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

点赞:14684 浏览:67142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对青少年的施教中,老师、家长及专职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们普遍感到当代青少年逆反心理现象的严重存在,同时又表现出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状态.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动摇.为此,揭开逆反心理的实质,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它的良策便摆在我们面前.

一、学生逆反心理案例

案例1:记的当时我们班有几个学生被查出偷偷吸烟,经过教育,我以为他们不会再犯.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又接二连三的吸烟,而且每当我询问他们,他们总是信誓旦旦的说绝不再犯,这让我一次次的对他们失望.

案例2:我班的另一名学生时某,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别强,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她时,她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讲话,做小动作,作业经常不交,老师找她谈话,她也是听过就算了,回到教室一如往常,让老师很是头疼.


以上案例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能遇到很多,这让我不得不反思,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又该如何去调适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

二、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心理学大词典》对逆反心理的解释是:“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那么,这种逆反心理为什么在青少年学生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呢我想这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教育环境及其他外部刺激的客观因素,也有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

第一,主观因素.

1、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青少年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青少年在心理学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第二,客观因素.

1、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2、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同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在众多同辈群体中,青少年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最突出对同辈群体的依赖最明显.这是因为在青少年同辈中,青少年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其中青少年同辈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个体青少年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青少年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等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3、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三、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对策

1、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胜过雨后那道绚丽的彩虹,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同时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让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把摇摆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甚至粗暴的批评,更会产生一种适得其反的效果.为此,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采取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妨是个好办法.

2、重视心理辅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意向、情感间发生矛盾.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对心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如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去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并教会学生对别人正确认识,公正评价,使学生既会自我调控,又善于自我解脱,从而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避免产生消极逆反心理.

3、开拓多种途径,综合疏导.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具有相对复杂的原因,疏导、纠正这种心理要置于社会之中,与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研究,强调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防治.引导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鼓励他们正确的对待社会、他人与逆境.改变学校、社会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加强家校间的相互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逆反心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青少年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失衡期,它既是一个危机期,但同时也是一个宝贵的教育时机,实践证明,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