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英美文学课程的变革之路

点赞:16382 浏览:713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网络时代,英美文学课程边缘化的状况日愈明显;唯有重新调整课程定位,选取贴近世代和反应学生内心需求的教材,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方能使英美文学课程重新焕发生机,进而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环境,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

关 键 词:网络时代;英美文学课程;人文素质

英语专业是目前几乎所用高校都开设的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在大多数学生眼中,英美文学却形同鸡肋,其正在逐渐边缘化的趋势无可否认.经调查,英美文学在学生心目中形同虚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试化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丧失了对英语专业化学习的兴趣.没有高考的压力,这门课程不过是增加学分而已.其次,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方法陈旧,是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较为凸显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某些教师把英美文学上成了“高级英语阅读”,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无法满足学生知识点外延的深层心理需要.最后,迫于求职和考研的压力,学生们普遍对计算机、翻译、商务等学科投入大量精力,无暇顾及英美文学.常人眼中,文学是一种语言文字艺术,除非将来致力于文字研究,没有必要在这门学科上浪费精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年大学生是网络门户的主体力量,“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匪夷所思的事实是,伴随着对英美文学的淡漠,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英语水平正在下降.大学生错误拼写或任意省略、缩写频频出现,独立写作能力不容乐观,有的学生甚至连英文应用文的便条也无法正确完成.这种现象意味着英美文学非但不能淡出学生视野,反而需要强化,从而提升学生的素养.

要改善网络时代英美文学“江河日下”的现状,我认为英美文学可以从课程定位,教材选择、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变革,以重新得到大学生的青睐.

(一)重新定位英美文学课程,找到与大学生之间的共鸣点

据了解,现代大学生的英语技能不如人意,招聘方时常反映难以寻觅到能说会写的人才.英语中常用的应用文体和职业口才技法训练,如网络新闻、策划书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场应对能力.英美文学课程也能为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能.教师可以根据一部小说的主题巧妙设置辩论会、即兴演讲等专题,可以改变学生心中英语学习仅仅是单词背诵或语法学习的错误观念,使其切身感受到这是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课程,从而技法学习的原动力.“20岁左右的青年是最讨厌说教的,他们首先跟着感觉走,走顺了,他们才会做出严肃的思考等为了这种严肃的思考,我们先要给他们充足的感觉.”从小学到中学,英语课已经形成了掌握字词,分析主题思想、背诵记忆段落等刻板的套路,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早已感到苦不堪言.英美文学当务之急就是把学生们被应试教育败坏了的胃口调整过来,而绝非是延续旧路.英美文学的真正价值:英美文学首先不能简单理解成为一个“学科”.文学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文学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英语专业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都有文学的因素等如高级英语、英语翻译、英美概况等都蕴涵文学知识和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阐释.

网络时代英美文学课程的变革之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选取合适教材,贴近时代思潮,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当前《英美文学》教材种类繁多,内容多倾向于文学史知识和经典文本,似乎更适合于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实际上,不同学科大学生对西方文学的心理需求和欣赏层次是不尽相同,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的区别更是相当明显.如果使用统一教材,则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降低.为大学生量身打造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教材,因“材”施教,是挽救英美文学颓废趋势的关键点之一.例如,同样是《呼啸山庄》,传统的教材重点放在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和叙述方式的分析,而对《呼啸山庄》的新批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悲剧的成因,如何通过对《呼啸山庄》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是颇具现实意义的教学角度.网络时代,大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思想极为活跃.很多文学网站备受关注,很多代表篇章甚至被作为新时代的经典.随着时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曾经风靡一时的若干名文不再符合当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陷入少有人问津的境地,应该淡出英美文学的选材范围.因此教材应该与时俱进,增加大学生关注和熟悉的内传统的英美文学授课中,最为常见的是教师采用讲授法进行“自我表演”.当教师自我沉醉于美文的妙处时,学生们则昏昏欲睡,难以入境.而让学生感受英语经典文章的语言之精美、思想之浩瀚才是教学的目的.英美文学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便捷,建立专题教学模块,丰富教案的内容,制作精美的课件,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引领学生悠然进入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学空间.如在讲授彭斯的两首名诗《一朵红红的玫瑰》和《友谊地久天长》的过程中先播放由两首诗谱成的歌曲,投影屏幕上闪耀着玫瑰花和酒杯,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感受爱情的真挚和友谊的纯洁、坚贞,达到与诗人心灵的息息相通.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教师可以上传讲义,提供知识点下载和名著在线阅读等怎么写作,设立在线答疑栏目,满足学生对外延知识点的心理需求,充分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原创英语文学板块、空间、、博客、微博等均可以成为英美文学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可以布置与所学文章或诗歌相关主题的论文写作,做为评定学生成绩等级的依据,并且在网络上发表学生的优秀作品.这种考核方法的变革不仅能够是英美文学教学脱去陈腐老套的帽子,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磨砺完美性格,增加生活热情.


(三)英美文学课程要成为优化网络环境、提升网络文学品味的桥梁

网络文化良莠不齐,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大学生们在不具备较高文化鉴赏力的情况下,容易误入歧途,迷失自我.学者杨叔子谈到大学文化素质培养时说:“责任也是现代世界潮流的核心,在科技高度发达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是双刃剑,人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等”[2]物质文明的发达,无法弥补人类精神缺失带来的内心困扰.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引发的心理危机,需要高校及时干预.英美文学多由久经历史沉淀的名篇佳作构成,其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或许能在无形中如春风化雨化解大学生的精神危机.培根的《论读书》中“读书可怡心,可添彩,可长才”在思想上强化莘莘学子的职责在于读书学知识.大卫梭罗在散文《热爱生活》中“不论你的生活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生活,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告诉青年人应该如何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富兰克林的《自传》告诉当今的大学生如何在逆境中成长、成功并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精神崇高的人.有了身后的文化底蕴、社会责任感、人生哲理的支撑,大学生们方能有效地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英美文学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为困扰中的大学生们拨开心头的迷雾,使其重新焕发应有的青春.

网络时代,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渠道,英美文学课程变革是必然趋势,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英美文学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网络,结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课程引人入胜,方能使文学课焕发生机,进而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环境,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