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美术创作的

点赞:2979 浏览:93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时代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审美形式的追求,艺术创作的任务并不属于再现审美,而是能够发现美和创造美.文章中笔者通过对当前个人在艺术创作追求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艺术家在具备娴熟的技法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在创作范式上进行颠覆性的艺术实验.通过笔者描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和重组创作材料,从而实现视觉审美及其形式上的转型,同时也促进了自身对艺术创作本质的进一步思考.

关 键 词:实验性,艺术创作,材料,艺术语言,形式,探索

朋友在呐喊:“我们不再原地打圈圈,我们要直线前进”①,一帮从事美术创作的青年朋友在一起交流时,常常会出现这么一句话.

许多艺术家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过所谓的“灵感枯竭”状态,特别是对现在正从事美术创作的青年人来说,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思想上又没有太多的传统观念束缚,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然而,在创作时却常常受到一种无形的制约,总觉得创作进步迟缓以及阶段性的灵感低潮.事实上,这类情况在每一名艺术工作者身上都曾经出现过,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艺术家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有针对性地采用某种方法来打破原有的思维惯性,通过实验和探索来提高创作水平.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尝试着运用新材料或非常规绘画材料来进行创作,甚至是通过不同画种的创作来丰富画面的绘画技巧,从而提高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不断地更换画种进行练习,技法与形式既可以相互借鉴又可以彼此融合,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艺术家时常能够保持较高的创作热情,同时这种创作状态也会令身边的朋友们羡慕不已.

汕头大学艺术学院的杨培江教授在绘画创作教学上主张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材质进行创作和实验(如综合材料艺术),这样的创作手法对许多学生来讲也许是新鲜而富有创意的,而杨老师却一再强调这种做法已经不是件新鲜事儿了,这种方法只是一种为了打破机械的或惯性的常规,从而找寻某一种创造性的突破口.诚然,艺术的源泉是创造,是时代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审美形式的追求,艺术创作的任务并不属于再现审美,而是能够发现美和创造美.通过探索新材料和新形式来提高作品表现力和视觉效果,固然是艺术创作的必要过程.

实验性美术创作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美术创作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根据几年来的创作经验,水彩、丙烯、水墨、染料、油彩、胶性调和剂、防水剂等材料是绘画创作时常用的颜料和辅助用料,面对某一画种,实验性地采用非常规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已经成为一种作画时的习惯性做法.在个人绘画创作中,并没有十分刻意地去区分画种之间艺术形式上的差异,甚至试图融合转化不同画种的艺术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因为,画种首先是取决于材料的不同和作画工具不尽相同,其次是由于国别或地域之间的人文思想和审美倾向的不同,但作为一种创作理念是不应该由于某种作画材料的不同而受到限制的.如果能够打破某种特定的视觉图式和视觉范式,让技法和材料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和融合,那必将能够更大程度地去提高创作水平.

例如在水彩画创作上,水彩颜料主要是突出其通透的特性,但颜色的饱和度和冲击力均无法和油彩相比.做画的开始是结合水粉颜料干画做底面肌理,然后使用水彩颜料湿画薄敷在表明第一层,这样既解决了容易“粉气”的问题,又使画面肌理更加生动丰富、效果也厚重多了.直到发现丙烯颜料的水溶特性,而且颜色饱和度远比水彩水粉都要高之后,于是便结合丙烯颜料进行水彩画创作,从而得到在画面肌理方面又产生了与水彩不同的效果,为了突出丙烯在较光滑表面湿画时能起泡沫点的肌理效果,再利用优质白卡纸进行绘画,画面感觉通透却不失厚重与细腻.如果把这种实验用在国画上,利用丙烯渗透性强能把墨汁从宣纸(生宣纸)上挤开的特点,在宣纸上创造出效果独特的水墨画.在油画创作上,把水彩传统湿画手法和油画做底面肌理方法相结合,同样令人眼前一亮,利用油彩稀释剂的稀释作用,像水彩薄涂在水粉画上一样,同样能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虚实关系.

曾经有人问,这样的实验岂不是使自己的作品风格杂乱无章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风格是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理念被高度纯化了的个性语言.但是实验作品对众多画家来说只是实现艺术理念过程中的一种视觉图式,也是在寻找个性语言过程中的一种体验罢了.或者说,“一位艺术家,如果缺乏从自我汲取养分的能力和独立自主地表现自我世界的才能,那么他也就不具备创作的可能性和根据.”②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艺术大师们在某一个历史时期,他们对某一类画种的特定材料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赋予其独特的生命力.例如中国画有石涛、八大、齐白石等大师,油画有莫奈、梵高、毕加索等,每一个画种是也在艺术家长期实验探索下而形成各自的表现手法或技法,甚至是形成了一套体系,其创造性的艺术主张也代表了某一个艺术流派的指导思想,并引领艺术文化潮流.那是否因为艺术大师所创造的某一画种的艺术语境、或者是某一类艺术作品的共性,而我们在欣赏作品时本能地产生了一种审美惯性也许,这个惯性使很多人在美术创作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作品总逃不出“大师的影子”.《杜尚论艺》中有这么一句话:“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东西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思想和人生.”③因此,对于美术创作来讲,实验性创作和新形式的探索是研究画面美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炼个人艺术思想的一个过程,只有不受任何图式或范式的影响,打破自身审美模式的局限,才能为实现创作上的飞跃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为实现艺术理念和纯化个性艺术语言创造条件.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创造,只有当艺术家通过不间断的实验性创作,才能让自己更好地把握时代的精神,树立时代所需要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圈的“教父”栗宪庭先生是当代艺术运动中的领军人物,他曾指出:“艺术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语言和风格,而在于追寻和时代有关的“大灵魂的生命”以及“对社会乃至政治的热切关注与深沉忧虑的灵魂状态”.④或许,在艺术上没有任何创作模式是永恒的,而艺术创作中关注社会民生、政治以及自然生态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艺术的发展正是要求我们敢于跨越传统范式,用一种符合时怎么发表展潮流全新的创作语境和“大灵魂的生命”来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