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建构的空间世界

点赞:27567 浏览:1298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世纪末.学界经历了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学者们开始刮目相看人文生活中的空间性.文学作为一块重要的阵地也在诠释着空问问题.本文试图从文学自身的空间性、文学叙事结构的空间形式、文学中的情感精神空间三个方面阐释了文学建构的空间世界.

关 键 词:文学,文学空间

正如米歇尔福柯所说的,十九世纪最重要的着魔,一如我们所知,乃是历史,而今的时代或许应是空间的纪元.我们身处同时性的时代中,处在一个并置的时代.福柯指出:“我们的时代焦虑与空间有着根本的关系,比之与时间的关系更甚.”在纷杂和繁多的关于空间的反思中,文学也是一块重要的阵地.在文学对现实的反思中,也包含了对空间的反思,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反思,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建构着一个空间的世界.

1.文学自身的空间性

我们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谈论文学与空间.作为一种存在.文学有自身的空间存在形式.这其中不乏差异.诗歌有诗歌的形式,小说有小说的形式,戏剧有戏剧的形式.有纸质文学作品,有多媒体形式文学作品.从物质存在的意义上看,它表现为一本书的形式,是从前到后一个有顺序的过程,这就是小说作为空间性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存在必然要占据一定的物质空间.然而.文学还有着热奈特所说的“为文学所有并专为为学所有的”空间性,这些空间性的特征,可以长久地在文学中得到体现.热奈特在《文学与空间》中从话语的不同层面谈到了文学与空间的问题,

文学建构的空间世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文学以语言符号呈现人类在现当代性变革之中的时空体验.文学自身就是一个为社会生产各种空间符号的大空间.首先是语言本身的空间性.“它把空间关系当作其他关系的象征或隐喻,用空间语汇来处理所有事物.”从我国甲骨文看,文字的“文”的本义是花纹、纹理、是人纹身,动物身上的花纹以及事物纹理的象形,它由那些线条,色彩相交错杂的图形或图像组成.由文字的“文”的最初含义.我们可以看出,“文”是可视的图形或者图像.它具有一种空间的形象.人们用这种赋予空间化思维的“文”来解释和描绘处于时间之中的言语和抽象的情感.对于“文”的最初的空间化理解影响着人们对于一切艺术的理解和玩赏.人们不仅在理论上用空间化的“文”解释存在于时间之中的“声音”,也用它来解释存在于时间之中的“言语”和抽象的“情感”,“声成文”便有了音乐,“言成文”“情成文”便有了今天审美意义上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瑞士语言学家斐迪南德-索绪尔提出:“应该把语言作为一个完整的形式.作为一个统一的领域、一个自足的系统来研究”.他特别强调共时的重要性,以区别对语言的历时性研究.用索绪尔的话说.语言的根本属性在于它是一个“符号系统”.符号与符号的关系才是语言研究的对象.这样做,无可否认的突出了语言的空间存在方式.


其次是言语系统的空间性.这种言语的空间性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通过使用文字而得到表现和突出的.同时存在于我们文学作品中的符号.词语、话语与时间是没有关系的,并且有着可逆性的布局.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一些情节之间的关系,这些情节在一行行的阅读的连续时间中相隔十分遥远.在言语系统中,在书的厚度中又离得非常近.这就要求我们同时领会作品在整体上的连贯一致.从各个方面不停地浏览全书.重复阅读,一读再读,一本书的空间就会在阅读的时间中呈现出来.

再次,文学自身的空间性表现在修辞格上.文学语言很少简单的发挥所指和能指的一对一的关系,词语不总是单义的.它有着字面意义,也有隐含意义.在这两者之间产生了语言空间,同时也取消了话语的线性.在此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意象也存在着主观情意和客观物镜之间所产生的空间.阿恩海姆认为:“意象”是把视觉与思维联系起来的唯一桥梁.同时指出,一切创造性思维都包含了意象,意象真正超越了感性与理性,科学与审美的界限.意象不仅仅出现在古典诗歌里.而且在小说中也不乏出现.作家为了描写人物的意识和情感,便运用意境来来表现人的心境和情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文学正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演绎着自身的空间性的存在方式.

2.文学叙事结构的空间形式

除了文学自身呈现出空间性的存在之外,现代小说叙事展现出了一种追求空间化效果的趋势,小说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空间世界.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的“空间形式”,“其空间非指日常生活经验中具体的物件或场所,而是一种抽象空间,知觉空间,只有在完全弄清楚了小说的时间线索,并对整部小说的结构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这种空间才能在读者的意识中呈现出来.”

小说的空间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并置的细节和插曲、多重线索、共同取消了情节的直线式连续发展的过程.2、运用语言的象征、隐喻性使小说在讲述故事时传达更多的信息,通过隐含意义在细节与片段上的不断的结构性重复,形成反应参照的效果.3、性格不再依附于情节,而是在不连续的场景中片段闪现,表现出静止和稳定的特征.4、抛弃了故事的逻辑因果链的同时,也抛弃了小说中无所不在的时钟和年代表,真实与幻觉并存.时间因素错杂混乱,力图展现一个复杂多样的有机生活整体.

而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所展现出的正是结构性的并置.它是一部由十篇小说合成的长篇小说,而这十篇没有情节关联的小说其实只是十个开头,叙述者称由于装订的错误,它们得以被组合到一起,这就是一种空间并置的结构,把十篇故事缝合成一个长篇.

抛弃时间链的小说创作,本身就是对“小说是时间的艺术”的一种对抗,通过时间的混沌.展现丰富多样的生活有机整体.在中国作家韩少功的作品《马桥字典》中,马桥人都生活在当下,又生活在叙述者的记忆中,历史、旧事与当下进行的事件簇拥在一起,在马桥人的诸种纷杂的言说中.时间处于混沌状态.小说成了空间性的诉说.

3.文学中的情感精神空间

文学在建构中,还营造了一种精神情感空间.巴克(j.j.vanbaak)把空间分为三种类型:静态、动态与虚构.第一类的静态空间.指叙事体中由门、窗、房间等所划分出的界限,一个故事人物能够游走活动的空间.第二类动态空间,则是叙事体本身结构里情节转移的空间,用来阐释故事人物由某一时空跳跃到另一时空的特点情况.第三类的虚构空间则涉及了心理上的空间,而此种空间又是与叙事体的结构、情节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在建构着它的情感精神空间.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所以每部文学作品必然会有着独特的情感空间.诗歌的意象会营造出诗歌的情感空间,小说的故事、情节会营造出小说人物的情感精神空间.情感精神空间,“不是指情感本身的内容.也不应仅仅理解为承载情感的物象所呈现的可视空间等情感空间是诗人创造的具有充沛生命力的艺术空间,是情感、主体精神与内外世界相融合的最佳境界,是超越于诗中展现的空间之上的一种“心理的空间”这段关于诗歌的情感空间的论述我们可以理解的更宽泛一些,“心理空间”的提法可以应用到各种文学类型当中去.

文学中的精神情感空间又是通过文学交流活动与读者的精神情感空间产生共鸣,而呈现在读者的心中的.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他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德国的阐释学理论家加达默尔也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文学所营构的精神情感空间是有着无限的延展性和丰富性的,不同的人阅读会感受到文本中有差异的精神情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