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牛牛灯

点赞:4021 浏览:160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世纪50年代初,在川南宜宾地区的农村,广大农民欢庆翻身得解放,春节期间盛行耍牛牛灯.笔者那时年少好奇,喜欢热闹,有灯必看,常常跟着耍灯的从这家撵到那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还意犹未尽.

牛牛灯的制作很简单.用竹篾编一个牛头(一般是水牛),糊上白纸,画上牛眼、牛鼻、牛嘴巴,用一张床单连接在牛头上,做成牛身牛皮(也有的用两三件蓑衣连缀而成),再栽上一个牛尾巴.

牛牛灯由两个人耍弄.耍牛的要熟悉牛的动作、行为、脾气、习性,而且要会模仿、表演.还要物色一个人装扮成放牛的,俗称“看牛匠”或“放牛娃儿”.观看、欣赏牛牛灯,主要就是看这三个人的表演,其中,看牛匠是主角.

此外,耍牛牛灯还要敲锣打鼓,烘托热闹气氛,为牛牛灯“舞蹈”伴奏.还要有人在锣鼓间隙唱曲子.唱曲子的人称为“灯手”.灯手一般人数较多,无论男女老少,凡是会唱的人都可以参与,但是其中最能唱的才被称为灯手.我那时也是唱灯的爱好者,常夹杂在灯手中间帮腔,而且因为识字,能照本唱,颇受灯手们赏识和欢迎.耍牛的、放牛的、打锣的和唱曲子的,统被称为“耍灯的”.

耕牛是农家一宝.过去,农民由爱惜耕牛,盼望自己有头耕牛,到崇拜耕牛,直到视牛为神的地步,在我家乡一带农村,一些庙里就供有牛王菩萨,有些地方还专修了牛王庙.民间称农历十月初一为牛王菩萨的生日.这一天,要用新米舂糍粑,把糍粑挂在牛角上;还要做牛王会,祈求牛王菩萨保佑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过年耍牛牛灯,不仅是一种群众性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同时还是一种借敬奉神灵,讨个吉祥,以图来年平安、丰收的传统习俗.

基本准备就绪之后,就由牛牛灯筹办人挨家挨户送帖子,通知对方,某天晚上要去拜年、耍灯,好让对方有个准备.按传统习惯,耍灯拜年不能嫌贫爱富,原则是“漏村不漏户”.但是,如果其中有的人家因为家境贫寒,或是住处环境条件太差,接到帖子后婉言谢绝,牛牛灯也就不去耍了.接受耍灯的人家,要准备“接灯”.

接灯人家先将院子的大门紧闭,站在门内等候.

耍灯的到了主人家门口,一阵热烈的锣鼓声之后,就要和主人家对话.一般由看牛匠高声念几句顺口溜,称为“四言八句”.这四言八句长短不论,但是说得好与不好,主家满不满意,就要看说话人的水平高低了.所以,扮演看牛匠的,都是头脑聪明、见多识广、口齿伶俐的人,能见啥说啥,出口成章,而且风趣、幽默,善于调侃.

一天晚上,牛牛灯到了互助组组长的院子跟前,见大门紧闭,看牛匠就说开了四言八句:

耍起牛灯到处走,来到主家大门口.

无事不登三宝殿,要给主家拜新年.

锣一声来鼓一声,请你开门接牛灯.

你把牛灯来接了,儿子儿孙享太平.

这时,一般的主人家就会打开大门,让牛灯进去.而互助组组长却将大门只打开一扇,还闭一扇,主人堵在门口,显然是不让进去.看牛匠赶快又说道:

风吹灯笼团团转,

主家大门开一扇来留一扇.

若是你把两扇都打开了,

牛灯保你金子一串银一串.

主人家听完,才把大门全打开,笑嘻嘻地让牛灯进去.原来,主人家有心再设门槛,还要考考看牛匠的见识和口才.

