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铸造一代希望

点赞:4749 浏览:179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初夏时节,位于松辽平原的大庆油田阳刚气盛,神气充盈.在铁人耕耘过的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已长成了茂密的“钢铁”森林,收获着殷实的希望.

鳞次栉比的楼群,高高耸立的钻塔,一座座巨型的储油罐,一列列满载石油南来北往的“油龙”,还有那遍布在上万平方公里草原上牛群一般的“磕头机”,以及鱼贯南北的车流.去过大庆的朋友,这绝对是您的第一感观,让您感知大庆的辽阔、大庆的美丽和富饶.

如果您去过龙南的铁人广场,拜谒过广场高大、肃穆、形象逼真的铁人塑像,会引领您步入另一个神妙的精神境界,从铁人炯炯幽深的眼神中,您可以读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正是大庆独创的这种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核,才有大庆如此辉煌的成就.也验证了一位哲人的话:比物质世界更丰富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的安身立命的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寄托生活价值,理解人生意义,解读生命的庄严与崇高的世界.

那么,铁人的后辈,也就是新时期大庆的青年人能否撑起油田发展的这片天?

拼搏,演绎铁人“世家”的不朽年华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大庆石油前辈铁人王进喜的豪迈誓言.也是大庆会战初期铁人队伍的忘我拼搏精神.当年,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在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国内经济处于严重困难、国家迫切需要石油的情况下,就是凭着这种拼搏精神和英雄气概,睡钻杆、住牛棚、跳泥浆池等苦战三年,拿下了大庆油田,一举甩掉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贫油帽子.而今,铁人的“后裔族群”,也是凭着这种精神,在创建百年油田的奔突中,创造着一个个奇迹,演绎出不朽的年华.

大庆油田公司有329支青年突击队.突击队,顾名思义,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急难险重新”.用突击队员的话来诠释,急:闪烁我们挑动的身影;难:挥洒我们拼搏的汗水;险:激荡我们沸腾的热血;重:挺起我们不屈的脊梁;新:彰显我们超凡的智慧.这些突击队遍布在整个油区,确实为油田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突击队中有一支敢立“生死状”的英雄队伍,就是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一大队107队.说他们是英雄的群体,英雄就英雄在升深2井抢险那个生与死的考验时刻.

升深2井是一口高温、高压、高产井.井口温度高达80摄氏度,日产气33万方,井口压力达30个大气压.这口井自1996年投产以来,由于套管腐蚀严重,气井周围大量漏气,一旦引爆绝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直接威胁着附近百姓的生命安全.油田公司领导特别重视这口井的“降服”工作,决定进行水泥封堵,永久消除事故隐患.他们联系了国内几家比较权威的高压气井施工单位都不敢承接,便决定把这个难题交给107队.

第一个知道这个决定的是油田公司新“五面红旗”之一、107队队长赵传利.当他向全队员工宣布这个决定,并将这口井可能发生的险情合盘托出之后,大家听到这个消息,不亚于听了赶赴生死场前的动员报告.全队人沉默了,会议室静得连喘气的声音都能听到.因为员工们都清楚,水火无情,这“气老虎”一旦遇到火种会发淫威,就是插翅也难逃此劫.另外,还有中毒危险.几个在队里工作了两、三年的临时工,悄悄地走出了会议室,脚底下抹油――溜了.那意思十分清楚,宁肯被辞退,也不冒那险!

面对意料之中的畏惧心理,身为107队队长的赵传利,在进与退的紧要关头,这个高大魁伟的男子汉,像一尊雕像立在全队人面前.他果敢而又坚定地说,:“我也是血肉之躯,既不是铁打的,也不是钢铸的,死后不能生还,家中要撇下妻儿老小.可我不能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不顾百姓的生命危险!如果我们不接受这个任务,就是苟且地活着,还有什么颜面见人,还有什么资格当百年油田青年突击队员!”赵队长话语简短,掷地有声,像一把重锤敲动了全队人的心.赵队长见在座员工的一双双眼睛由躲避变为雪亮的直视,使得他更加激昂起来:“是英雄好汉的举个手,立个‘生死状’!”他的话音刚落,令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全队30名员工,一只只粗壮的手齐刷刷地举过头顶,并都在“生死状”上立下了字据.

这些人中,有身负家庭重担的青年人,有刚刚度过蜜月的新郎官,也有独根独苗的独生子.

这个队的青年人,在国家需要他们的危险关头,有的把家搁置在一边,有的将爱献出来,有的把心捧出来,这是一条心灵倾吐的长河,这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奉献之歌.

