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等教育的改革

点赞:27678 浏览:1303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文章笔者通过对高等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分析研究,对当代教育改革和科学发展的要求进行了阐述,从而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建设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锦上添花.

一、改革高等教育的方法和意义

(一)全面提高当代高等教育质量

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此外,还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让政府出面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二十一世纪世界大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学必须能为毕业生积蓄新的技能、广博的知识基础和一系列素质能力,以应对一个更加复杂和相互依存的世界.

近年来,扩大入学已经给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新的挑战,质量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不仅要求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模式,而且要求促进大学内部质量和文化的发展.我国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人才正在成为第一理念,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新动力,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

(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和聚集人才的战略高地,承担着传承文明、培育人才、创新知识和怎么写作社会的使命.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高校教师队伍是履行高等教育使命的主体,是提高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学习贯彻同志回信精神,要求我们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而对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而言,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建设尤为重要,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建设,直接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教育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因此,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当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对高校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师德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师德建设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的积极配合作用,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师德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当代教育改革和科学发展的要求

树立和实现科学的教育发展是整个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社会,也就不能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科学发展观对于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高等院校来说,必须承担起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教育、培养的责任,使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教育、纪律教育,还有人民武装学院的军事教育,使学生在德、智、军、体、美方面全面提高素质,增强政治鉴别力、提高怎么写作社会和怎么写作人民的科学技术能力、增进社会实践能力,毕业后,走向社会,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良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和组织指挥能力,发挥在学校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技能,为改变贵州欠开发、欠发达的落后面貌作出应有的努力,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增砖添瓦,造福人民群众.在学校期间,要通过教职员工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和细致的思想工作、严格的教育管理,让学生养成敏锐的洞察力、严格的约束力、熟练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校真正成为让家长放心、学生称心、社会满意的大家庭.

第二,高等教育的改革学生的德育培养很重要

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仁爱思想是几千年以来在中华民族传颂发扬的传统美德.他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帮助.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情同手足之情,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之间的意志的体现,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象征,高等教育就是要把这种爱与情,力量与精神深深熔铸在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善德、锻炼善行,具备善心,具有更高尚的价值观念的二十一世纪新型的有用人才.唤醒人类良知,培养高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些的基础就是“学会做人”,也就是学会共同生活,融入集体当中.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健康的情感主要是以提升现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人格为目的,弘扬民族精神为任务,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高尚的情操.从主体需要出发得到的人文关怀,能够产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只有情感得到发展提升,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成长才有基本的保证.

第三,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总之,高校办学特色不可能自己形成,必须在正确办学思想指导下,经过办学治校者与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不懈追求,长期积累,才能逐步完善.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迎合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多样化办学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多样化就是特色化.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对国家有用人才的培养来讲多样化是极其重要的.当前国内各高校之所以十分重视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建设,是因为有特色就有发展,有特色就有实力.这种实力来自各种特色所形成的合力;目标有特色可产生导向力,专业有特色可产生生长力,模式有特色可产生发展力,环境有特色可产生吸引力,校长有特色可产生感召力,教师有特色可产生影响力,学生有特色可产生竞争力.总之,学校有特色才能提高办学的效率,形成办学的活力,进而使学校产生强大的生命力.使高校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而非出来容易进去难,交钱就能读的庸才聚集地.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