有一家的主人在大门里面喊话,要和耍灯的对“对子”,即主人问,耍灯的答.对答得上,方可放行.对答不上,只要认输,也可放行.主人问:

请问灯手先生,天上好多星星?

牛毛有多细?鱼大有几斤?

看牛匠跟几位灯手商量一阵后,推举一灯手回答:

地上有几多人,天上就有几多星.

牛毛细如雨,鱼大无秤称.

没有估计到主人家还有一问,并且点名要看牛匠回答:

谁人十二拜丞相?谁人八十二岁遇文王?

文官武官随你点,点个清官美名扬.

大家听了都为看牛匠捏一把汗,看牛匠说声“不难,川剧和评书上都有”,便从容答道:

甘罗十二拜丞相,姜太公八十二岁遇文王.

文官我点包文正,武官我点杨六郎.

主人家哗啦一声拉开门闩,开门迎接牛灯,笑眯眯地向看牛匠点头称道:“对得好!对得好!”

另有一家的主人要和耍灯的猜谜语,主人出谜,耍灯的猜.

主人家:一个疙兜两头翘,屙屎不屙尿.

耍灯的:是公鸡.

主人家:一根藤藤儿,吊满猴猴儿;

藤藤儿一断,吓得猴猴儿惊叫唤.

耍灯的:放鞭炮.

主人家:一根树儿矮趴趴,上头结些粽子粑.

过路大哥摘来吃,大叫三声“妈呀妈”.

耍灯的:海椒(辣椒)

进得大门后,看牛匠牵着牛一边往前走,一边高声喊道:

锣沉沉来鼓沉沉,耍起牛灯进华门.

主人家在堂屋门口放一条板凳,点燃香烛,摆出供品,迎接牛灯,叫“接灯”.看牛匠把牛牵过去,让牛面朝堂屋四蹄跪地,领受香火,并向主人家频频点头施礼,表示拜年,恭贺新年.主人家则向牛灯化纸、作揖,表示虔诚,祈求福祉.

接灯完毕,耍灯开始.看牛匠束衣扎裤,披一件小蓑衣,背一个小背篼,一身上山放牛的打扮.为了增强喜剧效果,有时还要画上几撇胡子,或者画成川剧舞台上的小花脸,服装穿得不伦不类.锣鼓一响,牛灯就舞起来.看牛匠与耍牛的配合默契,在与牛共舞过程中,表演一些滑稽动作,做一些怪相,引人发笑.

锣鼓一停,那牛也停止了狂奔乱跳,耍牛的得以暂时休息.这时,看牛匠继续说些四言八句,内容丰富,荤的素的都有,但都是些喜庆话、吉利话,忌说不吉利的话和伤害别人的话.

有一农户,家里劳动力多,且耕牛、农具、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一应俱全,做庄稼可说是万事不求人.因此,迟迟不愿加入农业合作社.在他家耍灯时,看牛匠就说了一段言词婉转的四言八句:

耍起牛灯唱山歌,互助合作好处多.

张家寡妇缺劳力,李家犁头无牛拖.

单家独户力量小,众人车得水爬坡.

我帮你来你帮我,幸福日子大家过.

过了没几天,这家人就找到社长要求入社了.

另有一家人,父母均属不善言词的老实人,便由儿子出来烧香化纸.那少年不过十五六岁,长得白白净净,在人多眼杂的场合显得有些紧张,正一张一张地撕着纸钱化给牛王菩萨.看牛匠看在眼里,计上心头,想以长辈的身份逗逗这个小辈子,便高声喊道:

鼓冬冬来锣当当,主人家烧纸一回烧一张;

你把纸钱全烧了,保你今年娶个大姑娘.

那少年离婚配年龄还早着哩,夸张的幽默惹得众人大笑.少年的脸红得十分好看.

我们村里有个性格乐观豁达的跛子,小有文墨,当农业社的会计.他本人操家有道,夫唱妻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凭劳动发家致富的人,平时讲笑话、开玩笑也是一把好手.在他家耍牛灯,看牛匠少不了与他玩笑取乐:

何会计是个勤快人,鸡猪鹅鸭一大群.

