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有学亦无学

点赞:2087 浏览:55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闻有学无学一直为学界争论不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争论焦点,根据新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自身发展和学术研究过程,很难界定新闻有学亦或无学,它们均有其存在的客观背景,本文旨在分析两种理论存在的原因,提出“新闻无学”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应仅仅被看作是对新闻学的贬斥之语,相反两种学界的争论更有助于新闻学科的建设和向前发展.

【关 键 词】有学;无学;新闻史;新闻理论

在中国,相比于别的学科,新闻学领域的研究者往往要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新闻到底有学无学”.按照传统的说法,所谓有学,指的应该是在某一个领域有规律可循,有独立的范畴可定,有历史可溯,有前景可瞻,有属于自已的研究方法.比如文学,历史,哲学,各种应用科学等等;而新闻学,尤其是中国的现当代新闻学,历史太短,即便从康梁变法算起,也不过是一百多年;和政治的关系又太密切,涉及领域太广,以社会生活的一切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而导致没有研究对象;从业者和研究者往往都是其他领域的人才而非新闻领域的精英,由此进行判断似乎是新闻无学了.

纵观我国新闻学的发展历史,很难界定新闻到底是有学还是无学,关键要看从哪个角度考量.

一、新闻学初见端倪

其实,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是在1899年传到日本的,1902年从日本传到中国,日本学者松本君平在《新闻学――欧洲与美国的新闻事业》的书序中写道:“最近欧洲与美国的学者,渐渐感到有必要把新闻学当做一门学科来研究,有的大学已经设置了新闻学的课程.这的确是文运的进步、政治学的发达,值得庆祝.”“然而,世上仍然有人否定新闻事业在学问上的研究价值,其实,诚如法律家要学习法律、经济家需要学习经济学、医学家需要学习医学一样,谁也不能否认学习新闻学的必要性.”而在当时的日本,松本的呼吁并没有得到重视,这本新闻学的著作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却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杜平群把它译成中文,这就成为中国新闻学史上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报人已经撰写了不少研究新闻事业的论文.自1874年王韬写作的堪称第一篇国人公开谈论现代报纸的文章――《论日报渐行于中土》开始,就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新闻学研究,如郑观应的《日报》、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等,这些论文虽为古文,但是学术气质颇浓.但是从论文的题目可以看出,我国自古以来就把新闻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这就容易使人误认为新闻学就是政治学的一部分,认为“新闻无学”.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无学”论也并非行不通,就我国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的新闻学研究确实更注重对报纸政治功能的论述,如郑观应在《日报》中呼吁清政府广设日报,目的在于通过报纸对官吏臣民进行监察;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将报纸与“国事”联系起来,政治实用价值受到极大的重视;王韬的《论日报渐行于中土》更是从一开始就流露出对《泰晤士报》的政治作用的仰慕.从百日维新到辛亥革命,新闻学都是作为政治学的一部分迅速发展起来,这也难怪人们会将新闻皈依于政治学之下.

将新闻看做是政治学的一部分,究其根源在于中国当时刚刚进入政治报刊时期,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政治自然而然的在国人的新闻学启蒙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唤起中国新闻学启蒙的强大推动力,这就容易使人们在认识上误入歧途,使人错误的解读新闻的学科性质,认为新闻本身就是政治.

然而,政治虽然在新闻学的启蒙阶段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但是这种推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为禁锢新闻学成为独立学科的锁链.“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改变了新闻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使新闻学摆脱政治的漩涡,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这不能不说是新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以邵飘萍为代表,关于“以新闻为本位”的论述,更是成为新闻学研究回归学科建设的重要标志.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力主新闻有学,得到了等青年一代的响应;在此基础上,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早期关于新闻学的三大著作:徐宝璜的《新闻学大意》、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奠定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也标志着中国新闻学的真正创立.1919年,徐宝璜思考的是新闻传播者的责任,将新闻的“学”与“术”融为一体;到了1927年,戈公振对新闻的认识更深刻一些,指出报纸“所应承认为功者,为世界之缩小,将人类之种种意识及活动,在同一时间内,可以相互交换而响应”,也就是说,报纸的功能在于可以将人类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交换并产生影响,打破空间范围的局限,这一见解已经接近于现在关于“地球村”和信息全球化的认识.新闻学研究初见端倪.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闻虽不是政治本身,但不等于新闻与政治无关.新闻总要触及政治,仅仅强调新闻为本位并不能摆脱政治对新闻的侵润,况且中国的新闻创立者们都是过问政治的,站在反帝爱国运动的一边,但是当他们研究新闻学术时,他们是学者而非政治家,学术和政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蔡元培所倡导的兼容并蓄的校风也使研究者在学术品格上保持了明显的独立性,他们在学术论著中不回避政治,字里行间还能够感受到微弱的政治倾向,但是他们所研究的是新闻工作的职业使命和道德而不是政治义务.诸如此类学术观点的出现与讨论已经反映出一个共同的现实,那就是我国的新闻研究已经开始注重自身领域的建设了,“新闻无学”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新闻学发展缓慢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把新闻看做政治本身,所以国统区的新闻事业发展缓慢,新闻学研究处于停滞状态;1954开始学习苏联新闻学,但在借鉴国外理论推动我国新闻学发展的同时也受到教条主义的影响,新闻学发展缓慢;到了时期,一些新闻学研究者遭受残酷的迫害,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更是在种种的桎梏下偏离了追求真理、探索未知、揭示规律的学术追求,陷于停滞状态.虽然在抗战时期,中国在解放区兴起了新闻学的研究;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将研究新闻学做为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任务之一;陆定一也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新闻不是政治本身的论题等等,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受当时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的新闻学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在这个历史阶段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无学”也不无道理,在这种状态下,面对甚嚣尘上的“新闻无学”说,我们也无法理直气壮地为之辩护,这时很难判断出新闻到底是有学还是无学.

