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审美与高等舞蹈专业教育

点赞:21053 浏览:954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发展迅速,因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在生源素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队伍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与艺术教育规律相悖的现象,本文就高等舞蹈教育在专业招生、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高等舞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高等舞蹈教育;课程设置;技术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等专业舞蹈教育占据中国舞蹈教育的全部,高等舞蹈教育如凤毛麟角,而近十年来,各类综合性大学在扩招形势下先后建立起了艺术学院或舞蹈系,原先的艺术类院校也不断地增设专业科目,扩大招生规模.曾经被认为旁门左道的不起眼的艺术类考试,现在已俨然成为一种连锁产业:一是以各种培训为目的良莠不齐的艺术类(美术、音乐、舞蹈)高考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二是每年各省的艺术联考,以及在二、三这两个月间,各省会城市联考点附近的旅店、餐馆、文教、交通等产业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异常繁忙兴盛景象等.艺术“高考热”在近几年愈演愈烈,甚至在出现就业低谷后仍然高烧不退,全国各个省每年都有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的艺术类考生,其中舞蹈类考生占音乐类考生的10-20%.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教育体制不健全,部分初、高中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而另一方面,一些大、专院校为追求高经济效益无视教育的一般规律盲目扩招而形成的.面对浩浩荡荡的艺术高考大军,面对十来年艺术类高等教育的变化,应该有必要来探讨和反思一下高等院校有关舞蹈招生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热门

我国高等舞蹈教育起步晚,随着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价值、地位进一步提高以及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发展,每年仅靠几所专业艺术院校和师范大学舞蹈专业培养为数有限的舞蹈生,显然是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些老牌艺术院校将自身原有学科进行重新分化与整合,以求新的扩充与发展机遇.而许多综合性大学则将建构舞蹈学专业作为他们扩大专业规模,完善学科结构的新思路、新创举,以致大量的舞蹈学专业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然而,在一哄而上的办学热潮中,不少学校增办舞蹈学专业的热情是基于纯经济效益之上的,钟情于艺术类专业不薄的经费收入,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培养以实施美育为己任的舞蹈人才上.舞蹈专业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艺术审美与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舞蹈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是生源水平的“先天不足”.蜂拥而上的专业设置,必然带来招生规模激剧增扩,择优选才的原则在高校扩招的“竞争”中显得苍白无力,不仅舞蹈学专业的文化录取分数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而且生源的专业素质呈下降趋势.在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中,相当一部分考生是文化素质偏低,既缺乏美术天赋,又缺乏良好的嗓音条件,更没有从小学习器乐的经历,这部分考大学无望的考生及他们的家长便把希望寄托在舞蹈专业的大门上.这种“先天不足”导致一系列恶性循环:一是许多考生仅学两三个月便凭两个三分钟的舞蹈和所谓的“技巧”就轻松进了大学学习舞蹈专业,以致于舞蹈专业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为这部分零起点的低素质学生获得一种求饭碗的初级技术培训场所.二是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泛滥必然导致舞蹈教育质量的下滑.因为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学校必然要采取统一规范的技术化的教育模式,而非艺术教育模式,因材施教、个性培养也成为“纸上谈兵”.

二是师资力量的“先天不足”.在经济效益的诱惑下,一些学校不管是否具备必要的师资、教学设备等条件,便大肆招生.这种先招生,再四处招聘教师的现象不乏实例,教学中的“因人设课”、有什么教师就开设什么课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而作为舞蹈学科教育中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于仓促间便无暇顾及了.于是不少“滥竽充数”式的舞蹈专业向社会输送出大批“滥竽充数”的舞蹈生.一旦舞蹈专业向社会提供了过多的“伪劣产品”,不仅会带来舞蹈教育自身价值的贬值,接踵而来的是“恶性循环”的后果.


评价舞蹈教育效益最根本的原则,就是看其是否培养造就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准的舞蹈人才.由此,对方兴未艾的高等舞蹈教育热,我们应保持几分冷静与谨慎.

