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华裔作家杨逸的日语文学创作举隅

点赞:14221 浏览:598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08年7月15日,日本最高的文学奖项芥川文学奖颁发给旅日华裔女作家杨逸.由此,杨逸亦开始为中国文坛所关注.在此对杨逸初登日本文坛的开山作《小王》开始,到《渗透时光的早晨》,再到最近发表的《金鱼生活》《狮子头》《多味中国》等一系列作品展开论述,以期探寻旅日华裔作家杨逸的日语文学创作的心灵史.

关 键 词:旅日华裔作家杨逸日语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I109.9文件标识码:A

ExamplesofTheChinese-writerinJapanYangYi’sJapaneseLiterature

――WithWANG,PerationTimeoftheMorningandGoldfishLifefortheCenter

ZHAOHai-taoWANGYu-hua

(GannanNormalUniversityJiangxi•,Ganzhou341000)

Abstract:OnJuly15th,theJapan'shighestliteraryaward-AkutagawaPrizeforLiteratureawardedtoChinese-writerinJapan-YangYi.Asaresult,YangYiisalsoconcernfortheChineseliteraryworld.Inthispaper,YangYipioneerliterarydebutinJapanasWangtothePerationTimeoftheMorning,totherecentlypublishedGoldfishLife,LionHead,MoreChineseFlorandaseriesofworksdiscussed,toexplorewriterYangYi’sspiritualhistoryofherJapaneseliterature.


Keywords:Chinese-writerinJapan,YangYi,JapaneseLiterature

杨逸,原名刘,1964年出生在中国的哈尔滨.1987年抱着“想见识见识”的好奇心东渡扶桑,起初在日语专门学校研修,四年后考入日本国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学.在进入大学之前与日本人结婚,并生育两个小孩.2000年,杨逸离婚,并独立担负抚育小孩的责任.起初,迫于生计,杨逸先后在两家日本华文报社任职,2002年,杨逸辞职在中文培训机构担任全职中文教师.2005年,中日两国开始出现“政冷经热”状况.“那个时期,跟我(杨逸)学中文的学生少了很多.学生人数的减少自然影响到收入.所以我必须认真考虑找一个能够维持家庭生活的工作,我还要带小孩,所以这工作最好还能在家里进行.因此,我想到了写小说.”这样的时代背景成为杨逸开始日语创作的契机.

杨逸学生时代就喜爱文学,喜欢阅读沈从文、戴望舒、徐志摩等作家的作品,并尝试用中文创作.留学日本后,开始热衷作家筒井康隆的文学作品.日本作家筒井康隆是一位个性很强的反潮流小说家.筒井作品中针砭时弊、直面人生的文风给杨逸的作品带来深刻的影响.于是在2005年,整日“在家里胡思乱想”的杨逸开始了成名作《小王》的创作.

《小王》的主人公中国人王爱勤即小王,为了躲避前夫的骚扰涉洋远嫁到日本农村.满怀希望的小王和她的日本丈夫却“没有一次成为真正的夫妻”,后来丈夫成为一个“没有话语也没有行动的人”,这使得人地两生的小王十分寂寞.而唯一消除小王寂寞的办法就是通国际和家人说话.然而,有一次日本丈夫发现了小王的一张十多万日元的国际账单,盛怒之下用空啤酒罐将小王砸伤.这次受伤让小王清楚地意识到人格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于是她开始在日本农村的男子和中国农村的女子之间做结婚相似度检测人工作.多次带领日本娶不上媳妇的男子去中国相亲.期间,小王爱上了开蔬菜店的日本人土村.但是,由于之前小王的牵线,土村最终和中国女子吴菊花结婚.紧接着,关系相处融洽的日本婆婆去世,这使得本来处于无奈而又惆怅情绪之中的小王,面临着失去在“日本继续生活下去的所有理由”的重大抉择.

据杨逸本人讲,《小王》是根据作者在华文报社工作时听到的中日跨国婚姻故事所写.当时,不时有嫁至日本的中国新娘打来倾诉她们的婚姻问题.其中大多都是通过国际婚姻介绍来到日本,由于对日本的不了解和语言不通,被视为“外人”,根本无法融入所处身的日本社会.从《小王》可以看出,作者希望从第三者的视角出发,呈现出挣扎在日本社会里中国新娘的生存困境和面临的精神危机.从字里行间,看得出来作者对一个在国际婚姻中挣扎的女性小王付出的关爱和同情.这样,使得在整个文本中洋溢着一种女性的温柔,朴素诚恳,真实压抑,又充满张力.同时,小说也揭示了日本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那就是战后,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年轻人的价值观念骤变,女子初婚年龄延后乃至不婚,导致已到婚龄男性青年不得不寻觅异国新娘.据说在异国婚配比率高达15%,异向文化的冲突与磨擦自然无法避免.

