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推进的路径

点赞:33582 浏览:1562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亟待转换,有两个直接动因:一是基于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基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意识形态困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突破意识形态一元化的束缚,走向多元,同时还应关注日常生活世界,提倡一种对话式的话语方式.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路径意识形态生活世界对话

作者潘晴雯,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京:21118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施的相似度检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完成的必要手段,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一元性和多层次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具有意识形态性的一元性,同时也具有非意识形态的多层次性.“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指它的政治性、阶级性,也就是说它明确地属于一个阶级,并为这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怎么写作,其作用在于维护一个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的统治.”[1]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政治属性而言,作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独立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共同具有的学科内涵和特点,即它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的学科,政治属性上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从整体上传播思想政治理论,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全面整体性.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也从根本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属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主体的多元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过去的政治话语、文件话语、权力话语纠缠中超越出来,其非意识形态的一面凸显出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张扬主流意识形态之外,还应该反映不同层面的文化利益与需求,推动和怎么写作每个个体的自我发展.

第二,实践性和理论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实践紧密相连,其来自日常生活实践,因而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及利益、需求相契合,具有相应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信息认识、理解的程度相契合.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其话语方式反应了一定阶级对于政治关系、社会关系的理论认识,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深度.

第三,规定性和强制性

在传统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和强制性,它是一种建立在不平等条件下的教育、交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是灌输式教育,其根本特征就是控制性.灌输式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中心,将受教育者置于被动学习地位,重单向灌输、轻平等交流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通过价值预设,肯定某些道德价值,否定另一些道德价值,使一定的道德规则和理性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品德”,因此,思想政治话语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强制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亟待转向

上述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征概括,是在传统语境下进行的.当下多元、开放的语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亟需转换.其原因有二:一是基于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介质、载体或符号,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度和信度的有效工具;二是基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意识形态困境,其体系转换迫在眉睫.具体说有三个方面的维度.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是全球化和网络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中国高校的发展面临着特殊、显著的外在宏观环境特征与境遇: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全球化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层面,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社会的生存方式与人的精神气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可避免地遭遇全球化话语的接触、交流和渗透,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获取更多、更加丰富的话语资源拓宽了空间.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它前所未有地带来了西方异质文化价值观念,促成中西话语的冲突与交融,也前所未有地带来了话语背后蕴含的中西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碰撞.

而在当代中国,与全球化相呼应的最大变化则是网络的兴起,网络话语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补充,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拓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子邮件、BBS、OICQ、网络论坛、网络电视等现代交往模式日益普及化,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传统的话语交往模式.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向网络世界、虚拟世界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网络的出现,赋予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独立意识、意识和自我意识,强化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体意识,消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教师权威为中心的观点,有利于形成另外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系,即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平等对话观念、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平等观念和公正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推进的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关键所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诸方面变化的描述,以极强的冲击力勾画出高校所面对的“空前的社会变革”.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不仅体现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更体现在文化思想领域.今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局面事实上已经被打破,不仅如此,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受到来自传统文化、西方后现代文化以及消费文化的侵蚀和压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大众话语之间的抵牾和分野,往往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因为缺乏有效的针对性,而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显然,这种情况也影响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弥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大众日常生活话语之间的缝隙,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难题.

此外,迅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同样为高校提供了许多新现象、新课题.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以及“非学校中心”的文化传递模式的逐渐形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予以关注的历史语境.高等教育国际化、普及化发展趋势打破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人文环境.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仍然基本承袭传统的灌输和强制模式,这种特定历史条件形成的特有模式和语境,在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存在着话语系统不兼容,信息输入输出系统不对称的问题,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社会变迁速率的加快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提出了时代性的课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的建构,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育的话语效度.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是推进学科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题中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使用语言进行交往,运用话语提升教育效果的特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关注和调整学科的语汇,构建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新”话语体系.这种转换与建构将作为一种思维视野、管理教育理念、制度设置和实践方法,给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诠释和一种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用话语分析方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路径,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范式,必将会给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意识形态色彩很浓的学科引入新的现代元素,加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进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路径选择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问题上,正如有学者所说,我们并不是要彻底放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而是要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深入研究和继承的基础上,在现代人文精神的指引下,融入更多的公民社会的理念,实现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改造和发展.

