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规划与双语教育是我国外语教育的基石

点赞:7041 浏览:219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国外语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受到了批评:哑巴英语、费时低效.原因在于没有抓好外语教育的基石―外语教育规划和外语教育模式.语言规划是国家干预语言使用的主要手段,应该是理智选择的结果.但是我国外语教育缺乏规划,主要原因在于近代外语教育目的是向强国学习,抵御外辱,情感有余,理性不足,建国后受政治影响较大,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外语教育受政治的干预大起大落.而外语教育模式是外语教育本质内涵的体现.传统外语教育模式注重语言本身的教学和研究,割裂了外语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学生缺乏外语交流的专业基础和平台,偏离了外语教育的主旨.双语教育强调学生的外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这种外语教育模式代表了外语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外语教育规划双语教育外语教育基石

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外语在对外交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届中国政府对外语教育非常重视,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外语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受到一些批评,外语教育费时低效,哑巴外语.

问题的根源在哪呢原因在于对外语教育的基石认识不清,行动不力.外语教育的基石有二,一个是外语教育规划,一个是外语教育模式.前者是国家对外语地位、作用的认识及其相应政策的制定.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语言立法属于政府行为,是国家干预语言使用的主要手段,对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1]近代中国民族蒙难,向强国学习、富国强兵、不再受外敌欺辱是外语教育的直接目的.这一目的情感有余,理性不足.而建国后受政治影响较大,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外语教育受政治的干预大起大落,外语教育没有合理科学的规划,外语教育模式是外语教育本质内涵的体现.传统外语教育模式注重语言本身的教学和研究,对中国外语语境研究不够,割裂了外语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学生缺乏外语交流的专业基础和平台,兴趣不高,信心不足.双语教育强调学生的外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体现了外语教育的本质,外语教育应是专业教育的一部分.这种外语教育模式代表了外语教育发展的方向.

本文的重点:(1)通过和世界主要国家外语教育规划的比较,说明重视外语教育规划的意义,(2)分析外语教育中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的原因,探寻双语教育模式对传统外语教育理念和模式颠覆的意义.

一、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外语教育规划比较

外语教育在中国自出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果说近代中国学校外语教育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是洋洋炮打出来的,那么建国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学校外语教育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目前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规划外语教育在我国发展中意义重大.

(一)主要国家的外语教育规划

美国自1942年以来至今出台的外语教育法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2年的“军队特别培训计划”到1958年国会出台的《国防教育法》,其特点是出于军事安全目的,第二个阶段从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至今,先后出台了《高等教育法》(1965)、《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案》(1994)、《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作准备》(1996)、全国语言大会(2004)、美国外语学习年(2005)、国家安全语言启动计划(2006),其特点是强调21世纪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在日益增长的国际经济中加强国民外语素质对经济竞争和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国家安全是两个阶段外语教育规划的共同指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的这种以国家安全为取向的语言政策特征,非但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消退,反而在当今相对和平的国际大环境下,越发显得鲜明剔透,其内在的原因耐人寻味.[2]贾爱武对此的解释是外语的4个“支持”:国家安全需要美国外语政策的支持,国家经济安全需要美国外语政策的支持,增进国际理解、削弱文化冲突需要美国外语政策的支持,打赢文化―经济战需要美国外语政策的支持.对英国政府来说,英国国民的整体外语素质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强外语教育、提高外语教育的质量是促进英国发展的重要保证.2002年,英国教育技能部成立了一个由教育专家、语言学家、教育管理人员、教师代表等组成的全国语言教育指导小组,该小组向教育技能部提交了一份旨在提高全体国民外语素质的提案,即《外语教育发展战略》.程晓堂认为,该《战略》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只有学习外语才能有效地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之中,外语教育有利于促进文化和语言多样性,学习外语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学习外语有助于促进相互理解,学习外语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热情.澳大利亚政府外语教育政策明显有经济偏向.澳大利亚政府要求学习对促进澳大利亚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的外语,教学重点是那些有利于国家经济和内外政策发展的语言、有利于巩固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地位的语言.1991年9月澳大利亚政府发布了题为《澳洲语言:澳洲语言与文学政策》(Australia’sLanguage:TheAustralianLanguageandLiteracyPolicy的白皮书)的白皮书.白皮书强调,澳大利亚人要提高英语之外其他语言的能力,以便能增加澳大利亚人的知识与文化活力,有助于保证澳大利亚未来的经济地位.[3]

(二)中国

由于独特的近代历史,中国外语教育自出现以来的指导思想是学好外语以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夷制夷,富国强兵,抵御外辱,建国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外语教育受政治的干预大起大落.这种充满感彩的实用观点反映了政府对外语地位、作用的认识不足,外语教育缺乏规划,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合理性的规划.到目前为止,国家在外语使用方面既没有长期目标,也没有短期的可操作性的目标.我国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权威机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从未涉及过外语的地位规划以及外语的使用和教学.[4]环顾当下的国际现实语境,比较各国发展,语言问题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诸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国外诸多国家重视提升本国国民的语言素质,把外语看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间相互理解融合、提高国际意识的重要工具.因此,我国的外语教育需要制定有效的规划,适应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杨德祥认为,英美等发达国家把外语看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提高国际意识的重要工具,纷纷制定了各自的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但我国长期以来对外语的使用没有从语言规划的角度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指导.因此,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制定二十一世纪的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语教育规划与双语教育是我国外语教育的基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双语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中国传统外语教育模式问题分析

外语教育模式是外语教育理念的体现.由于传统的外语教育模式对西方外语教育思想的片面理解,片面强调语言本身的教学与研究,割裂了外语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学生缺乏外语交流的专业基础和平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一)哑巴外语

哑巴外语主要源于没有正确理解西方外语教育思想,片面强调为语言教学而语言教学,注重外语翻译法和语法讲解法.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外语教育就是对外语知识的讲授和学习,更有甚者,还有人片面地认为外语教学就是语法和词汇教学,外语知识等于外语语言能力.一些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学习英语十几年,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却不能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与他们对外语教育的误解不无关系.张连仲认为,“我们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太强调语法、语音,而忽视了英语最基本的交流工具的作用.”