莫看跛子行路难,常言独足跳龙门.

又是戏谑,又是恭维.有人欢呼,说何会计输了,主人却笑而不语.

解放初期,宣传贯彻《婚姻法》.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喜庆、欢乐的场所,女人便成为被男人讨好、逗乐、开玩笑的对象.

有一位刚过门不久的新媳妇,人才出众,身段姣好,以当家人的身份大大方方地出来接灯、应酬,而她的男人却抄着手在一旁观看.恰好看牛匠的扮演者和那男人是表兄弟,看牛匠趁机开了个玩笑:

锣沉沉来鼓沉沉,表嫂接灯搞不赢.

就图半夜好玩耍,留着表哥养精神.

说得新媳妇满脸绯红,但并不生气,反唇相讥:“油嘴儿!你说人家的一只脚!你在这里牙尖舌快逞能,叫你待会儿回去没有人给你开门!”人们轰然大笑.锣鼓起劲敲打起来,大家的目光又转向欢蹦乱跳的牛牛灯了.

看牛匠嘴巴再油,也有词穷的时候,有一回就输给了几个看灯的妇女.那晚,看牛匠的一个本家嫂子也来看灯,身着过年新衣,提个旧式马灯.叔嫂之间平日就爱开玩笑,锣鼓一停,看牛匠就提高嗓门念道:

今夜看见嫂穿蓝,手头提个猴子盘.

问你猴子卖不卖,你只卖猴子不卖盘.

众人一听,都晓得说的是谁,目光一齐集中在那女人身上,看她如何对付.那女人是个聪明过人的角色,哪里难得住她?她嗔怪地说,你当你的放牛娃儿嘛!哪个叫你逗猫儿惹祸?你听倒:

看牛娃儿蔫当当,割把草儿倒起装.

爹娘不准你吃饭,端起盆子喝米汤.

看牛匠的扮演者本来是个身强力壮的健康男人,但他今晚却化装成一个头癞、嘴歪、背驼、脚跛的丑八怪.他还道:

看牛匠我生得矮,牵起牛儿到处.

宜宾牛牛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主人家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我背又驼来头又癞,问你大嫂爱不爱?

有几个妇女已经挤到那女人身边,帮着出主意.那女人接着说:

看牛娃儿你莫歪,抓你过来喂牛奶.

三个牛奶喂大你,你好到处去卖乖.

看牛匠一时无词.几个妇女交头接耳一阵,那女人又说:

看牛娃儿你莫狡,抓你过来喂红苕.

三条红苕胀死你,问你还要狡不狡?

看牛匠还是对答不上,众人开始起哄.打锣鼓的怕看牛匠下不了台,赶快解围,一阵冬冬锵锵的锣鼓响起,看牛匠牵起牛灯又跳开了.

唱灯和耍灯是同时交替着进行的.

锣鼓一停,灯手就唱起曲子来.这时,看牛匠把牛牵到堂屋前,继续接受主人的敬奉.

耍牛牛灯唱的曲子与车车灯相同.曲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车灯调,每首八句唱词,每句长短不一;另一种是晨歌调,也叫“柳荫记”调,是整齐的七字句.那时流行的传统唱本较多,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水打兰桥》《孟姜女》《荷花配》等;流行的现代唱本有《五更劝郎去参军》《三女夸夫》等.此外,还有民间口头创作的零散曲子.我那时收集了十几种唱本,有雕版印刷的,有石印的,有我自己抄写的,一直保存在乡下老家.不料在1988年的一场火灾中化为乌有,至今深感惋惜!


一本唱词就是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篇幅都比较长,一般不会整本地唱完,只选取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段子来唱.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里相送”,就是流行很广的曲子,不仅男人会唱,有些妇女也会唱.这边灯手唱起(祝英台):

哥哥送我二里垭,望见满山都是花.