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最感人的时刻,就是组织抢险的那段时间.队长、书记、副队长、还有两名班长组成的“敢死队”,迎着“气老虎”那不寒而栗的嘶鸣声,冲上井口封井,连续奋战了40分钟,也可以说同死神搏斗了40分钟,终于完成了拆卸井口及井控安装任务.这个大队的领导说:“消除了这个重大事故隐患,解决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那就是铁人的队伍又多了更多的年轻‘铁人’.”

“死了是烈士,活着是英雄!”这是消防特勤大队大队长马晓东的豪言壮语.这句话既代表了他和战友的心气,同时也体现了特勤大队的职业特点.

有一年九月,助剂厂常减压车间起火,这个号称亚洲最大的常减压塔发生火灾,不亚于一颗重型炮弹落在这个厂,一旦爆炸,国家投资几十亿的装备,瞬间就会炸成平地.此前,北京东方炼油厂就遭遇过此劫.待消防特勤大队大队长马晓东和他的战友赶到火场时,只见近二十米高的常减压塔,像一个巨型蜡烛,熊熊火焰咆哮着向上升腾.“快,把我们举起来!”马晓东扫视了一下火场,迅速作出决定,并带着两名战友快速跳上举高车,命令操作员将他们升到与常减压塔顶点的同等高度,就近向塔顶打水降低温度,靠前喷射泡沫直击火焰.此时此刻,他们在与火魔撕杀,死神也正在向他们招手.暂且不提常减压塔随时爆炸会夺去他们年轻的生命,他们脚下的千方轻烃大罐,一旦引燃,别说是血肉之躯,就是铁打钢铸的,也会熔为灰烬.是他们的英雄气概吓退了火魔?更确切地说是他们措施得当又争取了灭火时间,才没有让东方炼油厂的悲剧在这里重演.马晓东和他的战友们,经历了五个多小时的恶战,终于扑灭了这场大火.事后,有一个记者问他:“是什么精神驱使你将生死置之度外?”马晓东爽朗地告诉记者:“不怕死那是吹牛,谁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就是干这行的,多少年来前辈们就是这么过来的,在我们这代也不能掉链子,我们觉得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不受损失也值!”

这只是大庆消防战线的一个缩影.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大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英雄.

令油田头疼的还有“油耗子”.他们抢油、盗油,破坏油田生产.2003年的一天夜里,采油四厂二矿经警中队六名青年队员到井上巡查.当他们来到东1井时,发现6个“油耗子”在诡秘地往两挂马车上装油,被他们逮个现形.“油耗子”在无法逃脱的情况下,露出了狰狞面目,抄起铁锹、钢叉、木棒、砖头,向经警队员猛扑过来.有个经警的门牙被打掉,仍死死抱住“油耗子”不放;班长的头盔被铁锹劈出手指长的口子,差点把脑袋“开瓢”;这一切没能使英雄的经警队员退缩等“油耗子”肯定是逮住了.他们其中的一个摇着头说:“万万没想到这些小青年为保住这点油,连自己的命都不顾.更何况这是公家的事,就是自家的也犯不上把命搭上.”

这样的英雄壮举、英雄事迹,在大庆各个单位、各条战线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把油田这些年轻的有功之臣,比作天上的繁星.那么,大庆的夜空肯定是星光灿烂,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负重,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古人对任用人才论资排辈的感叹.大庆油田用“炼玉无须三日满,选才何待七年期”来选拔、任用人才,可谓恰如其分.大庆会战伊始,就有“打擂比武”、“技术大赛”的先例,还有“百问百答”、“大庆红旗手”、“选模范、树标兵”等活动,旨在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实现人才培养、选拔、任用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大庆油田公司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在人才的选用上,又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开展“五小活动”,从工人中选拔、任用油田专家;组织一年一度的职工技术大赛,选拔、任用工人中顶尖人才为技师和高级技师.他们还开展了评选创百年杰出青年、十大岗位能手、学科带头人、项目经理,以及青年人才跟踪培养和考评,给青年人才压担子,为青年人才搭台铺路,营造青年人尽快成材的良好氛围,让油田方方面面的人才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激励青年挑起创百年油田重担.

大庆油田的职工队伍,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群体.油田公司共有35周岁以下青年50248人,占在岗员工总数的53.65%.其中科技领域的管理层和重大科研课题基本都是青年人承担.

伍晓林,是个十年磨一剑的人物.用他的话说:“青年人要以十年、十年、再十年来锁定人生理想目标.要甘于寂寞‘坐’十年,大有作为又十年,巨大成就再十年.”

伍晓林,1984年毕业于齐齐哈尔轻工学院,还在就读时,就知晓表面活性剂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但那还是个感性认识.被分配到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后,他更加清楚地知道,这是道世界级难题.当时,大庆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靠美国进口,每吨价值2万多元,而且还要付专利保密费,仅仅一个试验小区,五年进口上万吨,价值2千多万元.法国专家曾断言:“大庆的原油酸值太低,还是把表面活性剂忘了吧!”

