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幸福而优秀的人生

点赞:17712 浏览:807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

我把中学时代称作人生中一个发现的时代.发现了什么因为求知欲的觉醒,发现了一个书的世界.因为性的觉醒,发现了一个异性的世界.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发现了自我,也发现了死亡.总之,所发现的是人生画面上最重要的几笔,质言之,可以说是发现了人生.等

灯光下,读着这智慧诚恳的话语,一种力量长驱直入心底,唤醒我久远的青春记忆.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把文章读给班上的学生听.这些即将步入高三的年轻人,以从未有过的安静而专注的眼神告诉我,有一条通透的思想溪流也正徐徐地灌注到他们心灵.

我为学生们读的这篇文章叫《发现的时代》,选自《周国平论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在书中,周国平以哲学家的眼光审视教育,站得高,洞彻得深邃而透彻.作者谈儿童教育,谈经典阅读,谈父母责任,谈语文教学,谈生命尊严,谈人文教育等他善于拨开弥漫在教育表象上的诸多迷瘴,揭示出当今教育迷失的关键问题在于严重违背常识,提出教育的本质应该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为每个人创造幸福而优秀的人生.

在周国平看来,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与学校教育中最应该让学生获取的营养是合二为一的.人生价值的根本在于幸福和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并且,人生之幸福与优秀,“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周国平心里的“优秀”与“幸福”,不是成绩优异、职业风光的代名词,不是各种名与利的堆积和炫耀,而是指向一个人的内在生活――精神――是否健全.

为此,周国平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可以说是周国平整个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该书每个章节的主线.

审视我们的教育现实,弊端丛生,功利主义尘土漫天飞扬,锐不可当.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导致大量贫困家庭子女失去受教育机会、教育目标和过程急功近利以及由此带来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这三方面是当今教育的主要病象.尤其后两方面,相辅相成,长驱直入,使一代代学子饱受荼毒,也制造不少家庭的悲剧.今天,父母把孩子送进学校,首先是盯着名校,所谓名校,现在几乎已蜕变为“升学率高”的出名学校.学生进了名校后,又一路过关斩将,奋力挤进各种“实验班”、“火箭班”、“奥赛班”,以便将来“杀”进北大清华.家长自然全力配合作战,学校更是倾尽全校之人力,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万千宠幸集一身”的说法运用到这地方,真是再恰当不过.这也难怪,因为学生的成败,往往决定一所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甚至某种角度也决定校长的乌纱帽.如此背景下,教师为了生存和名誉,当然义无反顾或无可奈何地集体加入到分数的追逐中.“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论被许多教师奉为“教育圭臬”.当所有的声音都朝着唯一的方向呼喊时,当求学的目标被窄化为“一切为了升学”的时候,人们可曾关注和思考过: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欢乐剩下几许他们心灵的发育是否健全游离在“尖子生”之外的为数众多的普通学生的苦乐又如何呢每一年,都有不少挣扎在分数阴影里的学生,不堪重重压力,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样的悲剧发生太多,以至于如今似乎再也难以唤起人们的深切同情和深刻反思.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当下社会的一大“奇观”.

为了幸福而优秀的人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文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功利主义教育的危害性还进一步掏空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真正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而不是打赢一次战役、一场战争.教育需要长期的浸润与熏陶,由此滋养出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既丰富又饱满的情感和思想.

当务之急是改变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标准

周国平在书中引用了古罗马教育家、随笔家西塞罗的名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然而,我们的全部教育似乎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处心积虑“塑造”学生,即便以阉割他们的天性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只要他们能考上名校,将来能谋到好职业,一切“手段”皆可使用.一句话,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诱使和迫使学生钻入现实的“模子”里,把人当成了手段.

改变此畸形的教育现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更多的人对现实有个清醒的认识,需要庞大体制的逐步完善,需要全社会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而当务之急则是改变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标准.

