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存在”之思

点赞:27787 浏览:1301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20世纪人文学科的发展方面,俄国学者为世人贡献了“俄国形式主义”,英美学者贡献了“新批评”,法国学者贡献了“结构主义”以及之后的“解构主义”,德国学者贡献了“接受美学”等而中国学者一改长期以来的拿来和模仿,原创式地为世人贡献了“文艺美学”.它是中国学者植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土壤中提出的的,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理论概念,无疑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艺学和美学圈内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而且至今方兴未艾.


一、文艺美学的建立及发展:艰难的跋涉和丰硕的成果

文艺美学活动可以说古已有之,正如有学者言“如果不拘泥于名称,而是看理论活动的实质内容,那么,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又可以说文艺美学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但“文艺美学”的命名相对较晚.“文艺美学”这一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王梦鸥的《文艺美学》一书,但作者无意于创立和建构“文艺美学”这样一门独立学科.自觉地为“文艺美学”命名、并有意识地建构“文艺美学”这一独立学科的,是以胡经之为代表的一批大陆学者.1982年,胡经之先生在《文艺美学及其他》一文中指出:“文艺美学是文艺学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文学艺术的美学”,“文艺学和美学的深入发展,促使一门交错于两者之间的新的学科出现了,我们姑且称它为文艺美学”(2000年第1期《文艺研究》辟专栏发表了这次研讨会的部分发言).2001年5月10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国第一个以“文艺美学”命名的国家级研究机构被隆重推向新世纪的学术前台,标志着文艺美学的学科合法性身份终于得到了国家教学与科研权威机构的正式确认,对于文艺美学这样一门新兴学科而言,具有历史标志性的意义,这必将把文艺美学研究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文艺美学产生的原因分析:应时而生和内在要求

1.社会历史原因

从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这段时间,是中国大陆政治文化极端发展的一段时间.我们的文艺以及与文艺有关的一切东西都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循标准者生,逆标准者死.无论是美学还是文艺理论都是政治的延伸物,是阶级斗争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以“为政治怎么写作”为最优先准则.文艺理论和美学当然也不例外,它们置于政治文化的强大笼罩之下,在政治文化的庇荫下生存和发展.这使得数十年来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学术发展一直处于一种不正常状态,文艺理论和美学自身应具备的品格与独立被剥夺.文学艺术本身有多种价值因素和品质性格,但它之所以被称做文学艺术,就因为其所具有的独特因素:审美价值和审美品格,正如有学者所说“艺术生产必须以审美价值的生产为主导、为基本目的”,“除了审美价值的生产不可或缺之外,其他价值的生产并不是注定不可缺少的”.

文学艺术作为具体的存在形态,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场域之中,任何一部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品格时,也常常会相对突出其他某个方面的价值和品格.例如,我国敦煌莫高窟装饰,西方基督教堂雕刻等等在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宣扬的则是宗教的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的政治价值和品格在中国的体现也是非常明显,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文艺”、延安的“革命文艺”,等等.但不管哪种价值和品格相对突出,它们都必须同审美价值和审美品格融合在一起,才称得上是文学艺术.但是曾经的政治文化涵盖、代替、吞并、笼罩、凌驾其他一切学术活动,使得文艺学和美学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沦为政治的附庸和婢女.胡经之先生在1980年提出了“应该开设文艺美学课程,发展文艺美学这一学科”,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在20世纪中国美学进程上呈现了一种新的理论尝试图景.

2.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的美学体系和基本观念主要来自西方.西方美学的发展从古希腊始就存在两大不同的研究方向:一是偏重哲学探讨注重形而上思考的哲学美学,如古典期的柏拉图;一是面向艺术审美偏重艺术学研究的艺术美学,如亚里士多德.尽管理论出发点有所区别,但两个方向仍以文学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到了近代,无论是人文主义美学还是新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美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仍是对具体艺术的审美问题进行探讨.黑格尔说:“(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3.学科历史渊源的促成

在西方社会最初形成的城邦为中心的庄园经济使得一部分人有可能集中在一起反复探寻、思辨一些抽象而深奥的问题,形成了以“本质论”为中心的庞大体系.他们对问题的描述都体现出了系统、深奥、晦涩、深思熟虑的特点,探讨的是诸如美是什么、艺术到底有用还是无用、艺术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等等一些“本质”问题.

在中国古代,主要形成了以分散的田庄方式经营为主的农耕经济,生产个体自给自足.较之于西方的城邦经济来说,农耕经济的方式表现为居住地分散、生产分散的特点.这种特点使人对世界的反映在理论形态上亦呈缤纷斑斓的“分散”样式,少有宏大、晦涩的、包罗万象理论系统,多是针对具体对象、具体情况就事论事,随感而发.表现在美学思想的建构上亦复如是:中国古代没有西方那种建立在抽象的美的理念基础上的形而上美学.我国古代所具有的是对文学艺术的具体审美感悟和审美鉴赏,是对各种艺术题材和艺术类型的问题特点与创作规律的经验式归纳和总结,主要体现在诗话、词话、书论、画论、曲论、乐论及小说评点中.中国古代没有西方式的哲学美学,而只有研究各种具体艺术门类和艺术问题的文艺美学.所以说,文艺美学学科的诞生是学科历史渊源影响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