其实,专家的话绝非空穴来风,按惯例石油的酸值越高,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效果越好,而酸值太低,再好的表面活性剂也难起作用.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大庆人有大庆人特有的品格,当年铁人王进喜面对外国专家的贫油论,就不服气:“石油就埋在外国人的脚底下?”伍晓林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也不认那理儿:“难道我们非要依赖进口不成?”

刚刚走进科研单位没多久的伍晓林主动请缨,院、室领导就将这个重担放在他的肩上,并为他选配了助手和工作人员,组成了攻关团队,开始了艰难的科研历程.

伍晓林和他的团队研究的表面活性剂,就是要洗掉油层难洗掉的油,从而达到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效果.

当年陈景润为“1+2”不等于3,走火入魔,撞在电线杆上还要道声歉.伍晓林研制表面活性剂更入迷,不知道多少次,以为爱人上班女儿上学,把爱人和孩子反锁在家里,不知道多少次将自行车骑进沟里,更数不清有多少次忘记下班,待第二天同志进实验室,还以为他早来一步.有一次他晕倒在试验室,大家把他送到医院,送他的同志回来了,他也回到了操作台上.

熔炉,铸造一代希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油田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春夏秋冬是他成功的见证,暑去寒来是他攀登科技峰颠的履历.伍晓林历经十二年苦心钻研,终于获得成功!他不但研制成功了表面活性剂,而且还创造了世间奇迹:弱碱驱油!在小井距南井组矿场试验,不但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不损坏设备及油层,且驱油效率提高了24.66%,使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攀上了世界的顶峰!可谁知道他成功的代价?十二年来,他经历了3500多次试验、2100多次修改配方,经他验算的草稿,足足装了四麻袋!

这个项目的作用,就大庆油田而言,大庆有50亿吨石油地质储量,如果把采收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能多产5000万吨石油,也就是如今大庆一年多的产量.那么,提高24.66%,将意味着什么?

大庆的青年人是伟大的,伍晓林取得巨大科研成就也是伟大的.当伍晓林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成功的另一番真谛.他说:“一个人的成就绝不是个人能为,一要靠环境,二要靠团队.”他深有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大庆这个科研舞台,如果组织不信任我,如果领导不支持我,如果没有同志们的团结合作,如果没有家人的理解,就不会有成功的可能!”

大庆油田有十多个采油厂,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开发生产,主力油田经历一、二次采油,已进入高含水期产量递减的阶段.产量递减,关系着油田年产5000万吨稳产到何时,关系到共和国大厦这一经济支柱的支撑能力有多强.用丹尼尔耶金在《石油风云》中的话说,如果世界上的油井突然枯竭,这个文明将会瓦解.大庆油田领导一班人,意识到减与稳是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它蕴涵着大庆油田人的政治和责任,及时作出决策:投入三次采油.三次采油,也可以说是大庆油田生产的三次革命,而此次革命的重点是科研,更确切地说,就是靠科学技术采掘出更多的石油宝藏.他们把三次采油的希望投向几万员工,渴望杀出几匹“黑马”引领这场革命.

“山高人为峰!”这是电视广告中的一句词,也正合了大庆采油六厂实验大队副大队长、高级工程师、油气田开发专家、大庆油田新时期“五面红旗”之一王宝江的拍.其实,王宝江立誓投身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研究早于这则广告,所不同的是词.他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王宝江的胜出,可以说就是此次革命杀出的一匹“黑马”.王宝江,1992年大学毕业入厂,就逢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挑战,单位领导见他聪明伶俐,又有理想追求,便把他编入征服三次采油团队,并让他担当项目负责人.初起,有人见他那张俊俏而又白净的娃娃脸,讥讽他说:“嫩竹扁担还想挑大梁?”王宝江听了,态度很坦然:“咋的,乔布斯21岁开发苹果机、比尔盖茨主持PC机语言系统时才18岁、中国的王选24岁投身软件研究,28岁居国内计算机技术最前沿.”但这是他的心里比较,绝对没有流于言表.用君子不争一时之气来形容王宝江当时的心气比较恰当.

王宝江肯定是成功了.他成功地了污水注聚、凝胶体系检测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开展了“泡沫复合驱”、“两元两相驱”等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摸索出“先调剂、后分层,先高速、后低速,高粘度、低速度”的聚驱开发规律,使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研究和应用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中,污水替代清水配制聚合物项目,不但开了国际先河,仅在一个小区试验,此项可提高采收率4.58%,多创效3亿多元.