花对哥哥在言语,望兄伸手去采它.

哥哥若是胆儿大,采朵牡丹带回家.

哥哥若是不贪耍,你是你来花是花.

那边就有男男女女的观众接唱(祝英台):

哥哥送我六里塘,望见河边一磨房.

上扇麻绳吊稳当,下扇不离一根桩.

弟兄好比磨儿样,上扇不忙下扇忙.

哥哥要是多会想,学个磨儿又何妨?

灯手中,有的人在旧社会读过私塾,略知文史典故;有的人当过泥、木、石匠,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你别看这些人没有多少文化,他们跟看牛匠一样,脑筋特别灵活,有即兴创作歌曲的本事,可见啥唱啥,出口成歌,或幽默讽刺,或夸奖奉承,既生动贴切,又妙趣横生.

一次,牛牛灯耍进了一座三合头房子,中间的坝子很宽敞,耍灯的似乎觉得英雄有了用武之地,那牛一进一退,一蹦一跳,撒欢打滚,煞是欢快.锣鼓刚停,一个灯手亮开嗓门,自编自唱起来:

这个敞坝宽又宽,牛灯耍起转弯弯.

弯弯儿转转弯弯,抬头望见晾衣竿.

晾的绫罗与绸缎,还有锦袍虎皮衫.

想说借来穿下子,又怕主人不喜欢.

在另一家,主人夫妇双双出来接灯,一儿一女也穿梭在人群中,忙着散烟倒茶,一家人都非常热情好客,给大家的印象特好.那主妇面容俊秀,身材苗条,举止得体,是那种农村少见的标致女子.一双儿女正值青春年少,受父母遗传,眉清目秀,斯文腼腆,人见人爱.有灯手优优雅雅地即兴唱了一首晨歌:

山对山来岩对岩,大红蜡烛对灯台.

某某夫妻有福气,一双儿女好人才.

哥哥敬烟微微笑,妹妹双手端茶来.

唯愿牛灯保佑你,儿女双双坐高台.

村中有个长舌妇,她本是个生产劳动、操持家务的能人,可惜生就一副怪脾气,自恃能干,有点盛气凌人,与人相处,往往三言两语不合意,就跟别人打燃火,骂人、挖苦人不打草稿.据说,她在家中还丈夫.有一次,这个女人也挤在人群中看灯,有个灯手就随口唱了一首曲子:

有个妇人不简单,一张清水脸,

眼睛滴溜圆,搽脂抹粉爱打扮.

惹倒不松便,一叨大半天.

她自己把两床棉被重起盖,

把个丈夫儿晾在一边.

这些自编自唱的曲子和那些顺手拈来的四言八句,听来令人耳目一新,意味深长.无论是夸张的褒奖和恭维,还是善意的讽刺和规劝,都在娱乐中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深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因为它们好听好记,容易流传,有些段子在民间流传数年、数十年不衰.

牛灯耍了一阵(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主人家就摆好桌子,请耍灯的和看灯的乡亲们宵夜.先吃茶,下茶的糖食果品都是自家做的或产的,如炒米糖、粑果子、黄粑、核桃、花生之类.吃过茶还要吃酒,下酒菜是过年招待客人才用的“干盘子”.

宵夜之后,主人家开始“送灯”了.看牛匠(有时是灯手)代表大家,向主人抱拳告辞,高声喊道:

说走说走就要走,多谢主家茶和酒.

自从牛灯恭贺你,银子满仓金满斗.

锣鼓响起,牛灯启程.主人家将牛灯及全体客人一直送到大门外.

宜宾牛牛灯在1957年以后,就少有人耍了.1963年、1964年的春节,有些乡村又办过牛牛灯.自1966年至今,再也没有看见过耍牛牛灯了.现在回忆起来,那些充满热闹祥和、生动欢乐的场面,仍令人十分向往和怀念.

(责编 刘洪仁)

(压题图选自《美术设计图库》)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