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

点赞:9848 浏览:427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台湾新儒家徐复观看来,“心的文化”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特性.这个观点,无疑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视角.徐复观认为,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许多误解,从根本上说,是对“心”的误解产生的.很多人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出路,根源也是在此.

徐复观认为,文化是人性对生活的一种自觉,由自觉而产生的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按照这一定义,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所在,宗教、道德与艺术等价值系统共同构成了文化的内容.他认为,要辨别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就必须从中国文化对价值根源问题的回答入手.徐复观的观点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指出这个价值根源是来自人生命的本身――就是人的‘心”’.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并没有像西方文化那样,把价值的根源归结于至高的上帝,或其他外在的权威,而是从内在的心性中去寻找价值的根源.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中国文化的性格,显示出由外向内的性格,它的很多努力都是趋向人的内心的.

当然,儒家文化中最早论及“心”的是孟子.他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心”不仅是人体的一部分,还能判是非、别善恶、发恻隐、行辞让,是一个人价值判断的来源,所以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也因为孟子的这一哲学判断,使得中国文化将价值判断的根源最终落实到了“心”上.徐复观认为,这是对中国哲学的巨大贡献,照亮了人的混沌生命,使每一人都有一个方向和主宰,也成为所有中国人人生的基本立足点.


一提到“心”的文化,很多人便认为中国文化是唯心论的,这在徐复观看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误解.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心”,与唯心论完全无关.中国心的文化,是一种可感的存在,中国文化把“心”看作道德和艺术的主体,但主体与主观是两个概念.中国心的文化,要求的正是一个未被主观成见和私欲所遮蔽的澄明之心.荀子在《解蔽篇》对心有一个解释:“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也就是说,心只有在静、虚未被遮蔽的状态中,才能对外界进行认知,同样心在做认知活动时,也自然会静下来.所以徐复观看来,中国是以心为艺术的根源,这种虚而静明的心,也成就了艺术的心灵.他认为从魏晋开始中国伟大的画家,都是在虚、静、明之心下从事创造的.

徐复观还把“心的文化”看做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程颢说过一句话“只心便是天”,就是把由知识所获得的内在经验,落实到自己的生命之中.这种由外向内的落实,由知识向心的转化,徐复观认为,比任何形而上学都来得更为切实、可靠,也更有根基.他认为,中国文化一直有这样的力量,就是把原始宗教转化为伟大的道德精神,把无法证知的神,转化而为人内在生命之中的道德主体,这才是人类宗教最高最后的形态.

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这种独特理解,为我们认知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心的文化,将一切价值追求安置于人心,将心安置在现实世界当中,人才能真正实现天然自足.心的文化的背后,彰显的其实是一种既有尊严也有个性的自由人格.因为当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内心,开辟出一个自在而自足的世界时,自然会少了许多外在的争斗.徐复观认为,这是中国文化是一种和平文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有一颗完全自足的心.

编辑/王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