几年来,王宝江的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先后完成科研项目39项,多项获省部级奖励.有人认为容易,也有人说他聪明.其实,和他在一起攻关的同志都十分清楚,王宝江成功的原因,应该是聪慧加刻苦加忘我.他在攻克聚合物驱油凝胶调剖的过程中,到美国学习,把全部精力都投在试验室,连事先安排到夏威夷观光都没去.还有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就是他结婚度蜜月没几天,为了“聚合物驱油”研究项目取得进展,竟把行李搬到办公室.亲朋好友误以为小两口闹别扭,纷纷到他的办公室当说客,差点闹出笑话.

任晓林、王宝江是大庆油田的两个杰出人物,在大庆油田像这样的杰出青年岂止几个人!

油田公司杰出员工、股份公司和油田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赵嵩,矢志科研公关13年,曾先后主持完成油田公司采油工程、三次采油科研成果7项,获股份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油田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共主持、参与27项厂科研攻关,为企业创经济效益1.9亿元.

第三采油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王明信潜心油田地面工程事业15年,发表各类论文16篇,主持参与各类科研试验和推广项目50多项,组织编制规划设计方案近百份,为企业创造了巨额价值.

还有第二采油厂赵雪峰、第十采油厂梁文义,以及邓刚、于宝龙、张脊、丁建成、王涛、张英芝、沙宗伦等油田杰出青年,他们在各个采油厂或担任研究所所长或为单位的学科带头人、部室主任等要职,他们的年龄也只有三十岁左右.

一代铁人创基业,更须英雄续新篇.大庆像这样的“嫩竹扁担”、这种有创造性品格的青年实在是太多了,如果都包容进来,注定能挑起百年油田、甚至更多年油田发展的重担.

创新,彰显出铁人“家族”的个性特征

大庆油田曾经是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作为新中国创业的典范而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有人作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大庆40多年生产的18亿吨原油用60吨的油罐车装满,连接起来可绕地球赤道近10圈.特别是1976年到2003年,自油田年产量越上5000万吨以上,一稳就是27年.一个资源采掘企业何以能保持旺盛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自主创新的好传统,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曾经在这里打了几口井,一无所获,扔下了“东北无石油”一说.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挥师北上,打破传统的“权威理论”,运用军事上的游击战术,实施甩开勘探的找油方略,在不同地方布下3口井,口口喷油.自那之后,这种自主创新精神一以贯之地传下来,成了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传家宝.

油田公司功勋集体48队,建队初期就创油田4个第一:第一家使用清蜡绞车,第一个自制刮蜡片,第一个采用偏心配水测试,第一个进行表面储层开采试验.前有车,后有辙;前有前辈,后有来者.这个队的青年人在日常管理上另辟蹊径,创新了“三维立体解点”、“一面、二到、三清、四交”标准化交接班、采油工巡回检查标准化操作、钻停地区电泵井管理,以及成本点一线跟踪等15项管理和操作法,将基层队日常管理提升了一个新水准,凸显出鲜明的基层管理个性,被评为集团公司“百面红旗”.

“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守住魂.”这是在中16联合站的一点体会.这个站的管理方式的确有独到之处.步入通往队部的长廊,见墙上挂着6幅醒目的照片.这个站的同志介绍,这是他们文化治站的一个新举措.叫作“六精”青年模范岗员工风采栏.这“六精”是:为人精诚、业务精通、爱岗精心、成本精算、管理精细、岗位精品.基本包容了站上的各个行业,旨在让全站员工学有先进、赶有目标.他们还创造了一套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永远做油田精品;育人理念,铸造精品站,先育精品人;学习理念,永远的精品需要永远的学习,永远的学习创造永远的精品;安全生产理念,“1+1等于0”(也就是树立一份安全第一的思想,负有一份安全第一的责任,等于零隐患、零违章、零事故);行为理念,在无人监督下干好工作;环境建设理念,创造蓝与绿的交相辉映;食堂怎么写作理念,最好一餐在食堂.通过这套管理模式,调动了全站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擦亮了中16联合站的品牌,获得了殊荣.被油田公司誉为金牌联合站、功勋集体,并被集团公司命名为企业精神教育基地.还被团誉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同是企业文化的范畴,西油库的企业文化方式更新颖适用.他们把油库理念和从员工中征集的创意语言,配上优秀员工工作照片,制成54组图文并茂的文化灯箱,挂在油库的道路两旁,张扬的都是自己的人、自己的话、自己的事.通过这种形式,让员工了解他人,同样也了解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激励他人,他人的言行也能教育自己.从而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如:“把平凡工作做得最好就是你的伟大业绩”、“我一点也不比志差”、“我要当好油田掌称人”、“我干的活不返工”、“我能清楚地介绍我的岗位”等,既有鲜明的岗位特点,又朴实无华、富有哲理,还升华了企业精神,被油田公司评为无泄漏样板站库和绿库.

