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农村学前教育路径探析

点赞:15739 浏览:698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围绕农村学前教育发张为中心,从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及分析入手,阐述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路径工作思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工作原则.

【关 键 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是指针对5~7岁学龄前儿童及其监护人、看护人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指导活动.学前教育的关键是家长工作,重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5~7岁是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感知觉发展、语言发展以及运动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是脑潜能储存及早期挖掘的关键期,因此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保定市学前教育条例》指出:“本市倡导和支持开展7周岁以下学龄前儿童的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5~7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开展较晚,尤其是山区5~7岁学前教育的基础几乎为零.为使我市农村地区5~7岁学龄前儿童平等地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指导,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模式,我们申报立项了市级重点课题“保定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年初我们开展了18个乡镇地域特点、家庭教养状况、早教指导教师素质等方面的调查并进行了分析.

一、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及分析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18县、3县级市、1副地级市),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农村地区5~7岁学龄前儿童共计9493名,分布在18个乡镇、324个行政村.学龄前儿童居住分散程度存在较大差别,如深山区来源县多镇277名5~7岁学龄前儿童分布在18个行政村的61个自然村中,有的村落只有1名学龄前儿童;平原地区的焦庄乡596名5~7岁学龄前儿童分布在不同行政村中,学龄前儿童居住相对集中.

二、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路径工作思路

根据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我市确定了“建立长效机制,培养专业队伍,挖掘农村资源,探索适宜有效的学前教育指导模式,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监护人、看护人科学育儿水平,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工作思路.

(一)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机构职责,达到各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管理渠道畅通;建章立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质量要求,用制度规范学前教育工作,用制度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二)逐步达到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

根据“理论培训持证上岗,实践研究提升能力,城乡联动共同提高”的农村早教教师队伍建设思路,通过城乡互助、脱产学习、走出去请进来、园本培训、园本教研等多种途径,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素质精良的专业化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三)创新工作,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指导模式

充分挖掘农村地区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指导工作,避免城市化.

(四)明确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工作重在提高学龄前儿童监护人、看护人的科学育儿水平,通过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三、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工作原则

根据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我市进而提出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工作原则,用以指导各乡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指导活动,保障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工作质量.

科学性原则

1、充分尊重5~7岁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5~7岁学龄前儿童有幼儿期的共同特点,也有其独特性.因此,在组织亲子活动以及开展其他形式的家教指导活动中,无论是内容还是活动方式的选择都要顺应5~7岁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避免学前教育幼儿园小班化.

2、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工作,要关注学龄前儿童的全面协调发展,避免过分强调早期智力开发的倾向.

适宜性原则

活动方法、策略应适合家长特点;活动内容应适合学龄前儿童特点(内容着重弱项,注重游戏性,以感官活动为主,关注个体差异等).

1、学前教育指导形式应适合地域特点.学前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农村地区要充分考虑师资、家庭状况、学龄前儿童分布状况、地理、环境、优势资源等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合的活动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特别要关注偏远村落和有特殊需要的学龄前儿童,保障农村学前教育的公平、均衡.

保定农村学前教育路径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学前教育指导方法策略应适合家长需要.农村学龄前儿童家长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封闭,再加上观念传统、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对家长的指导针对性要强、通俗易懂、保护家长的自尊心.

3、亲子活动的组织应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活动组织应具有较强的游戏性、趣味性、操作性;要着重营造宽松、亲密、自由自在的氛围;要关注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情感以及个体差异.

生态性原则

1、幼儿手中的玩具;小羊、小鸡、小鹅是学龄前儿童的玩伴.农村地区开展学前教育指导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实用、有趣的玩具材料,让学龄前儿童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全而、协调发展.

2、充分利用人文资源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农村地区有独特的宣传方式一大喇叭,有集市、庙会、耕种、渔猎等丰富的生活内容,农村地区民风淳朴,这些都为学前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充分、合理地利用.


指导性原则

1、以指导家长为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龄前儿童接受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学龄前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学龄前儿童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加上农村地区家长群体的特质,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工作重在提高学龄前儿童监护人、看护人的科学育儿水平,通过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来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2、家长指导要以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和家长的困惑为出发点,以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为核心,以丰富育儿知识、掌握具体方法策略为重点展开工作.

3、教师组织的亲子活动要对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性.要善于运用身边材料组织亲子活动,游戏内容贴近农村生活,活动设计简单易行,便于在家庭中举一反三,避免城市化,避免游戏材料过于成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