杨逸的《小王》经历了两年的蛰伏后,从1700余篇文学界新人奖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2007年度同样为日本重要文学奖项的文学界新人奖,登上日本文坛.虽然当年同样提名芥川文学奖,最后惜败31岁的日本女作家川上未映子的《乳和卵》.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部以关注日本社会边缘化人群为题材的作品,《小王》得到日本主流文学奖的认可与推介是在情理之中的.第138届芥川奖评审委员池泽夏树认为,在《小王》中,“杨逸把日本语文学中所没有的素材,把我们不知道的文化,或者说我们已经忘却了生存方式,从中国带到了日本文学中.”这也正如《文学界》(2007年12期)中所评论的那样,“《小王》这里确实存在着从汉语与现代文学格斗中得来的东西,也有从日语与现代文学的格斗中得来的东西,也许我们还不能说她做得很完美,但这是一个融和的证据”.从很大程度上而言,《小王》本质上最想表达的还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想融入日本主流社会的一种努力和企求.

半年后,杨逸推出新作《渗透时光的早晨》,并一举获得2008年度的芥川文学大奖.与《小王》一样,叙述的是旅日华人的故事.作品描写上世纪后期,黄土高原上的两名狂热青年梁浩远和谢志强的心路历程.两位青年一同考入西北一所大学后,听邓丽君的歌,参加宿舍里的文学沙龙,讨论人生理想.后来两名青年在经历了人生变故后,梁浩远娶了日本战争孤儿的后裔来到日本,继续应对迎面而来的各种精神和生活上的困境.另外一主人公谢志强选择留在中国做美术设计.面对理想的挫折,主人公们虽然不断有所妥协,但故事当中仍能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

2008年7月15日,《渗透时光的早晨》成功问鼎芥川文学奖,使得杨逸成为芥川奖创办74年来首位以日语创作获奖的外国人作家,因此立刻成为日本媒体的关注焦点.芥川奖评委之一的小川洋子认为,《渗透时光的早晨》中没有继续书写浩远的苦恼,而是和战争残留孤儿的婚配,赴日,生育,在生活层面不断扩散开来.最初,小川是持有异议的,但是主人公并没有停留在对赴日后的感慨上,而是不断前进,这点是令人折服的.然而,杨逸的获奖及《渗透时光的早晨》立刻引起争论并不止这些.网上有评论说,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是“融冰之旅”,2008年是总书记访日是“暖春之旅”,加上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在中国举办在即.因此,文艺春秋社在这个时间点把芥川奖颁给在日中国人作家,未免“太巧合”.也有评论说,杨逸获奖只因文艺春秋社要制造外国人首得芥川奖这种热点话题来推高《文艺春秋》的销量.当然,同时也不排除作者杨逸通过献媚日本文坛、讨好奖项评委的方式,从而逆转《小王》中不能融入日本主流社会的精神期盼.因此,在面对日本记者采访时,杨逸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表示自己“非常高兴,有一种被接受了的感觉”.而这里杨逸所谓的“接受”,不仅是简单的作品被日本文坛接受,恐怕还有希望逐步将自己的文化思维点向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看齐,向日本文化靠拢,最终彻底被日本主流社会所接受.有意思的是,杨逸至今并未加入日本国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周围也有不少好朋友劝她加入日本国籍,但是她想到自己说着一口中国口音很重的日语,对日本人说自己是日本人,“总觉得没有必要吧”.这番话,不得不令人联想到之前作品中的小王和梁浩远,费尽心思想得到日本社会的认可,而到杨逸本人对媒体公开表示“总觉得没有必要吧”,这多少能体现出作为旅日华裔的一些辛酸和矛盾吧.

旅日华裔作家杨逸的日语文学创作举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现代文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009年3月,杨逸在日本文艺春秋出版社出版了第三部小说《金鱼生活》.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位在日本和中国之间徘徊摇摆的中国女性玉玲的故事,玉玲8年前丈夫因事故意外身亡后,她独自一人在中国东北部的一家餐厅内工作.她虽然与爱慕自己的男性有着交往,但总觉得有些靠不住,始终无法发展到谈婚论嫁的程度.因为在日本生活的女儿要生孩子,玉玲只身来到日本照料女儿.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玉玲开始和一位日本男往,并渐渐重新打开自己的感情世界.

谈及这部小说的创作意图,杨逸这样说道,“至今为止我在日本的两部小说都不约而同地描述了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的人.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不努力上进的人其实也是很多的.于是,这次就想写一部每个人看起来都不陌生的以女性为题材的故事.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女性,只要是有能够依靠的,她就会依赖,还认为自己是选择了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但事实上,这种生活方式不一定都是轻松自在的.我就想描写这样一类平凡人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里面,玉玲在与日本人接触的过程中,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那种无法割舍,虽然带着悲伤但勇往直前的身影令读者印象深刻.有评论者说这部小说的人物举止行为颇有戏剧性,其中还包含深层的黑色幽默.至于这其中是否含有杨逸自传的成分,就不可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