大庆人曾描绘油田未来:“一手擒‘油龙’,一手降‘气虎’!”而今,已成为现实.

这是大手笔的一篇巨著,是大庆走向“油气并重”的新途径,也是大庆最有标志性的创新,预示着大庆油田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油气并重”,说其“重”,因为它有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战略基础.论其“难”,是因为大庆深气田的开发,又是一道世界级难题.因为火山岩生成天然气开发,世界没有先例,一切工作都要在探索中进行.一位地质工作者这样形象地评价:“大庆的‘油龙’是一条‘潜龙’,大庆的‘气虎’是一只深藏不露的‘猛虎’.”用采气分公司经理郭洪岩的话来说:“世界级难题给了采气人超一流的机会,天然气快发展给了采气人施展才华的平台.”近年来,大庆油田在和深层油气勘探方面确立了全新的战略勘探思想,使大庆油田在和深层油气勘探方面获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到目前为止,以海拉尔盆地为代表的大庆已发现4个工业区带.在三肇地区发现了地质储量3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气藏,其中徐深1井和卫深5井投产,进一步证明,“大庆底下找大庆”,已获得历史性的突破.

大庆油田自主创新,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是团队创新,二是个人创新.有人形象地比喻:团队是浩月当空,个人是漫天星斗.浩月之中蕴涵着星的光泽,星光中折射出浩月的光环.

团队创新,创出大庆油田昨天、今日的辉煌,个人创新创出百年油田的希望.一位青年员工这样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我是路上铺的一粒石子,惟我一粒不成路,有了更多的石子才能铺就大路.”还有一个青年人把自己比作一棵树,他说:“独木不成林,树木多了才能称作森林.”

北区11队有个黑龙江省技术能手、采油四厂惟一一名青年女采油技师,名叫杨海波.杨海波立足岗位创新,更新重油轻水为重水保油的地层挖潜理念,仅在两个区块增注和转注5口井,日增油40多吨.

过去,抽油机井盘根多则一周更换一次,聚驱井更换更频繁,只能维系两、三天时间,不但费工耗时,又影响油井生产.青年女工刘丽敢于同传统的抽油机盘根叫板,革新改造盘根盒,并获得国家专利.将更换盘根周期延长了两个月至半年,仅她管辖的7口油井,年多产原油500多吨.

还有解释计算站的青年女工裴春霞,先后8次赴塔里木油田,摸索出一套新的测井解释规律,刷新了测试60万个数据无差错的纪录.

青年洗井工何显斌,立足油田工艺流程改造,获取两项国家专利、5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厂级奖励,被集团公司聘为采油技能专家.

有春种才会有秋收.大庆油田以单位和个人为基准,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2005年以来,油田公司成立青年技术创新协会108个,取得1366项创新和革新成果,其中176项受到公司表彰;有近20000名青年人投身“五小”攻关活动,取得成果2218项,累计创效1600多万元.

事业,青年人永远偏重的砝码

“大庆是出产石油的宝矿,也是情感的富矿,更是熔铸时代精神的金矿.”这里说的情感,不仅仅是大庆人待人质朴而又火辣辣的情愫,更可贵的是他们把祖国的强盛、企业的发展视为个人至高无上的荣耀;他们倾情石油事业,视本职工作为世间最神圣的岗位.一位青年采油工的一段感言,足以代表大庆几代石油人的心声.他说:大庆油田创百年油田,而不是油田百年;大庆是百年企业,而不是企业百年;大庆是百年油城,而不是油城百年.也就是说创建一个实实在在的百年油田,不是创建一个“缩水”的油田,而创建一个实实在在的百年油田,就得有一代代人的付出和奉献,迷恋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逸生活,难以成就百年油田大业.

“分手一杯酒,相逢一杯酒.分手的酒预祝相逢的一天,相逢的酒回味分手的时候.人生有几搏,人生是追求.北国冬夏育红柳,南国春秋育红豆.把伤离的心浸泡在苦酒之中,为的是酿造出喜酒中的成就.”

大庆油田青年不是伟大的诗人,但并不一定谱写不出伟大的诗篇.这首诗就是源于一名前线青工的心境,出自青年钻工之手.人,是需要爱情的.需要爱别人,也需要被人爱,尤其是青年人更需要爱.大庆青年人在创百年油田的实践中,在爱与事业的天平上,砝码总是偏重于事业那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他,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人.勿庸置疑,他是个有造诣的青年人,是科研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有段感情的波折,有个凄苦的离异.