第一,在观念形态上,突破意识形态制约,构建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人们一直以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特性,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意识形态性固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属性,但并不是唯一特性.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具有非阶级性、社会性的一面,担负着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使受教育者形成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整个社会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进步的任务.在文化多元,思想开放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语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承认教育对象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充分尊重个人话语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因为,“对于一个不确定的、复杂的世界,应当允许有多种不同解释的同时存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普遍主义,才有可能把握我们现在和过去一直生活于其间的丰富的社会现实”[2].显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只有建构多元化、化、自由化的话语体系才能反映不断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因此,在观念形态上,突破意识形态一元话语的制约,在多个层次和向度上构建多元话语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必然选择.

第二,在价值取向上,应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维度.正是由于上述意识形态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长期扮演着意志的说教者、传授者的角色.久而久之,这种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维度功能的过度放大,抽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内涵,使其日益呈现出粗暴化、简单化的工具主义倾向.要么以政治需要为借口,忽略人性的复杂性,将一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强加给普通人,要求普通人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要么将本来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简化为一套格式化、统一化、毫无生命力的符号,以教化方式强制灌输给受众.其结果往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所运行的话语系统,既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更新,也没有与受教育者个体的生活世界产生联系;既非内在于受教育者个体生命的需要,也非源自个体生活经验的渴求.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脱节的不良倾向,与个体需求脱节,显然伤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获得有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建立起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其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不能仅仅从政治需要的角度出发,还要从张扬人在生活世界中的主体性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过去的宏大叙事中解放开来,真正回到个体生活世界,关心与普通人有关的尊严、自由、平等、幸福、多元等现代公民社会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应首先是立人的教育,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重建,尊重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其次才会考虑政治的需要.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应真正尊重生活的丰富性,尊重个体的生命体验,承认人性的复杂和多元,同时善于从鲜活生动的、富有生命意义的日常生活世界中提炼出真正能够烛照人性,提升人的境界的元素.思想政治教育应将个体的日常生活作为价值起点,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建构.[3]其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沉沦和妥协,而应该是一种建基在对日常生活世界有深刻了解、理性反思基础上的有条件的超越.这是因为,“人之为人而不是神在于他现实地生存于一个生活世界之中;同样,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在于他不仅仅感性地生存于生活世界之中,他内在而且必然地包含着一种理性的超越和自我反观”[4].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的理性精神、反思精神和超越精神.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即既要对生活世界保持谦恭的态度,尊重生活世界的生命体验,又要穿越生活世界的迷雾,对生活世界保持一种审慎的反思态度,一种有所超越的理性态度.

第三,在话语方式上,坚持平等互动交流话语方式.从话语方式上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教化思想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已经习惯了一种权威独白式的话语套路.这种权威独白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最典型的特征是命令式的祈使句,诸如应该、一定、保证、必须等等.[5]在这种权力话语教育方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明显是不对等的关系.教育者占据了政治和道德的制高点,似乎先天是真理的掌握者,他所做的唯一的工作便是原封不动地将真理和政治命令拷贝到受教育者的头脑中.而为了达到目的,施教者用命令式的话语方式去强调传授内容的权威性和不容置疑性.在这种不对等的状态下,受教育者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更不用说质疑和辩驳了.然而,操这种独白式的话语方式的教育者,往往因为无视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和主观能动性,其所传授内容并不能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甚至还因为经常受到被教育者的拒斥,而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更重要的是,这种话语方式无疑是与平等、自由、尊重差异的现代人文理念背道而驰的.

因此,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实现话语方式的更新,倡导一种对话、启发式的话语方式.这种方式显然有别于说教式的独白话语方式.首先,它意味着对话者持一种积极的、真诚的沟通态度.教育者不再是一个控制者、支配者,更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一个真诚的对话者,他积极地参与和介入到讨论中,对话双方之间是互动和合作的关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讨论的话题内容,不再是不容置疑的、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讨论过程中,讨论双方的语言应真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个体生命体验,而不是局限于冰冷的文件和政策的机械解读.最后,它还意味着,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应是真正实现与他者的心灵沟通,真正建立起一种消除了各种矛盾和对立之后,建立起来的人和人之间的平等、真诚、信任、尊重、、自由的交往关系.

总之,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过去的僵化的、封闭的意识形态一元化话语体系中解放出来,真正回到多元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真正尊重个体生命的尊严,建构平等、真诚、的对话样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性转换.

[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09JB88012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