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和探究

点赞:33734 浏览:1562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金融危机后大学生就业状况.提出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并为我校学生提出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问题;金融危机

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冲击,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受到影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学生、学校以及家长们心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怎样能让大学生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表现在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大学生失业率不断攀升[1].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实质上反映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高校办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的错位,换句话说,就是高校传统教育理念和培养人才的模式并不完全符合市场的需求;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就业规划不明确,盲目跟从先就业再择业,跳槽率也增大更增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不信任感.

为了更加客观、普遍并科学的了解金融危机后大学生就业现状情况,笔者以在校大学生与就业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途径,为金融危机后大学生合理就业提出有效建议,也为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参考意见,为我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措施.

一、金融危机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规模空前庞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虽然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2].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二)依然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没有科学合理的就业规划

金融危机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找工作难而被迫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来缓解就业问题,但上岗后暴露出所选岗位与自己兴趣不符,工作内容繁重而薪资又少的问题,大学生频频跳槽,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三)热门专业的人才需求剧减

应正确分析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不要被热门的检测象所迷惑,导致就业定位发生偏差;在“热门”专业的就业竞争中,个性与特色十分重要,因此要在择业准备中突出个性和针对性;“热门”专业学生要准备跨专业就业,一般而言,当下的“热门”专业主要是工作环境不错,一些热门专业学生不愿意放弃“热门”,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就业难.

(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下降,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在招聘的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的情况是:一方面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动手能力比较低,另一方面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导致企业在人才的选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五)金融危机后,部分大学生通过选择考公务员、考研、出国留学等出路缓解就业压力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国家采取研究生入学条件放宽政策缓解就业压力,而这些研究生如今也要继续赶上2011年的就业大潮.

二、金融危机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人才教育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根据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而是沿着传统的体制进行培养,与实际需求相背离,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实际动手能力欠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3].

(二)高校扩招的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随着以往毕业生人数的囤积,加上一些院校的未就业的毕业生,各个高校的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的压力.


(三)高校就业指导措施不力

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仅仅着眼于学校的就业率,很少关注实际问题,难以从企业需求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学校并未充分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学校应该为学生的工作实习提供机会,增加学生的社会工作阅历.

(四)大学生“白菜价”

某些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也没有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等,也让大学生难以接受.同时,用人单位在招聘新人时一味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五)毕业生的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导致大学生多次“跳槽”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4].

三、金融危机后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根据调查结果,不少大学生已经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值得欣慰,但仍需达成更多共识.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5].

其二,提高专业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大学的专业课程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其三,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平庸的大学生大都相似,出色的却各有其亮点.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培养一技之长,提高交际能力[6].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其四,大学生应对未来发展做出合理规划,确定明确的就业目标.从而有充分的时间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充分准备避免盲从.抛开先就业再择业的错误观念,充分客观的审视自己,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五,针对大学生动手能力欠缺问题,大学生应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实习交流机会.另外,对于大学生创业问题,虽然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持鼓励态度,然毕业生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创业失败率较大,建议先就业积累足够的经验再进行创业.

(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其一,高校人才教育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均作出努力.首先,大学培养人才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企业需求,高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使之与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

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高校都进行了不少改革,增加学生实践机会,然而只流于表面形式,具体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

金融危机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和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企业招聘工作中某些观念的改善

企业应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给予大学生同等机会,消除性别歧视,工作经验等的区别对待.完善企业用人政策,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企业应对大学生多份信任,增加薪酬待遇,提高大学生对初份工作的满意度,也减少大学生跳槽率.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注重大学生的可塑性与潜在能力,抛开专业界限,抛开学位学历的区别对待.不应强求大学教育直接为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针对不同岗位,应设立不同的招聘方式,不能盲目跟从群面等管培生的招聘方式,以免错失优秀的生源.

四、对我校学生的就业建议

1.选专业不在热冷,应重视发展前景;并不是说选的是热门专业将来就能找到好工作.专业的选择并不能对就业起到决定性作用.

2.学好专业知识.在能力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学习成绩逐渐被同学们忽视,这就使得大学学历含金量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下降.

3.培养特长,自信择业.当选择了自己所熟悉、擅长的、感兴趣的职位,可以做的更好,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而且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4.时刻保持自信,在就业压力很大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要在求职过程中挫折而失去信心.理性的看待就业问题,寻找个性化突破,使自己亮点得最大化.

5.在不影响自己的学习前提下,出去找些和实习工作,锻炼一下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自己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结语

大学的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就业观也随之改变.除了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应聘技能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在努力寻找理想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主动说服自己,适当降低就业岗位期望值[7].

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就业怎么写作体系,加强学校的就业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怎么写作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最直接的怎么写作渠道.

此外,大学生要注意不断培养自身的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这样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才会具有持续的较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