他和她相识、相爱并结为伉俪.他能让女孩子垂青于他,就是因为他是个很优秀的青年.论相貌,长得既英俊又洒脱;论人品,同志间的关系处得特融洽,被称为排忧解难的“及时雨”;论才能,学术带头人,曾主持完成数十项科研攻关,为企业创造了巨额价值.追他的姑娘少说能有一个排,但都未能拨动他爱的心弦,可他见了她第一眼,就认定了她才是他久候的终生伴侣.

一对青年男女,一个有才又有貌,一个靓丽又有情.两个人的恋情犹如温度计插进火炉里直线升温,以至于达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程度.

热恋日子甜如蜜,新婚生活比蜜甜.小两口缱绻恩爱,很快就有了爱的结晶――女儿.然而,古来就有“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操起战鼓则忘其身之说.”虽然他不是军人,更不是去扛打仗,也不是去流血牺牲,但他从事科研工作,又是主持人,顾此必然失彼.他确实是太投入了.他平常泡在试验室,节检测日也很少回家,有时整月进不了家门一次.就是回去了,妻子、女儿已经熟睡,待第二天起床,人家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也背着书包走了,哪里还有联络感情的机会?

再恩爱的夫妻也经不起一次次的误会和伤害.他把爱妻丢在家里独守空房,让她尝尽了孤独和寂寞之苦;妻子怀孕需要他照料,科研工作脱不开身,未能尽丈夫的责任,惹得妻子和他发火;妻子到了临产期,非常需要他守护在身边,可妻子这一小小的恳求都实现不了,致使夫妻间的感情产生裂痕.孩子呱呱坠地了,她又要上班,还得带孩子,多么渴望他能帮一把,可又怎么能呢?她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每天像打冲锋似的往返于单位、家和托儿所之间,忙得她一天三顿饭都难吃到嘴,几次恳求他帮她度过暂时的难关.他未能满足妻子的意愿,气得妻子不知流过多少泪水,也因此对他产生了怨恨.妻子最怕的是那一个个漫长的夜晚,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她想他、牵挂他盼他有厮守在自己身边的一天,可盼了一天又一天,度过一年又一年,仍是年年如此.她对他彻底失望了,她的心凉到了冰点.

当她正式向他提出离婚时,对他的打击不亚于晴天一声霹雳,轰得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他自打恋爱的那一天起,心里装得都是她.他无法接受妻离子散的现实,但又挽回不了这个残局.他哭了.他把一肚子的委屈和苦水流出来,直到他怀着一颗伤痛的心返回试验室,也没有止住感情的潮水.

人,是有感情的.在过去的年代里,石油人的形象无论在影视里,还是在报刊媒体上,那一身油或一身泥的形象,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同钢铁打交道的粗汉子,其不知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极其丰富的情感.

有个井队在国外打井,三、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特别是逢上年节,员工们思亲的心情更是酸楚.他们在工地过春节、吃年夜饭,基本都是泪水伴着酒水往下吞.这个队的干部描述当时的情况:美味佳肴摆了一桌子,大家谁也不想动,只是闷闷不乐地喝酒.喝醉了有的躺到床上抹眼泪,有的哭着给家里打.有个青年钻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了一首诗:“一部艰难创业史,两地夫妻泪交流.去年流的相思泪,直到今天没到头.”还有一个青年钻工编了两句顺口溜:“戈壁荒滩卧白云,最苦不过人想人.”一位工程师还书写了一首古诗贴在床头,以抚慰自己那颗苦涩的心:“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而同衰著,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撙酒,明日难再持.梦中难识路,何以慰相思.”

在国外还有个队有名资深人物,妻子来了通牒:“五一”不到家,就分道扬镳!这个人接到通牒真恨不能插翅飞到家中,求得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但他清楚地知道在外施工,全队人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了谁都会影响施工生产.他给爱人写了封长信说明了队里的情况,坦露了自己的心迹,恳请妻子给他一次机会.他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情,挨过今天度明天,恨不能把时钟拨快,将日历撕到换休的那一天.终于盼到回家的日子,他跑到机场的草坪上,像个孩子似的蹦呀、跳呀、喊呀、哭呀,弄得到机场送他的同事都止不住流下了泪水.

录井分公司副大队长王树和海外归来的录井队长李长国的一问一答,更是耐人寻味.王树问:“从国外归来最想干什么?”李长国答:“就想坐在马路牙子上看来来往往的人流和车辆,还有那沙漠里没有的高楼.”

