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景观生态设计美学

点赞:4611 浏览:162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社会环境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景观设计已不仅仅局限在景观艺术效果的优劣上,而其生态性已逐渐呈现其重要地位,并在环境美学知识的指导下已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广场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环境部分共同形成一种城市形象,传达一种特有的精神系统.本文主要以“生态学”、“环境美学”等理论知识为指导,将广场景观生态设计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力求寻找规律,形成设计理论框架,以利于对类似景观生态环境设计有所启示.

广场景观生态设计美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环境美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环境美学;生态设计;广场景观;区域性

广场景观设计在最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都得归功于环境美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作为整体环境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它景观环境相互依存,成为整个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共同展现环境的整体风貌,表现了这一区域环境的特点.实际上就是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的观点.广场景观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公共景观空间,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体现一种艺术性,它也是社会性和自然性的体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呈现了广场景观生态设计的统一整体.广场景观的生态设计在环境美学的指导下,有助于将人融入到环境当中,达到人与环境、环境与环境的共美、共生.

怎样将环境美学的运用到广场景观生态设计之中是一个显要的问题.经过对广场景观环境的综合分析,依据环境美学和生态设计的理论知识去熟悉和感受广场景观环境,进而得到对于一个广场的综合景观设计不能只对物体的合理安排,而是要经过有效的设计实现人与环境的共鸣,让人由原来的被动变为现在的主动,让环境中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都达到合理有序的发展状态,尽可能的达到持续性,生态性.

生态、景观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空间体.一般来说景观美学多是“以人为本的”,换句话说就是“人工自然”,是自然经过人工改造的产物.所以,环境美学和景观美学之间相比,环境美学更多从环境哲学中取得启示,注重人的感受,是深化的美学;而景观美学的灵感多是来源于风景园林.环境美学中的美不仅仅局限在视觉范围,而是包括更广的一个美学范围.

环境美学中最突出的是人,人和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自然环境中的不同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互为生存条件,不可或缺,形成复杂的物理环境系统.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活的环境,即生存的环境.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人类与自然具有着依赖性.同时,也促使着环境文化的产生并又运用于环境中,创造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环境美学不同于其它美学,它是相互之间综合形态美的结果.这种美存在着的相互之间的互动性,个体的美也极有可能破坏整体的和谐美.所以,和谐是这种整体环境美的最重要的要素,也体现在空间和时间的完整性上.从广义上,环境这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就不能称的上美,因此,环境生态的好坏可直接关系到环境的优美.环境是人与自然的产物,即带有天然性又带有文明性.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说,环境都和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审美价值也会受到生态文明的影响.总的来说,环境美学中的环境是一个综合的大环境,是一个和谐的大环境,是一个突出人的参与和感受的大环境.

景观设计在环境美学的指导下也给它的生态设计赋予了更“美”的含义.生态景观的美所体现的已经超出传统的自然范畴,它已涉及到了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复合系统.所以,环境美学中的生态景观设计基本特征就是和谐,也就是人、自然、社会以及各内部环境系统的和谐.在以往的发展中我们过多的强调经济和技术,忽略了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生态共生性,致使以牺牲自然环境资源和环境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现代的价值的设计.生态景观应该是一个即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空间自然环境,又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蕴含着生机与活力的空间环境.


在国外对生态设计的研究已经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案例,很多广场景观在设计中已经注意到自然与人的结合.而在中国,许多广场景观生态设计仅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做到标准.很多决策者只是常常扩大绿化面积,好像只要多种一些绿色植物就生态了,就美了.当然,不可否认有些在视觉上的确达到了一定的美观程度,但这种仅仅是狭义的片面的景观之美,不符合现代所提倡的大环境生态之美,甚至会对其他环境产生影响.例如一些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中,在地面铺装设计多采用了像岩石等硬质地面,虽然在视觉上起到了一定的美观效果,但是由于硬质地面的难渗透或不渗透性,严重阻挡了雨水等地面水汽的快速渗入土壤,这在生态方面就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还有一些视觉美感较强的外引植物,在展现独特魅力的同时却影响着周围当地的植物.北京“天坛、颐和园”这些古典园林中“舶来草”的引种,造成松柏树这种上百年的植物被毁,也是个典型的案例.原因就是松、柏都是怕水的植物,“舶来草”属于冷季型草,冷季型草没有稳定的水量,在被浇灌时多余的水会直接进入地下,致使泥土变粘.这对部分植物没有多少影响甚至融合与局部系统,但是,对于松柏树却影响甚大,松柏树根深长,泥土中水分含量过高则会致使空气减少,那么对有机质和肥料的吸收就会收到影响,长期以往松柏树就会枯黄衰败.这些都仅满足部分系统的非和谐的组合设计称不上是环境的生态的美,甚至称不上是生态的.所以,环境景观中生态的美应该是满足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和谐生存的基本要求的美,也是符合人的审美要求的美.对于当代国内部分广场景观设计仅仅在狭义的视觉效果上进行生态设计,形式化的做法不仅没有做到生态的效果,反而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了一定成度的破坏,没有体现美的真正的内涵.

在广场景观的生态系统中,绿地在多数情况下都占有着一定比例,绿地的规划也存在着多样性,有着大小、功能之分.从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来说,绿地斑块与其所承载的物种生存数量和程度成正比.景观绿地的形状也对内部和外部产生着影响,弧形的边缘更能突出绿地景观的层次性,提高美感度.同时,广场生态景观设计的美学也反映着其体系的地域性,所谓设计地域性是指再设计上吸收当地的民族、民风以及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元素并加以提炼展现.所以地域性体现了一种狭隘性或专属性.广场景观作为一个聚集性较强的公共景观空间直接反应区域的特色,具有着重要特性,也体现出一种本地的生态特征和文化特征.生态地域观改变了以往的局限,切实的去结合本地特点,更完善的做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统一.

景观环境空间是由不同景观元素组成,各部分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性,在环境美学的指导,随着社会景观学的发展景观生态空间设计之美将逐渐完善.但是,这个融合完善的过程将会很慢长.所以,我们需要对环境美学更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对景观环境的生态设计更加的完善、切实的理解和发挥环境美学中生态设计之美,让人真正的感受到这一生态空间带给人的极大利益.环境美学中的生态设计所呈现的美学原则,在突出人的重要性与参与性同时,强调人、自然、社会等环境各部分系统之间的和谐性、共生性.从长远利益来说,这将是景观设计的一种趋势.运用环境美学这一美学知识,在可持续生态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广场生态景观之美会成为城市环境中重要的景观点.

【参考文献】

[1]阿诺德柏林特.环境美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俞孔坚著.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科技出版社,2006.

[3]管君章.现代环境美学的内涵与价值[J].艺术百家,2005(06).

[4]董舫.城市广场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