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点赞:5788 浏览:178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正文中简称中职)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有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质量要求.然而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张,问题却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关 键 词:中等职业教育;问题

1.教学质量低

1.1师资问题

由于中职专业性强、专业面窄,所以教师的配备不尽合理,呈现“一少二低”的特点.“一少”是指合格的教师数量偏少,结构不合理,往往是文化课教师过多,专业课教师紧缺.2008年我国中职在校生总数为1688万,教师总数为67万,师生比例为1:25;同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为2476万,教师总数为147万,师生比例为1:16.在观念上,人们习惯于将中职与普通高中看作对等的教育阶段,然而相比之下,中职的教师资源要紧张得多.在结构上,2008年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师总数为30万,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总数为37万.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地位远远不及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重要,这两个不相上下的数字足以说明中职的师资结构不合理.“二低”是指教师学历层次低,教学水平低.对比表1和表2可以发现,中职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明显低于普通高中专任教师.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2教学设施问题

中职的教学设施同样并不富余,2008年中职学生平均每百人仅拥有13台计算机,图书人均拥有量仅为5册.并且各种教学资源人均占有量呈逐年减少之势,如下表所示:

对于专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中职而言,这种局面堪称“狼多肉少”.我曾经在一所计算机中专学校学习过一个月,那里的计算机不但不能人手一台,而且配置极低,动辄死机.我还曾经在另外三所学校实地参观,均存在此类情况.有句话说神写作教程是拿喂出来的,中职的“”如此可怜,又怎能喂出“神写作教程”?

2.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问题

2.1就业去向不理想

虽然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在统计数字上一直十分喜人,但其就业去向往往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甚至从事一些只需要临时培训即可上岗的工作,所学技能没有用武之地,读中职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举二例为证:

范某,女,河北邯郸某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毕业后学校将其分配至某商场做收银员,她觉得自己所学的计算机技术不能搁置,于是要求学校重新分配,然而经过两次调换后,范某还是没能如愿以偿.她说,当时是指望毕业后能够从事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工作,但学校分配的工作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是没有上过中专的农民工都可以从事,她的同学多数和她一样,她觉得上不上都无所谓了.

冯某,男,江西新余某技校数控机床专业毕业.毕业后分配至三星造船厂工作,然而并不是他预期的操控机床,而是从零开始――接受三星造船厂的培训,他一开始想做一名焊工,但不合格,最后经过培训做了钳工,干的是苦力活,又不是合同工.他对这份工作很不满意,即使如此,他已经是同学中工作较好的了.

一般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都是一些专业性、技术性不太强,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的工作,多是底层的苦力工作,收入高低不等,但工作满意度却同样很低.

2.2职业发展空间小

上面谈到中职毕业生就业去向不理想,然而就是在这样低的起点上,他们的晋升渠道还很不通畅.用人单位往往重视文凭、学历,追求高层次人才,再加上大专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大肆扩招,造成了许多本来适合中专生就业的岗位被学历更高的大专生或本科生挤占.另外,由于中职毕业生本身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因此在晋升渠道上还会遇到“玻璃天花板”,职业发展空间很小.

田某毕业于河北邯郸某中专,专业是电工电子,在校成绩优异,操作能力非常强.毕业后分配至国家电网下属的某电力所,性质为临时雇佣工.由于身怀一身过硬的电工技术,田某在工作中表现非常突出,然而用了整整三年才熬成国家电网正式的合同工.而他的单位有一个本科生,刚毕业就签了正式合同,工资和他一样.田某为此经常感慨后悔读了中专而没上大学.

3.职业道德缺失

3.1教学:管教不管会

提到中职的职业道德问题,众口一词都是在批评中职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中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缺失,学界和社会似乎只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兴趣,却对中职学校本身的职业道德缺失视而不见.

根据我在三所中专学校的见闻和对众多中专技校学生的访谈发现,中专学校的多数教师授课不认真,不负责,大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之势.前面说到,中职教师本来就有学历低,教学能力低的特点,再加上职业道德水平低,对学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中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源清方能流净.

3.2分配:倒卖劳动力

几乎所有的中职院校都负责给毕业生分配工作,这本来值得欣赏,然而在分配的过程中却因为利益而出现了一些潜规则.据河北邯郸某中专学校校长介绍,他们分配学生都有一些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通常向用人单位输送一名毕业生可得到一千到三千的“报酬”,每年都会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用人单位以各种手段拉拢中职院校成为“合作伙伴”,至于能不能成,就看对方如何开价了.他说,这就是行里的规矩.如此幕后操作,难怪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会出现前文提到的情况.在利益的驱使下,包分配变成了倒卖廉价劳动力!

4.社会认可度低

现在社会上依然有这样的观念:工人不伟大,劳动不光荣.还有这样一个教育原理:教育机构的社会地位由其所培养的人将来在社会上获得的社会经济地位来决定.中职毕业生在社会上获得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好,所以中职的社会地位不高.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但老百姓的观念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转变的,很多学生的家长还是觉得做白领好.另外的原因是,职业教育不完善,理论很薄弱.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老百姓中就没有权威.

“学历至上论”也挤压了中职的发展空间.现在社会上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热点问题,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技工岗位招不够人;一方面普通高中异常火爆,千军万马备战高考,另一方面中职的路越走越难.由此形成了一个走不出的怪圈.形成这样一个怪圈,主要还是社会观念和思维定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自古以来,人们把学问看成价值判断的主要尺码.多年来一直是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重文凭、轻技能,认为只有专家、学者才是人才.更有甚者,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一度把工人视为没出息,导致了家长不愿让孩子到职业技术院校上学,青年人不愿当工人,更不愿意学技能.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制约了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制约了包括中职在内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前文所说的教育质量低、职业发展差、职业道德缺失使中职的社会认可度雪上加霜,根据标签理论的解释,社会认可度低又反过来使得中职无心改变以上问题,从而进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