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小组实习教学之

点赞:3534 浏览:105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实训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设计好、组织好和指导好实训课,从而发挥其作用是摆在每一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进行汽修专业实习教学的体会和教学思想,分析了传统教学的弊端,重点论述了小组实习教学模式的原理和组织实施.

关 键 词:小组实习,行为导向,项目教学法

职业学校主要应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同时,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高的学生的智力类型不同,他们更习惯于通过动手和观察来学习.因此,实训教学就成为职业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人把它形容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支点”.从传统课程分类上来看,实训课应属于“技能课”的范畴,但其作用远不如此,它是熔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学习为一体,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较突出.

下面就本人几年来在汽修专业实训教学中实施小组教学体会,与大家探讨如下.

一、传统实训模式的弊端

传统实训教学过程大体上分三步:1.教师讲解工艺技术规范和注意事项2.教师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3.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规定来实施.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示范、指挥的作用,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建设性的发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学习效果不好.同时传统实训教学过于强调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某项操作技能,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现代意义上的实训教学,应以某项专业技能的掌握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完成倾向”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展打下基础.

二、小组实训教学模式

小组实训模式是基于“行为导向”教学理论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方法的一种实训模式.其中心思想是:构建一个以完成某项实际工作任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生产者”的角色,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模拟环境中,参与设计并了解实际工作的一般程序,学会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下掌握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达到实训的根本目的.在这样的“实际生产”的教学情境下,指导教师主要起建议、咨询和协助的作用.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训教学模式下,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也被调动起来.下面以“气门间隙调整”这一实训项目为具体实例,来说明“小组生产式”的实训教学模式.

1.构建生产任务(项目)应具备的原则.

汽修专业小组实习教学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训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气门间隙调整”这一工作任务,目标很明确,在发动机维护中经常能够碰到.要想调整好气门间隙需要掌握配气机构的基本结构和配气相位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塞尺和常用工具的使用技能.同时由于发动机气门众多和结构差异,调整参数各不相同,需要学生共同思考、协商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具备这几个原则:(1)该项目应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工作成果具有应用价值.(2)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3)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自行组织.(4)在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且这些困难是可以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

2.小组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

实训可分为三个阶段和五个方面,即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任务的实施和工作后的总结三个阶段,确定任务、提供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评估五个方面.

(1)明确工作任务、提供相应信息、做好准备工作

所谓“明确工作任务”,就是教学项目的制定.包含着本次实训的教育内涵:既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它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知识和技能方面(以气门间隙调整为例)应是:掌握配气机构的构造和配气相位知识,掌握配气机构的拆装方法,学会使用工量具和确定一缸压缩上止点的方法等.二是能力培养方面:包括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条理性等.三是行为习惯方面:包括安全意识、爱惜工具、责任感和努力精神等.教师在选定实训项目时还应考虑理论课的教学情况,并和当前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内容上应尽量涵盖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训练,能体现本专业的一般工作程序,“工作任务”有比较明确的评估标准.

到此,第一阶段的教学就完成了.

(2)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学生明确了工作任务、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前的准备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包括操作步骤、顺序和工量具的选择,我们的作法是先由教师给出一个仅起参考作用的非常简单的工艺流程,包括一些工序、操作提示和要求等,它仅是完成“气门间隙调整”的基本流程,不针对具体车型,不包括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需要学生自己来解决.学生工作计划应是针对本次实训的具体车型,列出完成“气门间隙调整”的具体步骤,及完成每一步骤所需的工具,计划制定好后应和教师共同讨论,因为学生制定的工作计划肯定是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对待学生的工作计划时应掌握两个度,一是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计划,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同时相信学生有自我反省和自我否定的能力.二是教师本身应对实训项目很熟悉,了解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发现学生的工作计划中有较危险的步骤时应提出修改意见.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讲解、示范和指挥的作用,而是扮演建议、咨询和顾问的角色,给学生留下较大的自由发挥的余地,要允许学生犯错并尽量由学生自己发现,进而找到解决办法,只有在学生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可以以最为简洁的方法来演示,在这种时机下纠错可极大的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这种模式下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较高的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


(3)工作后的总结―评价与反思

实训结束后,应重新让学生填写工作计划,包括改正不正确的步骤和顺序,注明实施某些步骤的注意事项,如在判断气门间隙是否合适时应通过抽动塞尺略有阻力来判断,这些在一份完整的工作计划中都应体现,更正不合适的工具等.通过重写工作计划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反思,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价一般由教师提出评价原则,应包括:知识运用能力、规范程度、合作程度、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习惯,由教师填写,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反思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得与失,培养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能力,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在小组实训教学的探索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怀着“完成工作任务”的心理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界限不在是泾渭分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作者简介:

程波(1974-),男,中等职业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