三、新闻学有所深入

1978年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出版的新闻史的专著将近五百多本,论文将近六千篇,从方方面面去总结新闻历史,既有个别人物的、个别媒体的,也有一个时期的,也有一个战役的,也有限于国内的,也有兼顾两岸的,也有涉及海外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在这个发展阶段,经历了拨乱反正,我国学者对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新闻工作的党性人民性、新闻真实性、新闻改革、新闻立法、新闻舆论监督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展开讨论,新闻研究空前活跃,新闻研究内容异常丰富.1987年,中国社科院成立新闻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个专设的新闻研究机构,许多高校设置了新闻学院和专业,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新闻学研究队伍已初具规模.此外新闻专业刊物增多,大量新闻学理论著作出版,成为新闻学研究的阵地.新闻学研究呈现出范围广、内容新、成果多,理论深的发展阶段,按理说应该可以断定新闻是有学的了,可是“新闻无学”的看法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就要从新闻学界自身来发掘.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从总结解放以前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系统经验还不足,探讨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我国新闻工作在诸多原因作用下发生严重挫折的教训还不够,研究我国新闻工作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更不多;将新闻学变成了对领导指示解释,成为政治报告和工作总结,忽视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历史研究的视角,混同于党务、政务对相关新闻工作的指示,难以使人认同其学术价值所在;缺少足够的与我们的新闻事业相适应的新闻学著作来说,所谓“新闻无学”也就不难理解了.

新闻有学亦无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本文来源:www.tjhyzyxy.com/wenxue/030484134.html

在对新闻学的发展历史有了纵深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新闻无学”过去很多人有过这种说法,特别建国初期,“新闻无学”的说法还是被很多人所认同的,但这种说法只是相对于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来说的.新闻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是应用文科,和文史哲那些学科比起来,它的实践性比较强,它的学科的创立的年份也比较短,这是事实.在世界上最早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德国的1845年,美国的最早的新闻学著作是1873年,在中国的最早新闻学著作是1918年问世.而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都上千年了,相对于那些学科来说,新闻学比较年轻、比较稚嫩,但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新闻,新闻在引导一个国家当中的国民的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民族政治建设这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当然新闻不像哲学、文学、历史那么厚重,那么有传承.但是新闻作为当下社会科学当中的一门学科说它是显学一点都不过分.

新闻是一门学问.新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既十分浅显易于入门,又极其深奥深不可测.浅到什么程度?初中文化程度即可适应工作.中小学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像记话一样把事情客观叙述出来,不涂脂抹粉不加盐调醋不随意联想想象也不主观臆断推测,这个标准,其实就是做新闻的基本标准.从这里入门,再在实践中学习角度呀、取舍呀、架构呀、亮点呀、审美呀、导向呀,那就慢慢成为记者成为专家了.深到什么程度?即便是新闻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到了新闻单位未必能适应工作,未必能成名成家.新闻是一个实践出作品实践出人才的行业,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践,记者只有深入到琐碎的火热的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去,才有可能拿出优秀的作品来.

目前在中国,不应该是仅仅探讨新闻有学亦或是无学,关键是一些实在的奠基工作还不完善,以致于新闻学一直处于这种有学无学徘徊的局面.目前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泰斗并不是新闻理论界的,更不是实务界的,而是新闻史学方面的,方汉奇、丁淦林、以及现在的史学新锐黄旦、少数民族新闻史学开拓者白润生教授等,他们都是在做史的学问,后人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上继续发展,但是只是局限于史学的范围,其他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与丰富,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就不够完善,也很难说这门学科有多好.

笔者认为“新闻无学”不应被看作是对新闻学的贬斥之语,而应当做是这门学科存在的现实状况.“新闻有学无学"在面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状况,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关键是我们已经认识到,新闻这门学问不是用来憋在书斋里做学问的,而是必须在社会上实践发展的,它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综合性非常广的学科,新闻的学问,不在于追求一种纯粹的“形而上”的境界,而在于吞吐一切学问,为社会现实怎么写作.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这是新闻学的气概.文史哲能为新闻学垫底,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人类学、心理学,都是新闻学的营养或气血,这应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新闻学在社会科学序列中间还是相当年轻的.它的羽翼尚未足够丰满,力量也还不十分强大,但是这时一门学科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不能因此而判定新闻有学或是无学.喻国明教授曾经说过“造就一项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学术成果的,绝不仅仅是严谨的文字、广博的视野和机巧的论证,最重要的是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当这种境界、情怀和智慧面对社会进程的基本问题时,一项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社会人文学科的学术成果也就应运而生了.”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和学者们的努力,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不再被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