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点赞:26224 浏览:1198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前言

文学翻译属于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儿童文学翻译更具有独特性.它是少年儿童思维方式,行为心态和语言动作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具体地说,就是用风趣幽默的笔调,用富于儿童特色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儿童生活,儿童心理的各种特点描写出来,使小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共鸣.

接受理论是本世纪西方新兴的读者系统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美学流派,提出以研究读者为核心的文学观,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的接受为旨归.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作品是为读者创作的,读者是作品的能动主体.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译者要考虑儿童在心理生理发育水平,知识经验,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译者应该站在儿童立场上,用儿童观点去、鉴赏和体会原文,然后再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去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儿童情趣,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意境.

二、接受理论

读者接受理论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方法论.它以姚斯(H.R.Jauss)、英伽登(R.Ingarden)和伊瑟尔(W.Iser)等为代表理论家.其理论共同之处在于改变过去文学理论中的“作者中心论”,确立“读者中心论”.“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或者仅仅作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收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读者的主要地位在文学的实现中得到了提升,“只有通过读者,作品才能在一代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丰富和充实,永葆其价值和生命,这正是文学的历史本质”.因此,读者的主动参与是必须的,他们的作用体现在阅读过程中.“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之前,都已处在一种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识的状态.没有这种先在理解与先在知识,任何新东西都不可能为经验所接受.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处在不断建立和改变的过程中,读者对每一新作品的接受,总是通过对先前熟悉的经验的否定来完成视野间的变化,把新经验提高到意识水平,从而进入新视野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每个读者心目中的白雪公主都不一样的原因了.接受理论的另一条重要原则是“视野融合”,即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

由此可见,接受理论提出了对读者接受的重视和读者接受的动态性以及“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特点.就此而言,这一理论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翻译中,译者是原作的读者,同时也是译著的作者.译者必须面对两次接受活动的影响:首先,译者与文本的交流直接影响到对原文的理解,其次,他应该预见到译语读者对译文的第二次接受与阅读参与,从而影响译者对译文的生成.这两次接受活动都有人的主观能动的参与因素.在翻译的第一次接受活动中,译文质量的提高有待于译者的接受水平的提高,并使译者与文本最大程度地达到“期待视野”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接受活动是指译文读者与译文的交流和对话.显然,译者在追求期待视野与文本融合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译文读者与译文视野融合的问题.翻译的目的,最终就是要让读者阅读,所以,译者要重视译文读者的接受水平和期待视野.译者扮演着桥梁和媒介的作用,并努力使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译文达到融合.

三、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童话、寓言、小说、科幻故事、历史故事等多种形式.儿童文学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接受理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而儿童由于其特殊的年龄、心理、个性和阅读能力与普通读者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特点,并尽量使文本易于儿童接受.由于儿童在理解译本时有很多障碍,译者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普通特征,还要考虑他们对原文语言和文化的接受能力.接受理论强调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作用,接受理论的导入给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译者在为儿童翻译时,把自己的文化知识、阅读经历以及对儿童的理解都带入了翻译.由于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期待视野,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就产生了不同的译本.这些译本的目标读者都是目的语的儿童,因此儿童的接受包括语体、儿童心理、生活经历和文化传统应该成为译者着重考虑的因素.只要译者心中有儿童读者,就会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有效的策略来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文学的译者,与的译者区别很大,他们对文本有更大的自由,因为儿童文学处于文学多元体系的边缘位置.这意味着译者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如改变、增加、删节、夸大和缩小等对文本进行处理.当然,译者的自由也是有条件的,他们必须以遵循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为准则.即1、教育性.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2、形象性.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3、趣味性.儿童知识、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解力薄弱,对那些复杂的事物不易理解.他们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儿童文学作品常常是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4、故事性.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5、知识性.儿童文学作品中常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翻译策略选择

从接受理论上来讲,要想很好地完成儿童文学翻译的整个过程,使儿童读者应该实现的对译文的操控力有所表达,译者就应当多与儿童沟通,努力与儿童读者建立一种伙伴关系,给予儿童读者充分的尊重.也就是说,帮助儿童摆脱缺席的地位,让其现身讲话.同时,译者不应以更智慧或生活经验的师长自居,对原文内容进行任意的增、删,要着力呈现给儿童读者一个内容完整的译本.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以原文文本为根本依据和出发点,这是所有原则和策略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由译者的根本任务决定的,即确定文本的意义并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策略主张以意译为主,使译作的语言既规范又符合儿童特点,即准确,简洁,生动,悦耳.具体的策略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词,句的意思来保证准确,对于过长过难的句子,建议理清层次关系,用短句和连接结构处理,以实现简洁.

此外,在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时,主张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策略.归化是指以目的语文化为中心,把不符合目的语读者口味的异国文化变成目的语的表达法.异化是指以源语言文化为中心,尽量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使读者了解到源语言及文化的特点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所以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对于外来的文化现象和日常事物应该多介绍,有超出儿童理解范围的找我们生活中类似的事物来解释或替.而在语言上则应纳入规范化的汉语,避免洋腔异调.也就是说要舍弃原文本的一些文字特点产生的效果,尽量采用生活中有益有趣的语言.这样,既有不影响儿童读者对母语的学习,同时又能够促进他们喜爱和接受异域文化.

五、结语

随着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日益丰富,儿童文学译著也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翻译者要时刻记得自己翻译的是面向儿童读者的作品,要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水平,还要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在翻译或重译过程中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方法,从而译出儿童喜闻乐见的作品,将国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更好的介绍给国内的儿童读者,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郁炳隆、唐再兴.儿童文学理论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5.


[2]李新朝、张杰.接受:儿童文学翻译的关键――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重译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7月.

[3]张鲁艳.接受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月.

[4]谭云飞.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