在杜威“教育即生长,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观点的基础上,周国平提出,与社会的尺度相比,教育还应该有一个更重要的尺度――人性的尺度或人生的尺度,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是受教育者的天性和能力是否获得健康生长,教育应该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周国平说:“非常简单,就是看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幸福而有意义.用生长的眼光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价值,每个阶段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实现.”而不是“把学生时代仅仅看作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等以未来的名义无情地剥夺孩子们的童年和青春.”(《人文精神与教育》)

基于此认识,不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首先必须顺应和守护孩子的天性.所谓天性,在词典中,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包括同情心、好奇心、创造欲、渴望游戏、思考和感受的能力以及占有欲、依赖性、孤独感等.孩子的天性,是孩子之所以为孩子的自然本性,作为成人,应当加以善待,尤其对孩子的童心与好奇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内心充满对陌生世界的探索精神,要鼓励培养孩子大胆提出问题,有了“对提问权利的坚持、对真理的热爱和永不枯竭的求知欲”,孩子就能够成长为“拥有内在的富有和尊严的真正的人”.对于天性的重要性,周国平认为:“一个孩子如果他的素质足够好,那么,只要你不去压制他的天性,不管他上不上名校,他将来都一定会有出息的.”(《何必名校》)周国平的这一番话,其实不过常识而已,却颇值得所有只看到眼前考试成败的人们思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往往被迫沦为家庭和学校的工具,过早地被赋予太多的“使命感”,他们柔嫩的双肩承受着过重的担子.试看今日城里的孩子,哪个不是从幼儿园开始,就纷纷涌入各类学习班,并被大人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上”进入小学、中学,则狂热追求“名校”;直到考大学,更是视重点大学为“终极理想”.他们最灿烂的儿童和少年时光遭到从未有过的严重剥夺和利用,大脑灌满各种僵死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人生,与孩子活泼好玩等天性无缘,甚至只能摧残人性、制造恶果,即使他们将来进入名牌大学,他们的人生就一定能幸福吗在周国平看来,现在的孩子既幸福又不幸,他坦诚地说:“现在我自己有了孩子,在她到了上学的年龄以后,我想我不会太看重她能否进入名校,我要努力做到的是,不管她上怎样的学校,务必让她有一个幸福自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保护她的天性不被今日的教育体制损害.”(《何必名校》)

当然,人的天性有积极一面,亦有消极一面.破坏欲、嫉妒心、贪婪、懒惰等天性,必须在教育的过程中加以删减,以期把人性引向善良、丰富、高贵的层面.

阅读经典――为生长 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在改善人的天性的过程中,书籍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周国平论教育》一书里,作者用大量篇幅向读者娓娓诉说自己阅读的愉悦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征服.在《阅读经典与素质教育》文中,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教育的功能和使命正在于为生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而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创造这种优良文化环境的过程,经典著作是培养孩子德智美三方面的极好教材.然而,面对当前应试教育如火如荼的场景,周国平忧心感叹道:中小学本是培养对读书的爱好的关键时期,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却以升学率为唯一追求目标,为此不惜将超负荷的功课加于学生,剥夺其课外阅读的时间,不知扼杀了多少孩子现在和将来对读书的爱好.为此,他在《人文精神与教育》演讲中,鼓励大学生说:“作为一个学生,你无法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但是如果你足够优秀,你就完全不必跟着这个体制走,你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对它的独立性.在我看来,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我很赞成一句话:学习就是学会学习.”而阅读经典,无疑是最理想的自我教育、自我改善的方式.

在这一点上,周国平和苏霍姆林斯基有巨大的相似性.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苏霍姆林斯基:《“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可以说,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与保持学生的天性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守护人性”,把人性导向真善美的境地.

其实,作为教师,阅读更必须成为自己坚定的生存方式,“读那些永恒的书,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灵魂高贵的人.唯其如此,站立在讲台上的教师,才有底气和资格,也才有魅力去影响学生、引领学生,迈向通往经典阅读的美好道路.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各自的言说和言说方式.但是,作为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善于将大家熟视无睹或者麻木不仁的教育问题,安置于哲学的大背景中来审察,摈弃某些教育专家宏大艰深的术语堆砌.文风平实、澄澈,不炫弄写作技巧,却时时把人引入迷人的思想幽深处,具有独特的魅力.其文字间特有的高贵、素朴、真诚之美,更令人有说不出的亲切感.阅读这些文字,我仿佛与作者促膝相对,一壶茶、一壶酒,在一个悠长的夏日午后,听他聊教育、聊人生,感受着一位智慧长者对教育的忧思与呼唤,也分享着他智慧人生的幸福与欢欣.

(本文编辑:谢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