二、“技术挂帅”的课程设置与“尴尬”的舞蹈理论

舞蹈教育作为审美文化教育,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审美形态教育,二是美感教育,三是情操教育.如果说这三个层面呈现出一种由低至高的递进关系,并概括出整个美育功效的话,那么高等舞蹈教育就更应该将三个层面通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整合起来,建构系统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舞蹈教育是伴随高校扩招的春风而起步的新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大多借鉴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院校的舞蹈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规划,以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学科为基本结构框架,开设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编导及舞蹈理论等课程.专业舞蹈教学培养的是“高、精、尖”具备舞蹈专业独特艺术能力的精英表演人材,侧重于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而综合类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尤其是高师培养目标是“能跳、会教、善导、能研”并适应中小学艺术课改需求的舞蹈师资、群文工作者等社会需求的应用性舞蹈人才,面向全国的社会舞台而非职业表演舞台.要培养“宽、泛、广”的舞蹈教学、研究高素质复合人才,应抓住大学生的特点,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学科交叉能力、综合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完成舞蹈体系、基本技能训练,吸纳知识并逐步建立框架体系,在大学中扩充知识面,从舞蹈技能训练上升到舞蹈文化的完善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多样性、复合性.而事实上,高等舞蹈教育在实践上并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的直接表现就是“技术主义”至上,专业教学仍是基于感性经验上的“由技入道”的技法教育为主,这种“由技入道”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庖丁解牛》中那个游刃有余的屠夫.另外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的传承与传统的师徒间的传、帮、带并无二致,只不过现代教学的组织形式把师生之间个体的技术传承变为多人传承而已.从整体上看,高等舞蹈教育并未完全摆中专舞蹈教育模式,其整体教育体制是中专舞蹈教育的演变和延续,所以,我们的高等舞蹈教育往往难以落实其具有审美文化教育特征的效能,而更具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

与“技术至上”相比,在高等舞蹈教育中,最被冷落的可能要算舞蹈学的教学和研究了.舞蹈学作为人文学科领域里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长久以来,舞蹈学的研究与教学总是处于陪衬或附庸的地位.舞蹈专业教学中理论探讨相对落后,师资严重缺乏,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课程结构缺乏有序性和科学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据统计,在舞蹈专业教学中,舞蹈理论总的课时比重一般不足10%,不少新设专业由于师资等原因甚至根本没有开设这类课,即使在开课的学校里,不少学生对理论课程关注的仅仅是考试是否过关的问题.作为科学的教学体系,舞蹈学同其它课程的关系不是主从、依附关系,而是相互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舞蹈教育体系中,舞蹈学有着更重要的地位.由于舞蹈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由于研究方法和侧重面的不同,舞蹈理论的研究必然要向多方面发展,产生各种不同的新科目.现今一些综合性大学增设舞蹈专业,其实不必去与专业院校比高低,注意点首先应该在舞蹈学专业上,因为其自身的人文资源,将会给舞蹈学专业带来专业院校没有的综合文化优势.随着美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审美文化的传播者,成了高等舞蹈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偌大的中国,仅靠两三所院系舞蹈史论专业的毕业生是远远满足不了现实和将来需要的.

三、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师资队伍

高等舞蹈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纵向发展,也要重视专业知识的横向和全面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人们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呼唤着更多具有一专多能的“实用”舞蹈人才的出现.要想达到教育目标,就应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合科学性、合目的性、合发展性的论证,优化课程结构.笔者认为: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选拔性的精英式教育,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的教育,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合格的规范的统一的技术型人才,艺术教育培养的则是独具艺术眼光和艺术审美内涵的创造型人才.是重审美文化素质教育、创造能力的培养,还是着眼于技术的传承,这是现代舞蹈教育与传统舞蹈教育的分水岭.高等舞蹈教育应该立足于培养为社会所需的能够适应社会、怎么写作于社会的多元型应用型人才,并在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宏观的改革:

一是舞蹈类招生机制及收费制度的改革,提高文化类考试的标准,降低收费标准,敞开舞蹈学科大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二是突破大一统式的技术化教育模式,走艺术教育和人格教育的路子,降低技术教育的含量,建立适合高等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知识体系,重视专业知识的纵向和全面发展,增强舞蹈学知识和相关人文知识教育,发挥综合大学的人文学科的优势,加强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横向联系,增设跨专业、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促成知识体系的横向发展,将技术训练与审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进行分层教育,重视专业知识的纵向和全面发展.分层教育的具体途径即是通过教育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方向和种类:第一类人才是以突出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社会实践水平为主,主要培养职业型的舞蹈表演人才.第二类人才以突出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及舞蹈艺术创作水准为主,主要培养专业型的舞蹈创作人才及群众艺术工作者.第三类以培养专门的舞蹈研究者和舞蹈教育为主的学术型人才.

舞蹈教育改革中调整课程结构,似乎并不困难,然而,要增加“实践操作”性课程的文化含量和科学性,或增加舞蹈理论课程,却非易事.长期以来的舞蹈教学习惯和舞蹈师资资源的匮乏,在短期内建构合理健全的课程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理论素养需要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共同努力,所以高等舞蹈教育不仅需要建构一支有博而专的知识面、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还要树立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径济时代,知识像是鲜牛奶,纸盒上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限一般是三年.有效期到了,你还不更新知识,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将很快就要腐烂.”路易斯.罗斯的知识的“有效期”提醒我们:教育者首先必须接受教育,必须不断接受教育,只有“学而不厌”,才能“悔人不倦”.

总之,我国的高等舞蹈教育迎来了一个发展与变革的好机遇.发展中的躁动总比停滞中的平衡好,于欣慰中有所忧思总比盲目自乐强.笔者相信:今天的忧思也许会转化为明天的欣慰,因为一大批有责任的舞蹈教育家们正在致力于建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的高等舞蹈教育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