没结婚的年轻人之间的恋情更不稳固.就说15120钻井队党支部书记康宝吧,不但人长得帅气,且事业心、责任心都强,可到了三十挂零的岁数,好不容易找个知己,如果不去外地施工就可以谈婚论嫁了.可他半年后归来,女方是结婚了,但新郎却不是他.还有一名青年工程师,在去国外之前和一个姑娘正处在热恋之中.为了保持热度不降温,他几乎天天和女方取得联系,拨打的卡存放在一起能有一副牌那么厚,但也没能维系住和她的关系.有个基层干部形容涉外员工的思亲心态:到工地头半个月可以爬山,后半个月可以看电视,之后就是看山发呆.

大庆油田的青年人内心的苦涩还远不止这些,他们情感天平的失衡还有很多很多.

油田公司杰出员工、十大杰出青年、15120队队长周连才,率部在庆阳山上施工,十几天见不到一个菜叶,没食用水做饭,用接到的雨水煮了七、八天面条.就是在这种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仍创单机月交井7口、年交井57口(22口定向井)的集团公司记录.可他顾及不了妻子分娩后的护理,使她患了严重的风湿病,不得不辞掉工作,落得个终生遗憾.


副队长常喜斌30岁得子,双方父母不在身边,妻子倒班不能长期带孩子.油田新区第一口气井―徐深1井投产后,由于气压高、工艺流程复杂,管理难度大,负责日常生产的又都是刚刚入队的青年人,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偏偏在这个时候,三岁的宝贝儿子高烧、住院、输液,妻子来催他速去医院.已经在井场苦守半月有余的常喜斌,脑子想着儿子,眼睛盯着气井,到了夜晚倚着设备愣愣地望着家的方向,盼望天亮了有人替他,好去护理自己的宝贝儿子.可到了第二天,真的把队长盼来了,总算能回家了.可他见队长到井上问问情况,又急着去查看其它井,本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32岁的女青年周云,书记、队长一肩挑,为了大庆油田老字号的标杆队――49队这面红旗更红,组织队里员工检修设备、搞规格化,积劳成疾,患了神经性耳聋,待迎接完抽查,到医院就医,左耳朵已失去了听觉.

是什么力量能使他们矢志石油事业、百折不回?用油田一个小秀才写的文章里的一段话说:一个人就是一颗星,浩渺的星空里,总有自己的位置和运行的轨道.我们所从事的是石油事业,偏爱的也只能是这一行!

铮铮铁骨,耿耿丹心.大庆青年志如鸿浩,气壮山河!

感恩,青年赤子不忘“舔犊”情

古时曹操爱才,曾以一纸伪书骗得军师徐庶;刘玄德求才若渴,三顾茅庐请孔明.还有《水浒》中宋江聚义一百单八将等此类故事多如牛毛,数也数不清.那些帝王将相为打江山、捍社稷,千方百计网络人才.

而当今的世界,更是人才竞争的世界.尤其是国际石油市场的人才竞争,像新疆的叼羊比赛,你争我夺,十分激烈.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人才聚集的“富矿”.大庆油田团委在“树百年人才,创百年油田”主题活动中,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确实是既有力度又有深度和广度.他们出台并实施了促进青年成长和成材的三大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实施了典型培养机制.完善了一套成熟的选树苗子、宣传引导、跟踪培养的方法.在典型的选树上,以组织推荐与群众意愿相结合为主;在典型宣传上,把选树的过程变为宣传的过程,做到贴近青年、感染青年、鞭策青年;在典型培养上既重视“成名”前的培养,更重视“成名”后的跟踪培养,保证典型激励作用的持续性.二是建立信息储备管理机制.在储备方面建立团员青年信息数据库;在管理方面,每年对数据库进行动态分析,为公司青年人才开发、培养、使用提供重要依据.三是建立青年人才举荐机制.利用好青年人才信息库,做好各级团组织与各级人事部门的沟通与衔接,积极取得各级党组织的支持,每年以信息反馈的形式集中进行一次举荐,让各类优秀青年人才进入选材视野.仅启动年就评选出公司首届青年岗位能手215名、科技创效明星30名、优秀师傅110名.还涌现出公司功勋员工1名、杰出员工58名、优秀员工3695名,有1人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1人获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

国内同行业竞争者,想方设法到大庆挖人才,国际一些大的石油公司也把招募人才的眼光盯上大庆,像走马灯似的到这里招聘人才.

最惹眼、最抢手的当数高科技人才.在大庆创百年油田杰出青年的行列里,有一位身材矮小、面容白皙、戴眼镜、比较斯文的女青年,叫孟岚.人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别看她身单力薄,可她却能挑起油田科研重担,为油田开发建设解决了重大问题.仅在油田工作三年多的时间,就先后主持完成了集团公司、局级科研项目5个,获局级以上科技奖5项,在油田地面节能降耗等方面填补了6项国内空白,创经济效益1.5亿元.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杰出科技项目经理.

