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

点赞:16829 浏览:714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宣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开辟了现代哲学的新思路和新视野,使哲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传统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却没有完全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的实质,认为马克思去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而提取出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又转向唯物主义,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将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历史领域,再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这种解释方法有一定道理,但没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变革的实质.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建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目标、哲学思维方式以及哲学基本问题的变革.

一、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目标的变革

马克思早在中学毕业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曾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这说明马克思早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目标.此后的学术生涯也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马克思在准备他的博士论文前曾写过一个未完成的“法的形而上学”手稿,后因思想困顿而被迫放弃,其原因是他感到根据法的形而上学的思路无法找到哲学与现实的结合点,他认为远离现实的法哲学不能满足当时反封建、反专制政治斗争的需要,因而不能将受封建帝王奴役之下的贫苦农民解救出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发展是一个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找的一条出路.马克思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刻苦钻研而写成的鸿篇巨制《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进一步系统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揭露了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而残酷剥削工人的实质,其目的就是要唤醒广大工人阶级的革命性,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由于马克思的革命思想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加上领导工人运动,马克思频繁地被驱逐,从一国到另一国,马克思颠沛流离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伟大的一生.

黑格尔曾将哲学比喻为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意思是哲学是一种事后思考,哲学的目的就是解释世界,这一比喻生动的描绘了传统哲学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与传统哲学不同的旨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黎明时报晓的雄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标是改变世界,既改变物质世界,又改变社会环境,改变自然物质世界的目标是使自然更加符合人的需要,使人从自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改变社会环境,特别是改变私有制的目标是使人摆脱异化状态,实现自由人的联合即共产主义,使人从剥削阶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不管是改变自然地理环境还是改变社会环境,其目标都是指向人的解放.

二、科学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

近代哲学将实践范畴引入哲学的第一人是康德,但康德的实践还仅限于领域,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和唯心主义的抽象性作了深刻批判,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科学的实践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思维方式上作出了重大变革,因此恩格斯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是,“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只把客观世界看作人的直观对象,却没有看到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即不懂得主体的能动性,“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者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这就是说唯心主义虽然承认主体的能动性,但却片面地夸大了这种能动性,否认了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把实践看成是纯粹的精神活动.由此可见,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是建立在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扬弃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实践观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物质性、感性,又坚持了主体的能动性的科学的实践观.

科学实践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变革.传统哲学在思维方式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他们把认识过程的某一片段片面地夸大为认识的一般规律,使其脱离了认识的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结构,这就造成了认识的直线性.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客观物质世界经过实践转化为人的认识,人们获得了关于物质世界的认识后又在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作用于物质世界.在实践中人们的认识的正确与否得到检验,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新的认识又通过新的实践作用于物质世界.一切旧唯物主义虽然承认客观世界先于意识而存在,但只局限于对客观世界的感性直观,以这种抽象的感性直观的世界为理论出发点,就看不到人的实践的能动性.唯心主义者虽然认识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却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限制和决定作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反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由此可见,马克思以实践作为物质与意识的相似度检测,实现了它们的同一,而且还克服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转向了实践论思维方式.本体论关注的是世界的本原或本体是什么,从而建立起一套解释世界的理论体系.实践论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关系性思维方式,它关注的重点不是世界的本原为何物,而是强调实践的巨大力量.人们通过实践改造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使人们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被改造的新环境也影响、重新塑造着人,提高了主体的能力.这样,以实践为相似度检测,人和世界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

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变革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所说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并不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理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而实践则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相似度检测,通过实践,人改造世界,同时世界也改变着人,人与世界是以实践为相似度检测的互动关系.在马克思看来,哲学应该阐明人对世界的能动作用,也就是说,哲学应该是改变世界的学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一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决定谁的问题.第二点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两点都把人的实践排除在外,丝毫没有强调实践的能动性.因此,这两点都只是在解释世界,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篇论文转载于 {$getarticleurl}

马克思在写作博士论文时期,虽然还是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者,但此时马克思已经表现出对黑格尔哲学的反叛性.与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妥协性不同,马克思主张人能够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人的自由,其矛头指向的其实是封建专制制度,此时马克思把自我意识看作改变环境的决定力量.马克思在创办《德法年鉴》时期,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论述了“批判的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关系.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由此可见,此时马克思已经把物质实践看作改造世界的决定力量,把实践看作人和世界的相似度检测,此时的实践是指改造社会的活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类本质理解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实践.人改造自然界,使其发生变化,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缺陷,第一次把实践作为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将实践看作新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轨迹的考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比旧哲学优越,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同时形成了人的意识,这样,马克思真正解决了物质如何产生意识的问题.“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马克思将实践引入哲学,不仅真正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还将其发展为以改造世界为旨趣的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