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点赞:13505 浏览:573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塞里格曼(MartinE.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塞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M.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以塞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为代表的一大批心理学家,对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与理念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和研究.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等,这给以“问题”为导向和目标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视角,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探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一)积极心理学的本质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塞里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基因里面存在着积极的基因,每个人都有挖掘积极基因、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心理学家有三个使命:第一是治疗和修复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第二是使普通人生活得更快乐,更有创造力.第三个使命是在少数天才的生长过程中,通过对其10分数的追踪,对他们进行识别和训练.但是在积极心理学没诞生之前,第一个使命成为主流,第二个使命几乎被忽略了.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修正了这种以治疗和矫治为主要目标的心理学,它呼吁和强调心理学应平衡发展,心理学在关注第一个使命的同时不应忽略其他的使命,即在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的同时也培养、建构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的范围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从消极模式转向积极模式,是心理学把研究对象从特殊转向普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它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主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体验,如幸福感和满足感、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是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以及充满希望并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积极的个人特质,如自我决定、智慧、创造力、美德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等等;三是积极的社会环境,如社会关系、文化规范、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等.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为地的将其划分不同的方面.


二、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学的启示

增加学生的福乐体验

福乐是由西卡森特米哈伊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种重要的积极情绪体验.福乐就是指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此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是一种包含愉快、兴趣等多种情绪成分的综合情绪,而且这种情绪体验是由活动本身而不是任何其他目的引起的.这种情绪状态在人的意识中会不断地出现,就像水流一样,是一个过程.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是体验福乐的良好途径.对学生而言,能否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决定着学业和生活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感兴趣的业余爱好,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有利于很好地适应环境,将分离和茫然转化为福乐体验.同时福乐体验也会促进乐观型解释风格的形成,进而推动其他的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增加学生的福乐体验,对促进学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希望教育

希望是一种在个体处于逆境或困境时能支撑个体坚持美好理想的特定情绪.对希望与个体发展的调查表明,具有较高希望值的人能更好、更恰当地应对生活的不幸和压力,即使在困境中,他们也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灵活的方式来摆脱困境.

希望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耐挫力,希望会使人面对挫折和不幸时更加坚强,希望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抵抗力和耐挫力.由此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学生培养成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个体,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意志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

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不良个性特征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特有的自我.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一般认为人先天的气质特点是一人后天人格形成的基础,但人格的形成主要还是依赖人后天的社会生活经验,正是因为有着个体与后天社会经验的建构,人与人之间才出现了不同的人格面貌.积极健康的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必要条件,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必由之路,是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创建积极的学校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是与环境、社会背景分不开的,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一个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非常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和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国度,人们更倾向于参照集体的标准来判断快乐,并且在评估生活时,会考虑到家庭和朋友等多种因素.因此,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学校环境就尤为必要.此外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格主要是在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因果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内在因素、外部行为和社会文化环境三者共同起着作用,但积极性心理学更强调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作用.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学校环境,对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