孟岚是个速成型的科研奇才,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报复、有能力的青年人.她来大庆之前,在香港边任教边搞科研边读研究生,竟出人预料地研制成功了燃气采暖炉系列项目,一举获得国家三项专利.且十三门功课,在学院排第一,被保送读博士、博士后.孟岚崭露头角,彰显出非凡的才华,也引起了校方的关注和厚待.月薪由初期的2.3万港币,攀升到3.7万,到她欲离开香港时,年薪开价达50―70万元,并承诺她丈夫入港,而且每年特准两次回哈尔滨探亲(一次一个月,一次半月).直到她已经在大庆工作两年之后,校方还派人来打探她的情况,劝她弃“蜀”归“魏”.

丰厚的佣金未能栓住孟岚理想的翅膀,优越的待遇也没有动摇她矢志科研、到一线报效祖国的心.孟岚到大庆设计院“落户”,有如大鹏展翅翱翔在蓝天,很快凸显出她的科研才能.

2003年至2005年,三年承接5个科研项目,其中一个部级、四个局级,按说每个项目周期至少三年,加起来也要15年,可孟岚仅用了三年.有人说她先天因素好,因为她是博士后,也有人说她幸运.可她自己比谁都清楚.她在机场换登机牌之后都想着自己没完成的科研项目,梦中醒来误以为在试验,可以说她对科研攻关已到了痴迷的程度.母亲患脑干血管堵塞,一时成了植物人,她在护理母亲时,竟能与自己的科研工作联想在了一起.在攻克加热炉结垢清除技术研究时,从血液血栓堵塞联想到加热炉管道杂质沉积易堵,找到了攻关症结,在加热炉进液口加个压缩装置,很顺利地攻破了这个难关.研制加热炉燃烧装置,一时找不到答案,她去农村烧火炉,见炉火燃烧不旺,用烧火棍在煤上扎几个眼儿,瞬间就旺起来,使她得到启发.采用旋流方式,也就是天然气从一个角度旋转进炉,空气以另一个角度旋转冲入,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她研究油田加热炉自动装置时,她联想到母亲从植物人到正常人的不放弃治疗过程,和这个课题叫上了劲.她生孩子到了预产期,以至于羊水所剩无几,孩子心跳不太正常,医生强迫她住院.可她硬是坚持到第二天上午11点,攻下了这个难题,才赶到医院分娩.

孟岚在大庆的收入如何?孟岚在大庆第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第二年工资加奖金6万多元;第三年9万元左右.50―70万年收入同1―9万相比,肯定是个悬殊的数字.那么,是什么驱使她为大庆如此付出呢?孟岚说:现今社会,凡企盼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者,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高情商.这个“情”就是为了谁的问题,更确切地说,就是人生坐标锁定的是个人、他人、集体还是国家.孟岚倾情于大庆,这一理想和情感的飞跃,源于在大庆攻读博士后那年.一是大庆贡献之大使她震撼.大庆每年生产近5000万吨原油,给国家上缴1000亿元利润.二是大庆人特有的人格魅力使她折服.一个普通员工都能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同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得那么紧,这是国内任何企业所没有的.三是大庆油田科研氛围令她振奋.这里不唱独角戏,既有各级组织搭台铺路,还有同事无私相助.再就是大庆这个硕大的科研“舞台”,是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绝好条件.

还有一位高科技人才,重赏之下他确实动过心,外商开价月薪2万美元.这个数字对于中方员工而言,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他也曾想过:到外企应聘三年,再回国就是什么事都不做,也是一辈子吃不了用不净.但他想是想了,做肯定是没做.因为在他的天平上,国家和企业的利益要比他个人的利益偏重得多.他知道自己奔个人前程,国家、企业的利益就会受损.另外,最主要的是他感觉良心有愧.自己出大学门到大庆,虽然大学牌子较靓,但对油田生产、科研的认识仍是白纸一张.如果没有大庆精神的熏陶,如果不是企业掏钱送自己出国进修,如果没有大庆这个可以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如果没有众多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教诲,自己超群的本事从哪里来?

儒家有位创始人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并告诫世人“上下交相利而国危”.意思是国人都为个人利益而奔求,这个国家就危险了;反之,如国人上下都以群体的社会价值为重,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可见古人这些朴素的整体价值观,在今天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并非因金钱的诱发而燃烧.偌大的大庆高智商、高水平的人才太多了,拒绝外聘,报孝祖国,感恩大庆的不胜枚举.

熔炉,是一种氛围.熔炉,锤炼地是人才,熔铸地是意志、是精神、是灵魂和希望啊!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