可从横向的角度把儿童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教育学、心理学建立起平行关系,在比较中凸现儿童文学作品的特性.

(2)利用多媒体设备,导思染情.

也许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论知识表现淡漠,但看动画片是他们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我在讲童话时.就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资料.勾起了学生的童年情怀,使他们自然进入了童话的情境.再结合其他影像资料.通话知识的讲授水到渠成.在儿歌、儿童诗、儿童戏剧等内容的教授中都可以借助音乐、图像等现代教学设备,导思染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亲身实践.感受经典.

儿童文学作品的储量,从一个方面决定了学生将来的教育教学是否得心应手,多读儿童文学作品也会在无形中拉近学生与该学科的情感距离.于是在课堂上.老师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经典作品让学生上台朗读,或将小戏剧改编表演.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这种亲身参与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对经典的演绎中消除了对儿童文学的偏见,可谓一箭三雕.

总之,具有多元功能的儿童文学先天就与师范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入二十一世纪.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已经迎来了微茫的曙光,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学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