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热点新闻,活跃地理课堂教学

点赞:6034 浏览:211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地理学习评价的重点.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重点评价学生在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中的表现.应了解学生:能否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搜集一手或二手资料,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一要求,本人有意识地收集一些与地理相关热点新闻引入课堂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把热点新闻融入地理课堂后,它给我们地理课带来很多的活力,下面我就相关内容展开以下的探讨.

一、热点新闻融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好处

1.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由于热点新闻贴近学生实际,与时俱进,符合中学生追求新知识的需要,学生易于接受,尤其是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当我讲一些发生在国内外的热点新闻,并且把它和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讲时,学生一下就能安静下来,学习兴趣非常高.在这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地理的热情大增,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新教材使用的案例虽然具有代表性,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事件千差万别.而且且课本里的材料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而初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很强的阶段,知识需求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有限的内容.让学生经常走进社会了解事实不太现实,通过新闻媒介了解一些典型的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将知识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是局限到课本里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园,走向世界,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并分析原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是教材的必要补充和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这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适应初中会考的需要.现在会考的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试题以生活实际中产生的问题为命题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把书本知识变成生活中有用的知识,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着眼点.

当然我们不能只给材料,应适当的针对材料编题目,同时让同学们也去想还可从那些角度出题.

练习设计:(从世界地理切入)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编队从三亚出发,开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以保护经过此海域的船舶安全.读图完成1-5题.

1.图中A的处于为: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

2.途中B海峡属于:

A.亚洲B.大洋洲C.非洲D.以上都不是

3.观察箭头所示中国海军的护航路线,主要是:

A.南海与印度洋B.太平洋与大西洋

C.东海与南海D.印度洋与波斯湾

4.C所在区域主要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B.石油C.煤炭D.森林

5.图中B处的气候类型属于下列哪一图所示气候类型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知识.考试题目使用的材料(包括常规图形转换为新图这种情况)也是与时俱进的,是生活中时时发生的新闻,背景材料我们平时留意、关注、见过了,试考时心里有底,且背景材料里含的问题是我们学过、练过的.所以面对新情境、新材料所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对新情境进行合理的转换,把新情境转换为旧的情境、把新问题转化为老问题,这样就变成我们“做过的”,当然分数就高.而且这样复习上课(包括新课)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沉闷,思维活跃,所有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效率也高,我们也成为了受欢迎的老师.

3.有利于学科的德育渗透.教师的基本任务除了教书还有育人.新闻载体有很强的感染力,能给学生生动的教育意义.比如通过看新闻中的沙尘暴现象、水土流失现象、洪涝灾害现象,认识到植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不自觉地对自然环境保护就有了意识:看到不好的画面、镜头不自觉的反对声音出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捕捉热点新闻,活跃地理课堂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知识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新闻素材的来源

新闻材料主要从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收集:

1、电视:8点、12点、19点、22点等时段的新闻播报,所涉及的社会热点、地理知识都很多,我就抽时间录制、剪辑一些相关新闻,特别是一些专栏:《共同关注》、《新闻调查》等,这些节目里的一些材料能吸引学生,并留下了深刻印象.

2、网络:网络是最快捷、最及时、最广泛、最具选择性的新闻载体.经常浏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环球国家地理杂志》,《世界各地》,《地理知识》,《中国民族地理知识》,《地理教与学》,《地理课堂》,《中学地理学习》等网上栏目,同时我也把这些网站告诉学生,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劳动成果,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经过实践,学生提高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为中学生日后进入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信息技术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报纸:《羊城晚报》是我每天晚上的必修,我还订了几种与地理相关的报纸:《地理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等,有些和地理有关的喜闻乐见的新闻我都会随时拿来和学生们一起分享.

4、杂志:《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等专业杂志;《中国国家地理》、《天文爱好者》、《地理知识》等相关杂志.

三、新闻素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情况

有了好的新闻素材,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以便发挥其最大效益,也是值得注意的.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1.重大新闻事件及时融入课堂教学.如最近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动工、南方春节的雪灾(寒潮)的原因、影响,台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世界环境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广州亚运会等内容我会及时穿插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及时收集信息,整理成学习材料、融入学案,并分析其成因、原理.如“神六”、“嫦娥一号”发射时间为什么选择在9月、10月?发射地点为什么选择在酒泉(西昌、文昌)?观测站的位置在哪?让学生结合现象,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评价,学生既有兴趣又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课本,适时插入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新闻素材.教师平时要注意材料的收集并整理好,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信息库,便于学生了解课本之外的更多信息.因此教师要力争找到同课本嫁接的切入点,给课本注入更多的新内容,有针对性的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如初一讲气候时,我会进入气象台网站(.nmc.省略/)调取几天的卫星云图,天气播报图,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天气知识.

3.每日新闻成为学生自觉学习地理知识的途径.每次课前安排几分钟,让学生先讲近期的地理新闻,并分析其原理,每节课有一名主讲人,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者教师补充.这一活动使师生不仅看新闻,还要记新闻、讲新闻、评新闻.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获取丰富的地理新闻知识,将其融入地理课堂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活跃了地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星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