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与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哲学

点赞:5035 浏览:155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质量的提升、规模的扩大、结构的优化、效益的提高、公平的普及以及这几个方面综合协调的发展.本文在揭示高等教育哲学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应该坚持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并进一步论述,高等教育应该以文化为载体、制度为保障等进一步推动其内涵式发展建设的重要举措.

【关 键 词】高等教育哲学;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质量

一、高等教育哲学与内涵式发展相关概念解析

哲学是智慧之学,源于人们对智慧的追求.能帮助人们思考,又能让善于思考的人更深入思考,在思考中,他们深入浅出、由表及里、由形而下从走向形而上.从而使爱思考的人接近哲学.一般说来,哲学研究的是一些本原的问题.例如人类哲学就研究: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等等.高等教育哲学就是用哲学去研究高等教育中的根本问题.高等教育哲学就是研究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大学为何?何为大学?大学的本质是什么?等等.

在19世纪到20世纪,最为发达的高等教育是在美国和德国,同时期,最先进的高等教育哲学也出现在美国和德国.在中国,最高水平的大学拥有最优秀的哲学家.同时也启发我们:要想拥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必须对高等教育哲学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1】

从逻辑学来看,“内涵”和“外延”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则指一个概念所确指对象的范围.可以更简单的说:“内涵”指的是事物内部关系规律,而“外延”则是指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外部关系规律.就发展模式而言,“内涵式发展”是以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内在属性的发展;“外延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一般指事物外部的延伸.【2】

马克思首次将“内涵”和“外延”用于政治经济学,用来描述社会再生产扩大的两种形式.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生产在外延上扩大了;如果生产资料效益提高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从工业生产的角度看来,这两种扩大并无优劣之分,只是工业生产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效益在任何时候,都和规模有重要关系.没有规模,就不可能有效益,有了规模扩大,才会有效益提高.

从高等教育哲学来看,“内涵”和“外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内涵的发展需要外延的支撑,就实质而言,内涵式的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是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是外延的扩展和内涵的丰富相结合的发展.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应该包括: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五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具体哪个方面是主要方面,要因时而异、因具体情况而异.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包括多个方面,例如:质量的提升、规模的扩大、结构的优化、效益的提高、公平的普及以及上述几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效益.而内涵式发展则是指在以质量提升为主导因素的五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协调发展.

二、从高等教育哲学角度看,高校加强内涵发展的重要性

(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是高等教育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保证大学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的高水平发展,体现在结构调整的高水平、教育教学的高水平等.建设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结构,就要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就需要高等教育优化专业结构的布局和人才培养类型的结构,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立足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强化质量立校、意识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关注硬指标的显性增长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二)加强高等教育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高校的设施、环境、教学设备等属于学校的硬件,对于高校建设,硬件条件只是一项基本条件,而不是根本保障.制度建设和文化保障才是高等教育内在的发展,也是高等教育根本的发展.可以认为,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制度的灵魂.必须以文化为载体、制度为保障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质,而这种特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需要创造.作为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必须是懂得高等教育哲学的教育者.真正的教育者才懂得什么样的文化能尊重人、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将人们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在这一目标下,教育才能获得实质性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因此,教育的发展最终体现的是人的素质的提升,是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实现,是达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总之,教育的发展最终可以归结为“人”的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内涵式发展.大学校园文化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这个文化有机体的一部分,这个过程是高等教育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等教育的内涵也因此而发展.

质量提升与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哲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制度是其本身蕴含的文化观念的外化、固化、显化,是“文化基因”编程的结果.在这种制度变迁的模式下,文化观念无疑是制度变迁的推动力量,成为新制度的直接来源.不同阶段的高等教育有不同的制度保障.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马丁特罗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总比没有强,让未来去解决质量标准问题吧!目前,我们能做的事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虽然这种说法不无偏颇,但却表达了一种乐观主义的教育发展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阶段,高等教育的主流问题也随之发生变化,与之相应解决问题的制度也发生改变.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供大于求的问题也随之涌现出来.这种供大于求的情况被称为“教育过度”,“教育过度”无疑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为个人承担的教育成本增多,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在政策鼓励和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让孩子继续高等教育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高校扩招、毕业生增加,高等教育已经有了“量”的积累,此时需要的是“质”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的问题成为一种必然.


无论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其本质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而高等教育的本质又决定了其发展必须依赖于人的发展.无论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其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大学制度的建立,就要从了解学生、了解教师、了解社会入手,创造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形成一种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翟振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2).

[2]王洪才.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