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个性满足度的现状主要原因

点赞:17781 浏览:734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需要教育充分尊重每个受教育者个体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即人的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满足程度不容乐观,体现在教学方式陈旧,教学目标设定不科学,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这些方面,造成这些问题原因主要有思政课程本身、受教育者和高校管理三个方面.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大学生个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当下,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度不容乐观.我们要推进基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定,评价体系的重构,教育模式的改革等,这要求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程度有清晰的把握,只有在了解这个问题并明白其原因之后,我们才可以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度的现状

首先,教学方式方面.一说起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我们可以想到的就是一个老师,一本教材,一张黑板,单调枯燥似乎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代名词,再好一点也无非依靠行政手段搞一些活动,作几场报告,总之,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现有的教学方式很难与学生互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其次,教学目标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传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每所学校都必须开设“两课”,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教师往往以教材为限,不想也不容易创新.在教学目标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多的偏向政治教育,注重知识能力,忽视了情商培养,重视集体的发展,忽略了个性的成长.


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主要原因

1.思政课程本身的原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具有很深的抽象性,与现实可感的知识相比,这些抽象性的理论内容较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全球化发展等因素都同样影响着思政课程的走向,思想政治教育也试图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试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很多时候学科发展总会面临着种种困难,传统思政课内容、评价模式、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外加多元文化的冲击也使得思政课时不时陷入理念困境,在功利与关注思想之间挣扎.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关注的是理想、信念教育,关注高校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如今,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健康心理、文化素养、人际关系、精神状态等一切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全面发展有关的内容,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不能很好的体现.

2.受教育者方面的原因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个性更加鲜明.过去,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收入、录取方式、学习进度、毕业分配等几乎没有大的差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要求也基本相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多的要服从集体价值取向的需求.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大不相同,他们不再空泛地关注政治,盲目地释放.过去那种一个号召、一篇报告等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做法,已经无法让他们认同和接受.在接受教育的选择上,他们更多关注是否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是否适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教育优势在逐渐淡化.道德评价标准呈现多元化,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影响着部分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文化需求表现为多层次化、个性化和实用化,导致文化需求标准的两极分化,健康高雅文化和庸俗文化在学生中均有市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呈现个性化、务实化的显著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欠缺的互动,生活化语言叙事以及对创造性的尊重恰恰是现在大学生所强烈需要的.供与需不能很好协调,出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上课当应付,对课程评价不高等诸多问题也就容易理解了.

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个性满足度的现状主要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高校管理层面的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低,随意性大.“高校思想政治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一些高校的重视程度低.国家历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道德建设、人才培养中的重大作用,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下发,然而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有些高校中往往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在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上往往认识不到位,随意性大.”各高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通常由党委、学工部、团委、马列部或社科部、宣传部、党校等单位共同完成,各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然而,这些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并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并形成合力,由于在人力、物力上得不到保证,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并且存在高、大、空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过于模式化、理想化.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大量现实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反而影响了工作的实际效果.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至今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科学的形之有效的考核量表.如此一来,不要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连基本的道德引领和价值观形成之教育目标都很难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