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历史方法

点赞:4518 浏览:170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学研究必须佐以史实考证,才能够论点鲜明,论证有力,从而使研究成果被人接受,具有一定价值.在具体的文学研究中,既要从微观上对文学的字、词含义进行历史演变的探究,更要从宏观上对文学发展脉络有历史性的整体把握.

关 键 词:历史研究方法历史辨析历史认识

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

HistoryMethodsonLiteratureResearch

XIANGJia-bao

(AnhuiNormalUniversityAnhui•,Wuhu241000)

Abstract:Literatureresearchmustbetreatedwithhistoricalresearch,makingtheviewbright,demonstratingpowerfully,inordertoitcanbeacceptedandhascertainvalue.Inspecificliteratureresearch,weshouldnotonlyresearchonthehistoricalevolutionofmeaningsofliterarywordrommicro,especiallymakethewholegraspontheevolutionofliteraturefrommacro.

文学中的历史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理论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Keywords:Historicalresearchmethods,Historicalanalysis,Historicalunderstanding

一、字、词的历史研究方法

文史哲不分家,凡人文社科类的问题,需要用文学的知识去理解它,更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剖析它,更深一层就是要从哲学思辨的高度去阐释它.研究问题是否具有历史观,是研究结论是否准确、深刻的关键因素,这一因素在文学研究方法中尤为重要.

文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是文章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就是要通过考据对文章中的字、词含义进行正本溯源,考察其原始涵义及其流变,从而准确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含义.如《诗经•,东门之杨》中有“昏以为期,明星煌煌”[1]373,明星,是现在金星的古时称谓,“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2],如果不知明星即是后世所说的金星,则对这首诗的理解不能近实.有人认为明星就专指启明星,约会的一方等待情人直到黎明,启明星已出现于东方天空时,情人还没有出现,从而断定《东门之杨》这是一首男女约会久候不至的诗.但如果理解明星是指长庚星时又如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当长庚星出现于西方的天空时,情人也如约而至,这时迎上情人,与其携手在东门外的小草原上乘兴漫步,收入眼底的是那杨树沃若的枝叶,西方的天空上,明星闪耀着喜人的光芒.至此,这首诗又可被认为是首男女约会的恋歌.

历史上对明星(即金星)在不同情况下的两种称谓,如果不清楚,则不能对这首诗作出全面、准确的理解.

二、文学观点、现象中的历史辨析

在文学研究中,对一些文学上的观点,要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考察,不能一味盲从.如对汉乐府职能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汉乐府的政治职能是“观风俗”,“但从这些诗歌在乐府中的运用状况看,它们主要又是被用于宫廷和上层贵族的饮宴作乐,而带有浓重的“娱乐”色彩.”[3]据潘啸龙先生考证,汉代乐府并无“采诗”以“观风俗”的职能,汉乐府的职能主要是为天子及上层贵族提供鼓舞歌乐之“娱乐”.潘先生论点之新奇,论断之准确,主要也是得力于文学研究中的历史眼光.潘先生从《史记•,乐书》对汉武帝立乐府事只字未提,司马迁反而在“论赞”中对武帝用乐“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加以批评,加上汉哀帝“罢乐府”的思考(潘先生认为汉乐府机关既是重要政治职能,那为什么要“罢”,又发现其编制中没有“采诗”人员),进而推断出汉乐府的主要职能是娱乐而非“观风俗”.

字、词的理解需要进行历史性的考证,方能准确理解篇章大意,一些文学现象更要进行历史性的分析,才能避免误入歧途,越陷越深.而对历史背景的考察,则是成功理解文学内容的基础.孟子非常强调对诗的理解,他强调要善于“以意逆志”,而如何做到正确的“以意逆志”,他接着提出了著名的“知人论世”说.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指要了解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要了解作者,就应当了解其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社会生产力低下,各诸侯国统治者都鼓励人民生育,增加人口以提高本国实力,故《周礼•,媒氏》上说:仲春之月,会令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着,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1]47这一规定后又逐渐演变为上巳节,又叫“修禊”,即以每年的三月三日,定为一节日,在这一天,官民们沿水洗濯以祓除不祥,同时这一天也为青年男女的结识、交往提供了便利.了解了这一层史实,对《诗经》中的《兮》《溱洧》等诗篇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诗中的青年男女热情奔放,尤其女主角主动大方,可以想见那多情的少女在草长莺飞的三月,唱起甜美的民歌,憨厚的男子应和着,歌毕,少女羞红着脸,各邀中意的情郎同游,一双双儿女从此相依相偎到永远,一对对恋人至此相知相守到白首.有政府诏令的支持,有社会传统的认可,渴望爱情的青年男女无所忌惮,尽情地载歌载舞,寻觅自己的另一半.

三、统观全局的历史认识

研究文学是否具备历史的眼光,不仅在于是否对字、词有准确的理解,对文学现象有合理的阐释,更在于是否对文学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如果秉持进化论的观点,后来事物总是比前面事物来得高级,来得复杂,将其投射于文学研究上,观照于诗歌,那么南朝的诗歌应好于汉魏.但是事实上,南朝的诗歌轻靡绮丽,过分追求辞藻音律而失之于内容空泛,丧失了汉魏诗歌中质朴刚健的风骨,因此多为诟病,这里我们就要究之以历史的研究方法.东汉末年,战争频繁,人们朝不保夕,文人亦是如此,但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吓到那些有志之士,他们除了积极奔走各方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外,还拿起笔付诸翰墨,挥毫出阳刚动人的诗章.相比之下,南朝各时期的小朝廷,偏居于江南一隅,旖旎的江南风光与那苟安不思进取的心理“相得益彰”,从而孳乳了士人们柔媚的性子,当时士人多好空谈心性,作出的诗歌也令丈夫嗤鼻,巾帼蹙眉.由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文学各时期的发展,都要考察其历史背景的因素,力争做到实事求是,对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个客观的认识,做出客观的评价.所以王国维说:“凡一代又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4]


文学的研究离不开历史,这就要求在治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相关的历史研究,这不仅对理解文学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研究提供了一种路数.如对《三国演义》的研究,通过考察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可以找出小说中的人物和历史人物的差距,从而引发思考,小说中的人物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变化这一方面固然与小说作者的创作思想、写作思路等有关,另一方面这也与小说创作的自身需要有关,通过虚构,小说中的人物已不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他更加典型,性格更加丰满,小说创作也就更加成功.

文学研究如果缺乏必要的史实,脱离必要的考证,脱离历史实际,纯从文本出发,作所谓的“高明学问”,必然是空中楼阁,一推即倒,必然是无根之木,不能长久,必然是无源之水,不能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