(二)外语教育费时低效

不少专家学者对这一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井升华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教学大纲词汇表滞后,教材内容滞后,全国四、六级统考导致外语教育普遍存在应试现象.另一方面,以外语为专业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有自己的专业,他们要以专业作为交流的基础和平台,脱离了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平台,没有了使用外语的环境,学生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周流溪教授认为,造成费时低效的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时缺乏使用的环境,因此困难很大.结果,学生只听课,不张口,只学习,不运用,缺乏真实的使用环境,学生缺乏使用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既影响学习效果,也是对各种资源的一种浪费.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把教学质量提上去.[5]

三、双语教育的意义

双语教育遍及世界各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双语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日趋成熟.欧洲也是双语教育发达的地区,很多国家的国民同时会讲几国语言相当普遍.

(一)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意思是twolanguages.郎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中.当然,他的母语知识和能力通常强于第二语言.所谓的双语人才就是指能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人.

王斌华认为:“严格地说,双语教育是指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教育.”[6]

以上概念揭示了双语教育的原则,双语教育立足于学科知识,融工具性、人文性、学科性于一体,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目的语的动机和兴趣,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

卢丹怀认为,双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坚持使用学生的目的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解答问题,教师都用目的语进行.这样做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比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目的语,而且更重要和有意义的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他们所要学习的目的语.由于学习的需要,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目的语的动机和兴趣.这种目的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上容易产生和持久.[7]有条件的学校在大学四年内应向学生至少开设一门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使用一本英语原版教材,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完成作业,讨论发言,写课程论文、报告.[8]2001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字[2001]4号)文明确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用外语教学的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9](教高字[2001]4号明确了具有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双语教育模式,是我国教育界迎接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这部文件吹响了中国教育界实行“双语教学”的号角.

(二)双语教育的功能

双语教育融外语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外语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外语教育水平和专业教育水平,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专业人才.

1、双语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双语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外语学习与各学科知识同步获取.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进一步改革开放,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日益凸现.21世纪的人才条件之一,是无语言障碍,双语教育完全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必将成为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趋势.

2、学生逐步成为具有双语能力、交流能力、学术能力、文化展示能力的人才是高校双语教育应当充当的角色与定位.双语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B麦考耐尔,1985),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凯斯勒和奎因,1985).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电脑信息处理运用能力、现代交际能力和其它必要的生存常识,已经成为当今学生和家长们追求的热点.[10]

3、增进人文理解、削弱文化冲突.双语教育的过程是培养一种对其他民族的世界观、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尊重意识的过程.了解其他民族对世界所做的献以及为整个人类所共有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一切的误解和冲突都是源于不同的检测设和价值观所造成的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上的差异,而人们又倾向于从自己的价值观角度来评价其他民族的文化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双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与目标语使用者成功地展开口头和书面的有意义的直接交流,为增进理解,消除文化冲突,接纳多元文化,对各民族的信仰和习俗采取宽容态度起到桥梁积极作用,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理解其他民族和被其他民族所理解,能够有效地处理多极化的国际关系.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倾向,语言上的多元化能促进思想的交流和更新.

4、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际经济相互依赖度更高,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依赖于国家贸易,要理解潜在消费者的文化和心理.提高国民通过外语学习来理解和沟通贸易伙伴的能力,依赖于国家的外语政策的持久支持,依赖于此种政策推动下许多国民学习外语的努力和积极的社会行动.从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角度来看,双语教育将促进新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向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发展.[12]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外语教育规划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一个国家来说,外语教育和其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军事有密切的联系.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在坚持英语教育的同时,强调多种外语的学习,适应世界多元化进程的需要,促进与各国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当下世界,各国外语教育内涵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外语语言学习发展到与文化、政治、经济兼容,双语教育是适应这种变化需要的有效教育模式.

(一)要强调多种外语的学习

外语教育不能一条腿走路,倡导每个学生至少学习一门外语.国家应坚持确保英语优先发展地位、兼顾其他语种多元发展的方针.英语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把英语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这一方向是正确的.同时将与国家对外交往、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外语列为优势语言,如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二)要强调外语教育从单纯的外语语言学习发展到与文化、政治、经济兼容

今天的学校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双语教育的目的也不单纯是语言的学习,而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乃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当今世界是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尊重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充满自信地与不同民族坦然相处并与之交流、开展合作等,双语教育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双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体现了三种重要功能:用于交际、交流的工具性功能,与语言融为一体的文化传递功能,与思维品质所关联的智能开发功能.在双语课堂教学中,两种语言的转换不但促进了学生在语言交流能力上的发展,还使他们在更大的思维空间中领略了异域文化、得到了智能开发.